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作品赏析

如题所述

《人到中年》,通过一个普通的中年女医生在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中几乎失去生命的悲剧故事,大胆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知识分子的价值、贡献与不相称的社会待遇之间的矛盾,尖锐地批评了“左倾”思想对知识分子的冷漠与歧视,发出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强烈呼吁。
陆文婷从六十年代来到眼科医院做住院医生起,当了十八年眼科大夫,她不是主治医生,不是党员,无职无权,没有名声,没有地位,但在她柔弱的内心里,却激荡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厚爱,对患者无私无怨的责任心。但是,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珍惜,反而被忽视,常常受到冷漠的待遇,在政治上受轻视,在工作上遭非议。人到中年的她“外有业务重担,内有家务重担;上要供养父母,下要抚育儿女”,处于“超负荷运转”的艰难窘境中。因为夫妻俩都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她几乎没有时间做饭、照顾孩子,小女儿佳佳病倒在托儿所,她仍忙到下班后才匆忙赶去将女儿抱回家;儿子园园该上学了却未吃上午饭,她只好让他买了烧饼一边吃一边上学去,自己也啃着儿子买回的干硬的冷烧饼赶去医院上班,将女儿交托给好心肠的邻居陈大妈照看。一家四口挤在十二平米的斗室中,家徒四壁,“没有沙发,没有大立柜,没有新桌椅”,甚至没有新铺盖,生活过得十分清寒。全家共用一张书桌,陆文婷要等儿子写完作业后才能坐到书桌旁钻研业务。她为焦部长做一个相对简单的白内障摘除手术,在医院领导力荐之下,仍因为职称问题被患者家属秦波质疑业务能力,之后,更是三番五次被迫中断繁忙的门诊工作,接受秦波关于手术的“盘问”。当陆文婷突发心肌梗塞时,丈夫傅家杰打电话给她工作的医院希望能派车急救,但是被几个部门来回踢皮球,最后,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只好闯到马路中央拦车,终于,一位素不相识的卡车司机热心帮助他将妻子送到医院。
知识分子问题的严重性,同样也反映在陆文婷好友姜亚芬夫妇的身上。姜亚芬夫妇因出身不好而受到歧视,这给他们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压抑和苦闷。钻研业务,却遭到恶意中伤和无端的诽谤。他们爱自己的祖国,爱医疗事业,但还是挥泪出国了。姜亚芬夫妇的出国,从另一方面向社会提出严重警告:知识分子境遇如不尽快改善,将会造成人才外流。 人物塑造
谌容笔下的陆文婷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艺术典型。作者没有人为地设置动人心魄的重要事件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将主人公放在平凡的生活、日常的纠葛中,放在个人与集体、家庭与事业的矛盾中,表现人物平凡中的不凡。陆文婷这个人物形象最震撼人心之处,就在于她那高尚的品格和极其艰难的处境内的强烈对照,在于她以温柔文静、谦逊克己的外观呈现出的献身精神所具有的某种悲壮性。陆文婷的形象概括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蕴含着巨大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内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秦波是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塑造的另一个典型人物,虽着墨不多,却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作者通过她圆滑含蕴的措词,拐弯抹角的试探,和颜悦色中的威胁,革命词藻下的冷酷,塑造了一位典型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在作品中,秦波首次出场于宽大、明亮的院长办公室,那里“没有门诊杂乱的脚步声、乱哄哄的说话声和小病人的哭叫声”。秦波虽然满口马列主义,其实是沉溺于权力的自尊中,对陆文婷所代表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天生的不信任感,拒绝给人以公正的评价。在为焦部长的手术做准备的阶段,她与赵院长、焦部长三个人的一段对话恰当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世界。尽管赵院长一再保证陆文婷是业务骨干,焦部长本人也表示尊重院方的意见,她仍纠缠于陆医生的职称级别、政治身份、身体状况。在她看来,让一个普通大夫给部长开刀就是对党不负责任,对革命不负责。当听到赵院长介绍,她中意的名医已经移居国继承小杂货店时,她想到的只是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完全无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而当得知陆文婷曾当年曾救过焦部长后,她又居高临下地指责赵院长不关心人才,大谈“中年干部,是我们的骨干,我的同志哟,要珍惜人才呀”,在看望陆文婷时,还在给这个重病的人讲大道理。
结构特色
《人到中年》打破了按人物活动发展的时空顺序结构故事的传统写法,尝试了意识流写法,采用现在与过去两种时空交错的叙述结构,既写人物眼前的实况,又写人物的回忆、联想、想象与幻觉,以人物的心理意识活动为中心来布局情节,展开画面,表现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现在时空结构,是以抢救陆文婷心肌梗塞急性发作为线索发展的:过去时空结构,是纵写陆文婷从二十四岁大学毕业进入眼科医院到四十二岁病倒在回家路上的人生历程。主人公的主要行动及其性格发展都是在过去这个时空的叙述中完成的,这一时空的前半部分是通过主人公朦胧的幻觉有及眼科孙主任、医院赵院长和好友姜亚芬等视角,把烙印在各人脑海中的陆文婷的生活片断分别展现出来;后半部分集中描写陆文婷在“超负荷运转”下,从疲劳发展到“断裂”的过程,着重写了三次手术。
情节结构之外,小说还有一个或隐或显的抒情结构,即贯穿于小说中的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激流……”。这首诗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三次。第一次的出现是陆文婷与丈夫傅家杰谈恋爱时,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和对生活的向往;第二次出现是陆文婷得知多年好友姜亚芬为了决定全家移民海外后,流露出青春逝去的怅惆和对生活的感叹;第三次出现是在陆文婷经抢救苏醒后神情呆滞、对外界事物反应冷漠时,傅家杰哭喊出来的,他要唤回曾经青春过的生命,不能让他爱人离他而去。这首诗的三次出现,一次比一次感人肺腑,不仅很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感,更给作品增添了一种美的旋律,创造了一种诗的氛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