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微信加了很多人,可是朋友圈的“朋友”却越来越少了?

如题所述

前天跟一个朋友聊到她曾经的爱豆,我问她现在还喜欢吗?

她说,看过一场演唱会之后就转路人了。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就那样吧。

见到ta之前,我可以买周边刷综艺,可以很喜欢ta。但是见到ta之后,发现原来ta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可能只会在心里淡淡说一句:就那样吧。

不是ta不好,而是,不是我原本所期待的类型。

想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抵也是如此。

之前一直不太理解,连面都没见过,仅仅依靠着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上营造出的形象来认识ta,甚至聊上几句话之后,就可以轻易说出喜欢这两个字的行为。

甚至有一个自称antisocial 型人格的朋友曾恼怒地告诉过我,她觉得面都没有见过就跟她告白的人都特么有病。

而现在我逐渐能够明白,人们喜欢的,可能并不是实际的那个人,而是他们想象中,ta应该有的样子。

ta经常发风景照,一定很爱旅游;ta习惯健身,那身材一定很好;ta看那么多书,一定很有文化;ta每天都在外面玩,生活一定很丰富多彩;ta更新频率那么高,一定很闲吧;ta从来不发朋友圈,一定是个神秘的人。

然而实际却并不见得是这样。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到这个话题,她说,自己把朋友圈经营得太过于精致了,担心新认识的人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了解。

换句话说就是,展示出来的生活质量超出了原有的经济水平,让人看上去总觉得“追你好贵”。

可是如果看起来一点也不美好的话,可能让人连“追”的想法都不会有吧。

就像我们之所以会追星,也是因为爱豆所展示出来的那面,美好可爱到刚好让我们动心。

但,选择塑造一个令人喜欢的形象,就必然要承担被贴上“就那样吧”标签的风险。

ta怎么长得没有照片里那么美,ta怎么有点胖有点矮,ta怎么那么高冷明明发朋友圈那么活跃,ta本人比起ta的朋友圈实在太无趣了??etc。

这也是为什么我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

以前我们认识一个人的渠道有很多,社交网络形象只是ta展现出的其中一面,无论是深夜矫情还是吃喝玩乐,都是在丰富ta的人设。

而现在社交网络形象几乎已经逐渐变成了“唯一一面”,甚至有时还担任了重要的第一印象。

为了逼格,做一个真实的人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而我也不太敢跟在线上认识的朋友面基,尤其是那些,对我的日常格外有兴趣的。

一方面我怕承担不起这种期待,让曾对我满怀好感的人失望;

另一方面我怕自己收到“就那样吧”的评价,从而丢失本就不是很多的自信。

尽管我自己在绝大多数时候,其实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去认识别人,也会时不时挖个坟,试图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轨迹,或只是单纯地欣赏能让自己心情愉悦的美好事物。

但也仅此而已,翻再多遍朋友圈,我们也不过是点赞之交。

我看到的也只是ta们希望我看到的那面。

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发朋友圈变成了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能否承担得起见面后的那份期待,也越来越倾向于直接在现实中认识新朋友。

毕竟,屏幕前的一切是很美好,但阳光下的那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这是因为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不得不说,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人比以前多很多。比如说我,自从毕业依赖,我接触到的人的数量级超出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上学的时候,我接触到的人更多的是自己的家人、亲戚、同学、朋友。工作之后,因为自己工作性质的原因,会和很多人打交道。同时,随着网上各种社群组织的盛行,我也接触到了更多来自五湖四海,但有着相同爱好和行为习惯的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我们都是通过微信认识的,但我们彼此之间却从来没有见过面。

我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否见过面,是衡量两个人关系的重要参考指标。就像我从社群里面加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会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但我有很大的可能不会主动跟他微信联系、不会给他的朋友圈回复。因为,我们没有共同的生活环境,我们对于彼此还不够了解。

这就造成了,我们虽然为新加了很多朋友。但到头来却发现,真正能够聊天,能够严格意义上称之为朋友的人少得可怜。我们只能通过朋友圈动态了解彼此,却没有想要聊天的冲动。我们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年龄、工作,我们互相只是网络上的一个代号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