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特定波长的光,那么物体本来是什么颜色的呢?

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特定波长的光,那么物体本来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是我朋友今天和我辩论的,我也不知道他是在哪里看的,导致我的脑洞一直合不上,求大神们为我解惑

物体颜色为白光色。

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

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扩展资料:

颜色的波长形成:

1、颜色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2、颜色具有三个特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颜色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三度空间的颜色立体来说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原色原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5
思考的方式太经典化了。所谓“颜色”的概念其实光波的波长,只有300nm~800nm左右的电磁波(光是电磁波的一个波段)才能被人眼中感色的细胞接收,而物体本身是并不没有颜色的,因为物体不发光,准确地说是不发出可见光,但是会发出非常微弱的电磁波,这种现象是物质内部的电子运动的结果。比如人体本身会发出9600nm左右的波长,这也是长波红外相机可以在黑暗的夜晚拍出人像的原理。

而物体之所以被人眼看见,而且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不同的物质跟可见光相互作用,包括吸收,折射,反射之后,被人眼接收,然后由神经系统去分辨颜色,至于物体反射那种颜色,跟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有关,比如石英玻璃之所以透明是因为,石英对300nm~800nm光波的吸收非常小,但在红外的某一个波长却有很强的吸收,假设人眼对这个波长敏感,那你就会看见玻璃变黑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15
这个,感觉不只是物理问题了,而是哲学问题。我们大脑中的颜色的概念只是我们对于客观事物某种属性的反映。客观世界的这些物体有的是对不同波长的光的不同程度的反射和吸收的属性,是没有颜色的概念的,“颜色”这只是我们人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的工具。
以上是我的理解
第3个回答  2017-03-08
我们平时看物体主要依赖光的(漫)反射。
漫反射: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或“漫射”。人眼之所以能看清物体的全貌,主要是靠漫反射光在眼内的成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