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兵法早已告诫指挥者,进军的路旁,如果遇到险要地势,坑地水洼,芦苇密林,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而被埋伏之敌所歼。可是,战场情况复杂变化多端,有时已方巧设伏兵,故意“打草惊蛇”,让敌军中计的战例也层出不穷。

 ◆闻风丧胆

南唐时候,当涂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

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

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兴师动众必惊蛇

打草惊蛇,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行动。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大夫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会作好迎战准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部队经过崤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崤山险峰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股部队,孟明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突然不见踪影。孟明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时鼓声震天,杀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拥而上,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秦军不察敌情,轻举妄动,终于遭到惨败。当然,军事上有时也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今用解析】

对于隐蔽的对手,不轻举妄动,用佯攻助攻等方法引出竞争对手,设下埋伏,战胜对手。

36计具有阳直与阴毒两面性,有一部分是纯阳直的善计,打草惊蛇便是其中之一。

在现代化的商品经营活动中,经营者在竞争对手中选择合作伙伴,应事先调查,研究,分析,预测,以掌握市场行情,了解对手,认识消费者需求等各个环节,准确把握后面的经销活动,以保证经营有的放矢,达到自己真正的经营企图。

◆农民工打草惊蛇

有一个农民工从报纸上看到某公司废旧电池修复的招商加盟广告,宣称在该项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电池修复率达到80%,甚至95%”;可“循环修复、反复使用,使电池寿命延长3~5倍”;又宣称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等。广告说的天花乱坠很吸引人,他想到满街跑的电动车时,不免有些动心,但加盟费需一万多元,对农民工而言,可不是个小数目,思来想去他认为应先考察一下再说。他从亲戚、朋友和废品收购站里找到了5组废旧电池,然后来到公司,他并没有说加盟的事,而是说自己有些电池请他们修复一下,接待人员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让他三天后去取,农民工说:“不是一天可能修复10组吗?我这几个怎么要等三天?”,接待人员说:“又不是你一个人来修。”,农民工没再说什么便回去了。三天后他去了这家公司,接待人员告诉他有4组已经不能修复了,只修复了1组,费用100元。农民工一听有些吃惊,但没有同接待人员争论,当场试用了修复好的电池,付钱后,便带回到家里,按到电动车上,上街骑了一圈觉得还可以,但第二天,当他再骑时电动车的指示灯提示电池电量不足。农民工看到这一情况,便意识到广告中说的太虚假了,首先废旧电池的修复率并没有广告中宣传的那么高,其次修复的效果也没有那么好,于是放弃了加盟的想法。半年后的一天,他从电视上看到记者报道了许多人因加盟废旧电池修复项目受骗的事,他为自己当初的谨慎而感到十分庆幸。要不是先打草惊蛇试探一下,一万多元岂不打了水漂。

农民工先以消费者身份来试用,从中得到了真实的情况,有效地避免草率加盟而造成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许多骗子公司利用了人们急于脱贫致富的心理,拿一些短期的高额利益数字来诱人上当受骗。探明与揭露这些阴谋的最好方式,就是“打草惊蛇”、“投石问路”。

◆先谋后走

打草惊蛇是一种事先谋划好前行路线,知道途中必须经过郊野草丛,为防止被毒咬伤,就在手中拿个棍子,打草以惊蛇。商场如战场,在不见流血的商战中,有时比战场还要激烈。同样,经商过程中,更需要事先谋划好之后出击,这样才能战无不胜。因此,谋而后战,是一个精明的经营者所必须采取的方式。谋而后战,需要在事先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在众多的资料中进行分析研究,而后研究出经营的方略。

