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被称为“巾帼”,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巾帼英雄”“巾帼不让须眉”,这些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巾帼英雄”就是女英雄,“巾帼不让须眉”,就是女子不输男儿的意思。

“须眉”,是指男子。古代男子有胡须,也有较粗的眉毛(女性为了美一般会剃眉并画眉毛),男子也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须眉”是男子标志,所以用来代指男子。至于“巾帼”,则用来指女性。

不过,“巾帼”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答案。其一,认为巾帼是古代女子的头巾,用来覆盖在头发上面;其二,认为巾帼是一种假的发髻。接下来,我详细说说这两个答案。

巾帼是头巾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帼,妇人首饰”,近代文物学家孙机,也认为“巾帼就是覆发的头巾”。

其实在先秦时期,巾帼就是用来覆盖头发的装饰品,不限性别,男女可用。

使用的时候,从额头上部发际线开始,围着两侧头发,到脑袋后面甚至脖子都要盖住,两侧有带子可以系在脑后并固定。有些巾帼形状如同宽大的帽子,里面有金属丝套或者削薄的竹片,扎成不同的样式,外面再裹着长巾。

巾帼的材料有很多,平民的话可以用粗布麻布制作;贵族则可以用上好的丝绸、绫罗,再好的话则可以在上面加一些金银珠宝等装饰品。

一些出土文物中还能看到巾帼,比如收藏于河北博物院的汉代长信宫灯,手持宫灯的宫女,头上就戴着巾帼。

仔细看正面,宫女个头发际线以上部分,即额头上,就是巾帼。

如果看后面的话,能发现巾帼是覆盖在头发上,套住整个脑袋,而且后面一直覆盖了脑后,垂到肩膀后面。不过,由于宫女有发髻,在后脑右半边,所以巾帼只垂在后脑左侧。

汉代还有一件妇女哺乳俑,是一位母亲在给孩子哺乳的模样。正在哺乳的妇女,其头上也戴着巾帼。仔细看也会发现,巾帼正盖着发际线位置,而且样式高大,如同宽大的帽子一般。

在吉林省集安市长川村,出土过高句丽墓葬,墓葬年代约在5世纪末。墓道前室四壁绘狩猎、歌舞、角抵、百戏等图案,出现了一百多名女性,这些女性的服饰,帽子等很清晰,其中就有人戴巾帼。

从临摹图可以看出来,右下方标着29、30和31的女性,头上也戴着巾帼。最后一位女性(右下角,下标31)巾帼则非常清楚,巾帼前方、左侧和后面有长簪,富余部分的布还被撩起来了,挂在后面的簪子上。

从图中也能发现,高句丽的服饰明显受到汉人影响。

巾帼是假发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巾帼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假发。这种巾帼用金属或者藤条、木材等制成各种发髻的式样,外面以黑色缯帛裹着,再将珠宝点缀在上面,有的还插上步摇、金簪等首饰。用这样的假发髻,代替假发戴在头上。

简单来说,就像今天演员的假头套。

由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编译的《中国文物大辞典》,对巾帼的注释如下:古代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一种头巾式头饰,秦汉时贵族妇女多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之。用簪钗固定在发髻上,上面还装缀有金珠玉翠制成的首饰品。

另外还提到,巾帼的种类和颜色有很多,如剪耄帼、绀缯帼等,前者用马尾制成,后者用黑中透红的丝织品制成。

为什么要做假发戴头上呢?当然还是为了美。

古代女子发型不多,她们把头发盘起来,形成一个发髻。发髻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垂在脑后,一种盘在头顶。然而,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有一头长长的、乌黑的、靓丽的秀发,所以她们就会用到假发来装饰自己。

当然,这种假发不是假的头发,而是真头发,只是不是她们头上长出来的。

假发在古代有“副”、“编”、“次”等称呼。春秋时期,卫庄公在城头看到一个大臣的妻子头发特别好,就叫人把她的头发强行剪掉,然后来做自己妻子的假发。后来因为这个事情,卫庄公还丢掉了性命。

当然,由于假发并不便宜,所以一般只有贵妇人才能戴得起。而贵妇们戴上假发后,通常还要用笄、钗等固定,从笄上所缀玉饰的多少,也能判断贵妇人的富裕程度和等级身份。

直到明清时,假发还有,叫“发鼓”。明代张自烈的《正字通》提到:帼,妇人首饰,犹今之发鼓。清代厉荃在《事物异名录》中,对“发鼓”的解释,也有引用《正字通》。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解释都有点偏,一个偏于“巾”,一个偏于“帼”。

可既然叫“巾帼”,那应该二者都有,即既有假发又有头巾,可能头巾在假发之上,也可能头巾戴在假发上后,再在头巾上插着钗、笄、步摇,如此既能固定头巾,还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

从汉代开始,巾帼逐渐成为女性的头饰,男子不再穿戴,所以巾帼逐渐用来代指女性,并成为女性的专属代名词。

正因为巾帼代指女性,所以如果送给男子巾帼,就等于说他是女人,这就意味着“他不是男人”“像个娘们一样胆小怕事”,这不是性别歧视,古代就是这样,所以是一种很侮辱人的脏话。

历史上,诸葛亮曾跟司马懿多次交手,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畏蜀如虎”,就一直躲着不肯和诸葛亮正面交锋。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让他出来战斗,就派人给司马懿送了一巾帼以及女人衣服。

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晋书》

司马懿并没有被激怒,但是又打不过,只好跟天子(魏国皇帝曹叡)上表,说自己要去跟诸葛亮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战机只在瞬息之间,要真想打,何必专门跟皇帝说?司马懿这么做,无非是要给属下看。

同样的例子,南北朝时期也有。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的六弟萧宏,长相很俊美,他曾跟北魏军队作战,结果因为胆小,北魏就送了巾帼给他,还说他是“萧娘”。

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且歌之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资治通鉴》

萧宏和吕僧珍都胆小,而韦睿则勇猛善战,所以北魏人用“萧娘”“吕姥”来讥讽这两人,像女人一样胆小。

总之,有人认为巾帼是头巾,有人认为巾帼是假发,我个人人巾帼既包括假发也包括头巾,二者一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7
这个的意思是,在古代,贵族的妇女在祭祀的时候,会使用一种丝织品围住头发叫做巾帼,后来把这种东西形容为高贵的妇女。
第2个回答  2021-09-07
巾帼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高贵装饰品,人们把妇女称为“巾帼”是夸这个妇女是女中豪杰,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