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出现在哪个时期?

A2001-2001B2002-2003C2003-2004D2004-2005

  一 开始在2012年,因为经历了前面几年的扩招,当时一下子没有那么多岗位给大学生,国家统计局和劳动局数据都显示这个时期是开始出现困难。
  二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为12.9%.而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也就是说,超过15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
  据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从总体就业去向分布上来看,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但仍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这个报告是在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基础上形成的,调查人数达到46万余人,共覆盖中国31个省区市2093所高校、1247个专业。而且,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2010 年达630 余万人,2011年则是高达660万人,并且,从2007年至2010年的累计未就业毕业生总数分别为520万、730万、940万、1115万。这都是庞大的数字,很明显现在就业矛盾非常突出。
  三 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一是专业水平不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有的学生
  在学校里只是想拿个文凭,没有静下心来学习。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说话办事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交际公关的能力欠缺;况且有的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的在新工作中上手。三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有的学生很不重视社会实践,甚至连学校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都不能认真完成,更谈不上学到具体的实践。因此动手能力差,空有纸上谈兵的本领。四是依赖性强,创造力弱。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只有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这种长期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
   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地域。很多大学毕业生向往沿海发达地
  区,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西部农村或基层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四是就业心态不成熟。很多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和“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高新高待遇的工作在那里,可是自己又没能力去胜任,一般的工作又不想做。没有以一个成熟地心态去找工作,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18
早在2006年提出,并讨论过。
“大学生就业难”,许多人能张口滔滔不绝,一大堆就业难的故事扑面而来。可是,大学生就业真的就那么难吗?
大学生就业,难在择业而不是就业,就业面前人人平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05
早在2006年提出,并讨论过。
“大学生就业难”,许多人能张口滔滔不绝,一大堆就业难的故事扑面而来。可是,大学生就业真的就那么难吗?
大学生就业,难在择业而不是就业,就业面前人人平等
第3个回答  2015-05-08
B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