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成熟于什么时期

一定要帮我!!!!!!!!!!!!!!!!!!!!!!!!!!!!!!!!!!!!!!!!!!!!!!!!!!!

宋词是中国宋代的长短句歌词。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的繁荣时代。在文学史上,词以宋称,体现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
词兴起于唐代,入宋发展成为一代之胜,据《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载,作品有2万余首(不包括残篇、附篇),有名可考的作者有1430余人。这不仅有宋代特定历史环境的原因,也是文学自身发展演化的结果。

宋词发展的基础宋代立国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民间财富被搜刮集中到都城及其他几个大城市,为统治者寄情声色、歌舞作乐提供了物质条件。至北宋崇宁年间,都城汴京(今开封)成为文化娱乐中心,出现了“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的繁华景象。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时期,都城临安(今杭州)又成为地主官僚纵情享乐的场所。词这种体裁从草创时期的大众艺术过渡到文人手中,进入以言闺情与赏歌舞为主的时代,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利品。同时受燕乐的制约与熏陶,也形成了特殊的艺术个性,具有特殊的艺术功能。它为宋代艺术家“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动于中而不能抑”的欢愉愁怨之情,提供了方便。因此,词在宋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成为宋一代的代表文学。

北宋词的发展 词在北宋时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人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3个阶段在时间上互相交错,继承与创新的演变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其词风与西蜀“花间”有许多共通之处,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突破和创新。而张先、晏几道在承袭的同时,已有所创新,完成了词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创制的若干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创了先例。

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是柳永。柳永与晏殊、欧阳修同属北宋前期作家,但他在词坛的影响却远大于晏欧二人,波及于整个北宋时期。柳永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苏轼在柳永所做开创、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并朝着多极方向发展。一方面,北宋词的慢词创作,自柳永之后,因苏轼、秦观的继起而更趋兴盛;另一方面,聚集在苏轼周围的一批追随者,虽学苏词,但却不拘一格,各自朝着不同方向发展。柳、苏的变革及其相互竞争的结果,使北宋词坛出现了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在这一阶段中,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也各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对北宋词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北宋后期,周邦彦兼各家之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了词体的成熟。周词在思想内容的开拓上不及苏轼,作品多为写景咏物之作。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整理规范旧有的词调,自创新调,为后人提供了创作规范。在表现手法上,周调不注重意象,而倾力于语言的锤炼、熔铸。

南宋词体的蜕变南渡后,社会历史的大变革,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一定影响。南渡作家李清照和向子諲的创作代表了词由北宋向南宋发展的过渡。他们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南渡以后的词作家在李清照、向子諲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了前代作家的艺术创作经验,为词体继续发展起了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词体的蜕变。其中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佳作;以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等人为代表的作家,则在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作了探讨与尝试。辛弃疾的创作体现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他的作品中,既有抒写抗金复国的激扬、悲壮,也有歌咏自然风光、赞颂农家生活的闲适、清新,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在艺术创造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辛弃疾同时代的陆游、陈亮 、刘过,其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在艺术上或为辛弃疾的“同调”,或为崇拜效法者。他们的创作是对辛词的补充,但对辛词的某些缺点也有所发展。姜夔登上词坛,正面临着词体的蜕变问题。他依据自己关于“合”与“异”的理论,以江西诗派诗法入词,别成风格,自创一体。同时因其长于音律、乐理,词与音乐相结合已臻极诣,获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史达祖的词,奇秀清逸,风格与姜夔相近,被视为姜的羽翼,但成就不及姜夔。姜夔之后的另一词坛巨擘当属吴文英。其词作音调和谐,字句研炼,但往往藻绘过甚,意旨晦涩。宋元之间的张炎,是一位兼擅乐律的词学家。他对于词坛先辈的各种长处,多所采摘。他的词“清远蕴藉,凄怆缠绵”,自成一家。但在词坛日趋衰落的局面下,终成最后的余响,宋词的时代至此已告终结。词至南宋,一方面朝着文人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趋于僵化;另一方面,与民间抒情小调相融合,蜕变为曲,为元代另一种文学样式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词经历了发展、成熟以至蜕变的过程。宋以后,词体虽未亡,但已是尾声余韵。宋代文学中,词这一特殊诗体在反映现实、抒写情性方面尽管还有某些局限,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但因其有特殊的艺术个性,“能言诗之所不能言”,造就了宋代艺术家在这一特殊的艺术领域里,得以尽展其才,将宋词发展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

