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安全教育内容有哪些?

如题所述

小学防欺凌安全教育的内容如下:

1、保持镇定。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求救。

2、求救。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保证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地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不要意气用事激怒对方。

4、一定要告诉家长。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告诉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5、教育部门应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训、典型案例引导、防欺凌教育现场会等多种方式指导学校切实加强防治欺凌教育。

6、学校要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通过设置专门的教学模块等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加强学生之间沟通,培养合作精神。

7、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配合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安全自护教育等。

8、教育、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开展家庭亲子关系、夫妻婚姻关系的教育指导,帮助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

9、妇联组织应通过学校或者村(居)委会定期组织开展家长讲座、父母课堂等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指导。

10、学校教师可以受聘在家长学校授课,帮助监护人了解学生欺凌的防治知识,提高监护人的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如下:

1.社交欺凌,如不让与他人交朋友。

2.身体欺凌,如殴打他人。

3.言语的欺凌,如辱骂、诽谤、诋毁他人。

4.网络欺凌。

5.财物的欺凌,如收保护费、抢钱还不让告诉他人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

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25
校园欺凌的安全教育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安全观念和行为,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
2. 善待他人: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会理解、包容、关爱他人,不采用过激方式处理矛盾和冲突。
3. 增强法律意识: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白校园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教育学生依法自律,遵守校规校纪。
4. 学会寻求帮助:教育学生遇到校园欺凌时,不要独自承受,要勇敢站出来,向老师、家长或学校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5. 提高教师和家长对校园欺凌的重视:加强教师和家长对校园欺凌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欺凌行为。
6. 创建和谐校园环境: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营造和谐、友善、安全的校园氛围,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的安全教育内容涵盖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培养、求助方法的教授以及和谐校园环境的创建等方面。通过这些教育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