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政策解释典型事迹

如题所述

城中村改造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村庄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演变为原村的居民区的房屋被征收拆迁。
城中村改造政策有哪些?1.除上缴省的3%土地出让金和廉租房建设基金净收入的10%外,市财政在10个工作日内全额返还给项目所在区政府,用于被拆迁村民的补偿安置。
2、人防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建设费参照经济适用房政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文物钻探费、考古发掘费、房屋初始交易费、房屋土地所有权初始登记费等种类。
3.在市政权限范围内设置的商品住宅建设涉及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电信、广播电视等综合管网的开通费、安装费等非维护、非使用性经营服务性收费,按30%的标准缴纳;市、区政府有关部门所辖单位收取的其他经营服务性费用,原则上按标准的50%缴纳。
城中村改造补偿标准:一处宅基地置换同地段300平米高层住宅:这是政府倡导和决定的补偿方式,是底线,不能低于这个标准。当然,每个村基本都是参照这个标准,有的村甚至还提高了补偿标准,比如300平米会以套内面积分给这个集体组织的村民。
1.临时安置费和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按15元/m2计算,搬迁费按10元/m2分两次计算。这是2011年的标准。但近国有土地的征收拆迁增加了这两个数额。城中村改造的补偿也必须参照这个标准提高。
2.地上房屋补偿及装修款:无具体标准可供参考,一般由评估机构确定。当然,评估机构有具体的评估标准。室内装修赔偿基本差不多。
3.停产停业损失:该费用主要是对商品房的补偿,如停产期间沿街门帘或城中村企业或公司的损失补偿,一般通过协商或评估确定。
4.拆迁奖励:各村制定奖励标准,不能统一。
5.电器转让费:一般按市场价补偿。目前家电转让费:一台空调200元;一台有线电视150元;电话转88元1号;一个热水器在100元等。如果拆迁时市场价格上涨,补偿也会相应增加。
6.其他补偿或补助:各村按照或以上述标准为基础,对困难户单独进行支付或补偿。这个主要的村集体组织将由补偿方案决定,视村而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