选辑与词谱对于宋词的辑录、编选以及品评、研究等工作,两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宋词总集以唐圭璋所编《全宋词》最为完备,收词家1330余人,词1.99万余首。选本中以黄升《花庵词选》、周密《绝妙好词》、朱彝尊《词综》、张惠言《词选》、朱祖谋《宋词三百首》影响较大。关于词谱,宋已有专书流行。现存谱书,以《词律》、《词谱》较具规模,较有影响,而《白香词谱》则甚为通行。有关词韵,宋未有专著,后世通行的是戈载的《词林正韵》。

参考资料:http://cathay.ce.cn/pieces/200609/21/t20060921_8663203.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28
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宋词是中国宋代的长短句歌词。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的繁荣时代。在文学史上,词以宋称,体现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
词兴起于唐代,入宋发展成为一代之胜,据《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载,作品有2万余首(不包括残篇、附篇),有名可考的作者有1430余人。这不仅有宋代特定历史环境的原因,也是文学自身发展演化的结果。

宋词发展的基础宋代立国推行厚待官吏的政策,加上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民间财富被搜刮集中到都城及其他几个大城市,为统治者寄情声色、歌舞作乐提供了物质条件。至北宋崇宁年间,都城汴京(今开封)成为文化娱乐中心,出现了“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的繁华景象。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时期,都城临安(今杭州)又成为地主官僚纵情享乐的场所。词这种体裁从草创时期的大众艺术过渡到文人手中,进入以言闺情与赏歌舞为主的时代,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利品。同时受燕乐的制约与熏陶,也形成了特殊的艺术个性,具有特殊的艺术功能。它为宋代艺术家“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动于中而不能抑”的欢愉愁怨之情,提供了方便。因此,词在宋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成为宋一代的代表文学。

北宋词的发展 词在北宋时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人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3个阶段在时间上互相交错,继承与创新的演变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其词风与西蜀“花间”有许多共通之处,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突破和创新。而张先、晏几道在承袭的同时,已有所创新,完成了词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创制的若干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创了先例。

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是柳永。柳永与晏殊、欧阳修同属北宋前期作家,但他在词坛的影响却远大于晏欧二人,波及于整个北宋时期。柳永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苏轼在柳永所做开创、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使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并朝着多极方向发展。一方面,北宋词的慢词创作,自柳永之后,因苏轼、秦观的继起而更趋兴盛;另一方面,聚集在苏轼周围的一批追随者,虽学苏词,但却不拘一格,各自朝着不同方向发展。柳、苏的变革及其相互竞争的结果,使北宋词坛出现了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在这一阶段中,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也各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对北宋词的发展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北宋后期,周邦彦兼各家之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了词体的成熟。周词在思想内容的开拓上不及苏轼,作品多为写景咏物之作。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整理规范旧有的词调,自创新调,为后人提供了创作规范。在表现手法上,周调不注重意象,而倾力于语言的锤炼、熔铸。

