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体制的几种历史性转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7
1、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2、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四大之前,我国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在城市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和扩大企业自主权为重点的改革。
3、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这是在纠正错误后,首次明确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明确了计划和市场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作用,并主张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6、1989年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同时,国有企业开始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商品价格出现“双轨制”,国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比重;打破了“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计划、投资、物资、粮棉流通、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市场取向改革都在不断推进。
7、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论述了这一体制的基本内涵和改革的主要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8、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