河南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精神理念

如题所述

从公私合营的襁褓中脱胎而生,黄浦江畔的第一声啼哭,便吮吸着祖国母亲的乳汁,在母亲的哺育下孕育成长。从降生的第一天起便投入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之中,回报着母亲的恩爱,并在走南闯北的艰难跋涉中成长发展。
一九五二年的黄浦江畔,伴着黄浦江的涛声,一个名为“华东建筑工业部工房工程处”的施工建设体呱呱坠地,这就是我们的乳名。诞生之时,我缺衣少食,力单体弱。短短三月,通过招募了大批建设人才,形成了2万余人的健壮体质,承担着国家第一批大型建设项目之一的上海市郊9个地区的2万户的住宅和商店、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共建筑。以一九五三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我以“华东建筑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的名字,继续承担着上海120多个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上海炼油厂、锅炉厂、汽轮机厂、电机厂、江南、沪东造船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和复旦、同济、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化工纺织工学院、中苏友好大厦等建筑在我的手中拔地而起。
一九五五年,我奉命北上支援西北地区建设,以“建筑工程部西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一工程公司”之名,承担着“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中的七项工程,在古都西安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建造了西安八四七、二四八、七八六、八零三、八零四、八四三、八四四厂等工业厂矿,以全优的工程质量树立了我的声誉。
一九五八年,国家“二五”计划实施,我又南下广东茂名石油城,在这个蕴藏着丰富的油母页岩的城市,承担着茂名市的露天矿、公共建筑和厂矿建设,四年里,把往日荒地绵延、人烟稀少的贫瘠土地,建设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工业城市。
天有不测风云,在茂名市的建设后期,正处于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国民经济出现了暂时的困难,经济萎缩,许多项目停建,我碗中空空,面临饥饿困境,但我不依不靠,四方寻活,找米下锅,经过努力,东至与港、澳毗邻的珠海万山群岛,西达广西玉林,北抵湖南郴县,南跨港江市,均有我的施工任务。
一九六三年,我又以“建筑工程部中南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之名进入河南,定居洛阳,开始逐鹿中原。洛阳,这个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地处中原北部,北依邙山、南邻漯河,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众多,公司驻扎在此城。在洛阳、新乡、郑州等地进行建设,承担了灵宝、三门峡、上街、新乡、洛阳等地的建设任务。
一九六六年,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执行,我以“建筑工程部第七工程局第七工程公司”之身份,北上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恶劣气候和艰苦的环境条件考验在等待着我,青藏高原美丽的景色也在吸引着我,我们这些南疆子弟,背负建设祖国高原的重任,踏上征程,脚踏青藏土地,克服高原缺氧、气候不适等不利因素,在青海西宁、乐都、民和、大通、共和、涅中等地建设了一批厂矿和国防工程,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洒下了我的足迹和汗水,也播下了种子。
一九七一年,我母体分离,回归居住地洛阳市。72年,进入青年的我,再扩新军,并在后几年里,分赴省内各地承担施工任务,在新乡、三门峡、偃师、伊川、沁阳、开封、义马等地进行建设,同时,在洛阳建设了十大厂矿和民用建筑,为洛阳建设成为重型工业城市做出了贡献。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一股春风吹进了中原大地,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战略决策,给建筑业带来了福音。我顺应形势的要求,采取新的经济政策,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效益逐年增长。
一九八八年,我国经济转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经受了一次转变。我出生在计划经济时期,旧的观念和机制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管理手段的落后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效益下滑,于是,我从内部管理入手把改革引向深入,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制和能力,逐步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使企业效益逐步回升。
一九九二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迅猛发展,建筑市场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建筑业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步走出低谷。我抓住市场回升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内部管理,转换经营机制,推行项目法管理,向外拓展业务,生产经营呈现良好的势头。94年后几年,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我练内功、运底气,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克服市场竞争不规范、拖欠工程款日益严重的不利因素;加大经营力度,积极拓展经营,使企业在经济比较困难的形势下稳步向前推进。