麦西公司原是美国一家用微波线路连接芝加哥与圣路易两市的区域性电话公司。上世纪60年代末期,该公司遭到严重的财务困难,于是便转给素有整顿企业专家美誉的企业家比尔·麦高文。麦高文在接手麦西公司之后,对当时美国的电话通讯行业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首先调查了美国所有的通讯公司的经营策略和经营范围,发现贝尔电话公司长期的垄断经营,已经造成经营上的无效率。虽然贝尔公司在科技上具有领先地位,但同时也为其他公司提供了许多竞争的机会。他看出贝尔公司把长途电话收费订得较高,是为了保持较低的电话基本租金和区域性服务的成本,这无异是在“邀请”那些无心于发展地方性通讯业务的公司,去参与长途通话业务的竞争。麦高文在了解到上述情况之后,认为整个电话通讯市场仍然有空间,事实上也有需要去容纳另一家电话公司。于是他在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公共阅览室里翻阅了几个月的文件后,找出了许多他人所未曾留意的规定。虽然地方性的电话系统在法律上允许独占,但联络各地之间的长途电话却没有规定可以独占。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有些规定,但在法律条文、国会的报告或是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规章里都没有。而且,麦高文还发现了一条更为重要的规定,就是联邦通讯委员会在接到要求建立电话线路申请后60天内必须处理完毕。事实上,假使委员会内无人反对这项申请,委员会就会很自然地按照规定颁发执照。联邦通讯委员会几乎每年都会接到数千件这样的申请,通常都是具有高度技术性的,因此也就没有时间逐件地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麦高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采取了最为简单的攻击策略,他同时向联邦通讯委员会提交了数百件重要通讯线路的申请。在他已建完第二条长途电话线路之前,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件事。后来,虽然经过无数次法律诉讼和国会听证以及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裁决,但由于麦高文事先准备充分,早已谋划好了应付的策略,最后都没有将他击败。1978年到1983年之间,麦西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每年都增长1倍以上,1985年成为年营业额19亿美元的大企业。

先谋后事,一方面要求经营者事先在认真做好细致的研究、分析之后,谋划好策略;另一方面,在策略定好之后,就要果断地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情报的作用

经济情报是指在经济领域内产生、传递,并通过人们利用后,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信息。经济情报是企业预测的基础、决策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决定企业经济行为,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获取情报的途经有许多,“打草惊蛇”是最直观的方法。当大部队行军时,前方遇深山峡谷,尖兵有时要进行火力侦查,向树林和草丛中射击,看看是否有埋伏。

企业在发展和前进中需要准确的决策,正确决策的基础是预测,而预测的基础则是准确的经济情报。科学决策的初级阶段要广泛地、大量地收集经济情报,然后对其进行筛选、归纳、整理、评价、判断,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预测,据此制定方案。然后在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比较,寻求最佳方案。可见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整个决策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经济情报的处理运用过程。

企业的经济活动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而经济情报则是无形的财富,是廉价的经济资源,是除物资和能量以外维持企业生存的第三资源。上世纪40年代初,日本只能生产卡车和公共汽车,没有生产小轿车的能力。但是,日本厂商根据有关情报,对市场进行预测发现,不久的将来,世界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会剧增。于是从1949年开始发展小轿车生产。丰田公司利用生产卡车的能力改为生产小汽车;日产公司千方百计从英国汽车公司弄到装配奥斯汀小汽车的技术;日野公司也获得了法国“雷诺”小汽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小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起来。1983年小汽车生产达716万辆,居世界之首,出口额达295.5亿美元,压倒了美国。汽车工业成了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

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经济情报。无论怎样好的经济情报,不认真对其进行研究,利用时不掌握好时机,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经济情报利用得科学合理,经济效益就显著。绍兴有位厂长曾利用一条经济情报救活了工厂。1977年,他因忽视经济情报的作用,盲目生产,造成17万米人造棉积压,职工工资停发,工厂被迫停工。一次他外出推销产品,听到一个信息,某丝绸厂生产的两吨涤纶布,一经试销,客户纷纷登门要货,由于工厂设备条件限制,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于是,他星夜赶回工厂,组织攻关小组,改造机器设备,只用了两个月时间涤纶布就生产出来了。当年盈利27.7万元。这说明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利用情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