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质量通病有哪些

如题所述

1)由于“探头石”引起的卡钻,可以适当往下放钻头,而后强力快速上提钻头,使“探头石”受力瞬间冲击缩回,从而顺利提起钻头。
(2)因钻头穿过岩层突变处导致的卡钻,优先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进行处理(砂土地层中不宜采取此方法处理)。
(3)由于机械故障或突然停电导致钻头在浓泥浆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的钻头无法提升现象,应采取调节泥浆指标,增大泵量及向孔内投入砂石,严重糊钻时,停钻清除钻渣。
3.1.5、护筒脱落:是由于护筒背后回填质量不好受地面水流的浸泡等因素引起的护筒失去稳定、脱落。出现护筒脱落应立即停止钻孔,将钻机移开,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由于地面流水引起的可先排除流水,在原地面上填一层黏土使地面干燥、不渗漏,而后,重新安装护筒(作好护筒背后填筑)恢复钻孔施工。
3.1.6、掉钻:由于机械故障、钢丝绳断裂、孔壁坍塌或打空锤等因素造成钻头落入孔底的现象通常称“掉钻”。发生“掉钻”后,用打捞叉、打捞钓等工具实施打捞。另施工过程中注意观察钢丝绳的工作状态,落锤后若钢丝强颤动厉害则可能是钢丝绳收放量小了,在打空锤应合理放松绳索,防止空打造成绳索断裂。如因孔壁出现局部坍塌将钻头埋没且大部分钻孔壁处于稳定时,应先加大孔内泥浆的浓度,采取“气举法”清除钻头上方的沉积土和淤泥,确认钻头已露出后再实施钻头的打捞工作。钻孔壁随时有继续坍塌可能时,先在孔内安装长钢护筒、搅拌桩围护、帷幕法等方法加固钻孔壁,而后打捞钻头。
3.1.7、护筒下冒水、孔内漏浆:首先分析冒水、漏浆原因,由于护筒埋设太浅,周围填土不密实,或护筒的接缝不严密,可加长护筒埋置深度,并在护筒周围对称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最好选用黄土)要分层回填夯实,以达到最佳密实度。如护筒严重下沉、位移,则应返工重埋护筒。钻孔孔壁漏水,可倒入粘土或填入片石、碎卵石土,以增强护壁。对于本桥17号墩桩基施工的特如情况,拟采用人工挖孔、钢筋砼护壁至地质较好地方,然后开钻。
3.2 、水下混凝土灌注中出现问题的处理
3.2.1、沉碴厚度超标。其原因有第一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下笼时刮坏孔壁使泥土坍落孔底;二次清孔不彻底。控制措施:
(1)钻孔桩施工过程中的泥浆控制指标:黏度测定,一般地层:17~20s;松散易坍地层:19~28s含砂率不大于4%;胶体率不小于95%;PH值应大于6.5,制备泥浆易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
(2)下笼前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在钢筋笼上焊接钢耳朵)是否符合要求和采用检控器进行成孔直径、垂直度检查,当不符合要求应在偏斜部位采用桩锤来回扫孔。下笼时不能碰撞孔壁。
(3)根据孔深计算吊筋长度,钢筋笼下放到位后吊筋焊接在护筒上以防止钢筋笼掉落。进行二次清孔,应逐渐降低泥浆黏度,在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含砂率小于2%时,再调节到泥浆比重不大于1.1,黏度18~20s方可进行桩身砼灌注。如沉碴为粉砂难以清孔时,可安装分砂器进行清孔(湘江特大桥3号墩各桩位于粉砂岩层,清孔时就采用分砂器滤渣效果很好),另孔清好后及时灌注以防塌孔。
3.2.2、钢筋笼较大、重,吊放易变形,笼身除按设计设置加强筋而无十字支撑筋时,加工钢筋笼可在加强箍圈内设置同型号钢筋的十字支撑以增加钢筋笼的强度。钢筋笼保护层厚度合格,焊接时注意规范中“同一截面规定”的要求。
3.2.3、封底失败:由于首批混凝土数量过小、导管漏气、导管强度不符合要求、孔底的沉碴厚度大等原因导致首批混凝土灌注入孔后,未实现水下混凝土封底的现象称为封底失败。封底失败后,应立即暂停灌注,及时对孔内已灌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
(1)首批灌注砼数量应大于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米)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钻孔桩所需首批砼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V≥(πd2)/4×h1+(πD2)/4×(H1+ H2)
式中:V--首批砼所需数量(m3)
H1—桩径底至导管底端的间距,一般为为0.4(m)
H2--导管初次埋设深度(m),H2≥1.0m
h1—桩孔内砼面高度达到H2时,导管内砼柱平衡导管外水(或泥浆)压力所需要的高度(m),即
h1=γWHW/γC
其中:HW--是桩孔内砼面以上水或泥浆的深度(m)
γW--桩孔内水或泥浆的容重(KN/m3)
γC--砼的容重(KN/m3)
D--桩孔直径(m)
d--导管内径(m)
由于孔径的不均匀,该式计算出的首批混凝土数量后,需根据现场孔内情况适当增大混凝土量。
(2)地层稳定性较好的,应采取导管内安装高压风管进行二次清孔的方法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地层稳定性差或高压清孔的方法不能奏效则应及时拆除导管、拔除钢筋笼,将钻机安装到位,重新置换泥浆后用冲击钻清除已灌注的混凝土,达到孔底设计标高后,请示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3)通过孔深计算导管长,确保导管口距孔底要保持在0.4m 左右的距离。当球塞被压出导管并灌下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后,应将导管缓慢下降0.1~0.3mm ,使灌注初期导管被混凝土埋入的深度尽可能加大(即初次埋置深度不少于1.0米,灌注中导管埋置深度2~4m),以保正混凝土灌注质量。
3.2.4、卡管:因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中含有大块骨料或受潮凝固的水泥块、灌注混凝土冲击力不足或是导管密封不好、导管内挤入高压空气等原因导致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统称为“卡管”。
(1)由于混凝土自重不足造成的导管堵塞,可以少量(根据堵管前测量及计算的导管埋深结果在保证导管最小安全埋深确定)缓慢提升导管而后快速下落的方法或加大一次性灌注较大混凝土数量而后快速提升再迅速下放,以冲击疏通导管或上、下抖动导管、附着式振捣器等方法进行处理。砼拌和物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离析,泌水,其坍落度为18~22cm;当灌注至桩顶标高8~10m时,应及时调至16~20cm,以提高桩身上部砼强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