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分几种

如题所述

ROWEKA 和 漫泡 所复制本是一篇文章,算是介绍广东南拳的经典了。
下面我复制他们没有复制的第一段: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南拳据说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南拳总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
(下接 ROWEKA 所复制内容,再下接 漫泡 所复制内容)

不过上文主要介绍广东南拳,下面我们简要说明众多南拳种类:

南拳是流传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诸多拳种的统称。其流传地域主要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浙江等。
南拳历史悠久,在四百多年前已被载入史册。

广东南拳有五大派,即上文所说洪、刘、蔡、李、莫。还有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佛家拳、侠家拳、刁家拳、岳家拳、朱家拳等等。据调查,广东的各种南拳和器械套路就有三百多种。

福建南拳遍及全省各地,主要盛行于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和永春、连城等市、县。拳种有龙、虎、豹、蛇、鹤五形拳和猴拳、犬法、鸡法、鱼法、南少林拳、梅花拳、罗汉拳、五祖拳、连城拳、白鹤拳、五祖白鹤拳、五兽拳、左二拳、虎仔金刚拳、金竹拳等。

四川南拳。说四川南拳可能不大被人知道,可是说到峨眉派,大家就都有点儿感觉了。
《峨眉拳谱》上说:“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
一、黄陵派,据说从陕西流入;二、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三、青城派,以川东道家胜地青城山得名;四、铁佛派(云顶派),川北较为盛行;五、青牛派。以川东丰都青牛山而得名。
“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而这“八叶”也就是四川南拳的派系了——僧、岳、赵、杜、洪、化、字、会。
一、僧门拳主要流行于川西、川南一带。据说传自少林憎人,故名。又称“申门”。特点是巧、快、灵、动,如猢狲状,别名“狲门”。
二、岳门拳主要流行于川东、川南等地。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
三、赵门拳在川南和泸、纳、宜、南溪等地流行。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据说也是赵匡胤所传)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红门”。
四、杜门拳盛行于川北和南充地区。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
五、洪门拳在四川流行甚广。相传以明太诅洪武年号而得名,习练大、小洪拳,特点是刚劲。
六、化门拳多流行于川东、川北地区。又称“蚕闭门”、“缠闭门”,三十六闭手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使其不能施展。
七、字门拳主要流行于广安、岳池一带。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
八、会门,又称”慧门”,以神拳为代表,讲究观师默像,念咒语,颇为神秘。现在练习的人已经不多了。
(哎!不知道这次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武术产生了多大影响。)

湖南南拳有巫、洪、薛、岳四派。湖北南拳分洪、鱼、孔、风、水、火、字、熊八门。江西南拳有字、硬两门。浙江南拳有洪家、黑家、金刚三大拳系。另外,还有温州南拳、台州南拳和苏州南拳等。

我国南拳拳系分了这许多拳种,确实是“种类繁多”啊!
不过现在我们在武术套路比赛中看到南拳已经不是这些传统南拳了,现在的南拳几乎面目全非,纯粹属于表演,实战性极低,南拳的真正传承还是民间形式的。
好了,就到这里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参考资料:中国武术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2
南拳的代表是广东南拳,广东南拳的代表是“五大名家”,他们是:

一、洪拳。洪拳源出少林寺、相传为洪熙官所创,洪熙官本为福建漳州茶商,创拳后传给南少林的洪门五祖,洪拳后来传入广东,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历代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陆亚彩、觉固禅师。铁桥三、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

二、刘拳。据说为刘三眼所创,也有说是下四府刘生或刘青山所创的,流传于雷州半岛。

三、蔡拳。由福建甫少林寺僧蔡伯达、蔡九仪所创,后来流传于广东中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大运天、小运天、天边雁、柳碎梅、两仪四象拳等。

四、李拳。相传由福建南少林寺僧李色开所创,又由广东新会人李友山传授。一说由广东惠州李应辉所创,李拳流行于广东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广州等地。

五、莫拳。相传为福建南少林至善禅师所创;一说由莫达士所创,后传至莫清骄(一说莫清娇)。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五大名拳多数从福建南少林传来。和洪门天地会多少有些联系,不仅是武术门派,也是极为活跃的江湖派别。

除五大名拳外,广东南拳还有蔡李佛拳(由新会人陈享创立,他师从陈远护、李友山及少林寺和尚蔡福,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三派精华,故名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南海人林世荣综合洪拳、佛拳所创,又称“洪头佛尾”)、咏春拳(福建严咏春严三娘所创、一说至善禅师传入广州光孝寺)、侠拳(大侠李胡子从四川峨眉山传入广州)、白眉拳(四川峨眉山白眉道人传入广州)、佛家拳(从佛门传入)、练步拳、练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昆仑拳、南枝拳、儒拳等。

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清兵火烧南少林,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又如方世玉,为广东“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显之女,有“一代女侠”之称。方世玉成为《少林小英雄》、《万年青》、《方世玉三探武当山》、《乾隆游江南》等众多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晚清南拳又出现了“广东十虎”,其中的第三位铁桥三、第五位苏乞儿,也是许多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
第2个回答  2008-08-02
南拳种类繁多,如福建的少林桥手、五祖拳、鹤拳、罗汉拳,广西的周家拳、屠龙拳、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湖北的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07
共三种
第4个回答  2008-08-02
百科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