南宋词体的蜕变南渡后,社会历史的大变革,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一定影响。南渡作家李清照和向子諲的创作代表了词由北宋向南宋发展的过渡。他们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南渡以后的词作家在李清照、向子諲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了前代作家的艺术创作经验,为词体继续发展起了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词体的蜕变。其中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佳作;以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等人为代表的作家,则在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上作了探讨与尝试。辛弃疾的创作体现了南宋词的最高成就。他的作品中,既有抒写抗金复国的激扬、悲壮,也有歌咏自然风光、赞颂农家生活的闲适、清新,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在艺术创造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辛弃疾同时代的陆游、陈亮 、刘过,其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在艺术上或为辛弃疾的“同调”,或为崇拜效法者。他们的创作是对辛词的补充,但对辛词的某些缺点也有所发展。姜夔登上词坛,正面临着词体的蜕变问题。他依据自己关于“合”与“异”的理论,以江西诗派诗法入词,别成风格,自创一体。同时因其长于音律、乐理,词与音乐相结合已臻极诣,获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史达祖的词,奇秀清逸,风格与姜夔相近,被视为姜的羽翼,但成就不及姜夔。姜夔之后的另一词坛巨擘当属吴文英。其词作音调和谐,字句研炼,但往往藻绘过甚,意旨晦涩。宋元之间的张炎,是一位兼擅乐律的词学家。他对于词坛先辈的各种长处,多所采摘。他的词“清远蕴藉,凄怆缠绵”,自成一家。但在词坛日趋衰落的局面下,终成最后的余响,宋词的时代至此已告终结。词至南宋,一方面朝着文人化的方向发展,最终趋于僵化;另一方面,与民间抒情小调相融合,蜕变为曲,为元代另一种文学样式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词经历了发展、成熟以至蜕变的过程。宋以后,词体虽未亡,但已是尾声余韵。宋代文学中,词这一特殊诗体在反映现实、抒写情性方面尽管还有某些局限,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但因其有特殊的艺术个性,“能言诗之所不能言”,造就了宋代艺术家在这一特殊的艺术领域里,得以尽展其才,将宋词发展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

选辑与词谱对于宋词的辑录、编选以及品评、研究等工作,两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宋词总集以唐圭璋所编《全宋词》最为完备,收词家1330余人,词1.99万余首。选本中以黄升《花庵词选》、周密《绝妙好词》、朱彝尊《词综》、张惠言《词选》、朱祖谋《宋词三百首》影响较大。关于词谱,宋已有专书流行。现存谱书,以《词律》、《词谱》较具规模,较有影响,而《白香词谱》则甚为通行。有关词韵,宋未有专著,后世通行的是戈载的《词林正韵》。

http://cathay.ce.cn/pieces/200609/21/t20060921_8663203_1.shtml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28
宋词一般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期,晏殊晏几道父子、欧阳修等人的写作以小令为主,基本上沿袭五代词风。至柳永出,宋词才有了大的拓展。在内容方面,柳词多反映封建士人怀才不遇、穷愁潦倒的生活与情感;在形式上,他发展长调体制,填写了许多“慢词”。柳词还善于铺叙和展衍,语言通俗,长于白描,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以其《东坡乐府》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旧框架,以黄钟大吕之巨响,开出惊涛拍岸之新天地,人称“豪放派”。从此,咏史、怀古、说理、谈玄、议论等无不可入词。以苏轼为中心,元佑词林出现了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著名词人,形成了词作的鼎盛局面。周邦彦集婉约派之大成,其词格律精严,风致醇雅,在格律规范化和表现技巧方面作出了楷模,人称“词林正宗”。北宋末年李清照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另避蹊径,形成“易安体”。前期词多写闺中少女情思,后招多悲叹身世,感慨时事。其词清新雅洁,文词优美,为一代词坛高手。

南宋初年词风大变,李纲、张元干等抗金志士写出了一大批爱国主义词作。稍后大词人辛弃疾横空出世,以磅礴之气势、遒劲之风格,昂扬踔厉之精神面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开创了气吞万里如虎的壮美境界。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人的词作亦闪灼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姜燮继承发展了周邦彦的词风,其词讲究词藻音律,“襟韵高、风神潇洒”,成为南宋格律派的代表人物,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皆属于格律派,有不同程度的唯美主义倾向。南宋末年,民族矛盾激化,文天祥、汪元量、刘辰翁等辛派词人,以其英雄主义气慨为宋词划上了最后的句号。