一九九八年以后的几年间,是我面临的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世纪之交,建筑市场出现疲软,市场竞争机制仍未理顺,拖欠工程款、压级压价不合理的竞争等因素仍充斥着建筑市场。种种困绕,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出现了经济的极度萎缩,市场发展受阻,资金运作困难。面对如此艰难之局面,我努力在困境中开拓,扭亏解困,为实现企业的再度崛起作了不懈的努力。
二00二年八月,在省市的支持下,通过选举,我调整了领导班子,是年,洛阳大面积开发建设铺开,洛河南岸这片黄金宝地,是建设美好城市,铸造古都新洛阳的首选之地。洛阳市规划了建设布局,我抓住洛南大开发的有力时机,积极承揽任务。二00三年至二00六年,我以“人为本、诚为信”的思想,发扬“诚信、敬业、团队、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诚信为本、服务永恒的理念,创新发展,服务客户,奉献社会,在洛阳新区及省内外创出了一批又一批高耸挺拔的建筑楼群。党政机关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居住楼、公务员住宅小区、地税局商住楼、人防大厦、交警指挥中心暨档案大楼、体育中心体育馆、网球馆等一批建筑以及东山宾馆、周王城广场等宾馆、休闲娱乐场所以及郑州九郡•弘别墅区、武警医院门诊楼、病房楼、南阳1000KV开关站、500KV变电站、信阳羊山写字楼、平顶山平煤医院综合楼、漯河建业森林半岛住宅、包头新福地度假村商住楼、新安县电厂等工程在我的努力下呈现在世人面前,为洛阳和省内外的建设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步回升并持续增长,信誉和形象也得到了提高。
二00五年底,我顺应社会改革形势的需要,进行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从国有经济改制成民营股份制经济,并进行了艰难的起步运行。国转民,企业性质和机能大变,这是企业成立以来的一次大变革也是一次艰难的考验,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债务负担在缠绕着我,在承压着我,我背负沉重的担子和历史责任,踏着艰难而铿锵的步履,承沿老企业的传统和优势,继续拓展经营领域,走过了改制后的第一年。这一年,完成施工产值5.4亿元,是企业成立以来产值完成最多的一年。
事有功名佑子孙,吾辈承继续华章。50多年来,我走南闯北,步履铿锵,在全国各地以至国外不少国家留下了坚实的足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立足洛阳,向外开拓,创出了辉煌的业绩。前辈的足迹,后人前进的路标,愿我们走出历史的辉煌,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再谋发展。 企业精神:
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态和思想境界。 诠释:
诚信 企业50多年的奋斗历史,始终遵循着一个理念,重质守信,赢得市场。对人对事的诚信,是做人的基本,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诚实守信,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基本。以信立市,坚守诚信,才能赢得对方坚定不移的信任。企业取信于员工,取信于客户,取信于合作伙伴,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赢得对方的尊敬、信任和声誉。员工忠诚企业,诚实做事,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企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用诚信铺筑企业发展之路,用诚信肩负起社会责任,用诚信构筑起双赢的桥梁。
敬业 敬业是实现企业价值目标和个人价值的基本要求,是员工的品格体现。培养员工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爱岗敬业,业精于勤。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学习进取,提高技能,自尊自强,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工作目标,争创一流,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利益的双赢。
团队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团队,实现企业的利益目标,要靠团队成员的共同奋斗。弘扬企业内部的合作精神,员工间要互敬互助,互帮互学,坦诚相待,团结友善。顾全大局,荣辱与共,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关注员工的利益,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员工提供稳定的职业平台和成长机遇。整合团队的智力资源,协作共谋共事,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沟通与协作的团队精神,成就企业的价值目标。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共享共利。
创新 创新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生命力之所在。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立足不败,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地变革创新,追求更佳的工作成果、更好的产品。适应市场,站稳立场。如果固步自封、亦步亦趋、瞻前顾后,企业就难以立足发展。要使企业生生不息,创新是企业的基本手段,创新的目标是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创新的成果是使企业成为同行业的强者。 企业愿景
做国内一流建筑商
核心价值观
诚实守信 服务客户 尊重个人 共享共赢
企业使命
为客户营造精品,为员工和股东提供良好的回报,为社会提供诚信经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