今人唐宋词选本很多,兹介绍两种:一是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共选词251首,分为三卷,所选之词大体上体现了词家风格和词的发展途径;注释多有新意。二是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选词312首,由作品、注释、说明、作家小传几部分构成。选录作品以苏丰词为重点,注释较为详尽。
第3个回答  2008-07-28
词是随着燕乐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原名叫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由于词与一般诗歌不同,它要配合音乐,所以它在形式上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是每首词都有词牌名,又叫词调名。词调是用来规定这首词的音律的,所以每个词调的字数、字声以及用韵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改。
第二,一般词都分为几段。一段又叫一片。大多数词都是分为上、下两片,单片的词很少。片又叫做“阙”。后来也有人把一首词统称为一阙。
第三,句式长短不一。人们根据词句式上这个特点,又把词称之为长短句。
词最早产生于民间。清光绪年间在甘肃敦煌的一个石窟里发现了一批曲子词,这些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
中唐时,蓬勃发展的民间曲子词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一些著名诗人开始涉足词坛,如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经过他们的提倡,词逐渐由民间走向文坛。
到了晚唐,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时出现了以专力填词的温庭筠。温庭筠的词在内容上主要抒写妇女的相思离情,但语言绮靡华丽,抒情深隐细致,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开启了文人词的传统,对五代乃至后来词坛产生较大影响,人称“花间鼻祖”。
南唐词主要是南唐二主(中主李王景、后主李煜)和宰相冯延已的词,其中以李煜的成就最高,他可以说是五代时期的代表作家。
进入宋代后,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新阶段。最早活跃在北宋词坛的是一批小令词人,他们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乃至形式上主要是继承的唐五代词风。代表作家有晏殊、欧阳修。柳永是宋代词坛第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他的作品长于铺叙,多用俗语,以白描的手法极写都市的繁荣景象,男女间的相思离愁,以及自己的羁旅愁思,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对后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苏轼的词作可以说是继柳永后宋词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重要里程碑。他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以及音律的束缚,使词的内容,风格都得到很大拓展,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大大提高了词的品格和地位。继苏轼后,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词派,他的作品声律严整,音乐性强,最宜歌唱,且语言精丽工巧,长于刻画描写,他对于词的贡献主要在词调的创制、表现技巧和格律规范化方面。
南北宋之交,出现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艺术表现上,她善于运用提炼过的口语委婉地抒写凄苦的情怀,音律和谐,给人一种自然隽永的感觉。人们把这种独具一格的词风称之为“易安体”。北宋末年,金人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做了俘虏,广大人民流离失所。时代的巨变,造成了一大批充满爱国激情的词人,首先用词篇直抒爱国情怀的是赵鼎、李纲、胡铨、张元干等抗金名臣,稍后的辛弃疾,则是这派词人中的杰出代表。在辛弃疾以后,南宋词坛又兴起了以姜夔为首的格律派雅词,姜夔的词在内容虽以咏物纪游为主,在艺术上,他一方面能继承周邦彦词注重音律,抒情深婉的传统,同时又能吸取江西诗派瘦硬的笔法入词,使词形成一种清劲骚雅的独特风貌,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南宋灭亡以后,以文天祥、汪元量、刘辰翁为代表的遗民词人,用词篇表达爱国热情和战斗精神,显示了民族崇高的英雄气慨。
进入元代,由于曲子盛行,作词的人不多。明代写词的人不少,但成就却不高。清代词坛出现一派中兴的景象,但是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并不很多,其成就不仅远比不上两宋词,就是与同时期的诗歌相比,也要逊色很多。
第4个回答  2008-08-02
宋词出现于隋朝,发展于唐朝,成熟于北宋,没落于南宋,到了清朝又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我说,上面那个榜眼十三级的朋友,周邦彦可算不上什么宋词的集大成者,恰恰相反,他是格律派的始作俑者,而格律派带来了宋词没落。真正的宋词大家是柳永、苏轼、李清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