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在汉朝时,山东博兴县的董家庄有个叫董尚的庄稼人。夫妻俩男耕女织,和和睦睦地过日子。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两人婚后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孩子。夫妻俩盼子心切,每月的初一、十五和逢年过节,妻子就跑到村外的庙里去求”送子娘娘”。 董尚四十岁这年,一天夜里,妻子做了一个梦。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用一根红绳拴着一个胖小子来到她家,对她说:”你夫妻二人心地善良,又那么虔诚地求我。可你们命中不应有孩子,看在你俩的好心,我把泰山奶奶守门的童子拴来了。这孩子命中吃苦受累,你俩看着儿子长大成人。”说完,把红绳递给她,转身走了。妻子欢喜得不得了,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好象一松手孩子就飞了。当她从梦中醒来后嘴角还挂着笑。妻子赶忙把丈夫叫醒,跟他说自己刚做的梦。说来也怪,丈夫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过了不几天 ,妻子真的有喜了。又过了十个月,妻子真生了一个白胖小子……这就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开始,他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被我们中国人代代流传。博兴是董永的故乡,博兴的手工纺织手艺,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亿仁家纺,就坐落在董永故里博兴县。
  由手工织机织出的棉布,称作“老粗布”,亿仁家纺提供的产品就是纯棉老粗布手工制作的床品。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董永和七仙女的美丽传说,更为当地老粗布染上了曼妙如歌的色彩。据说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庭生活枯燥而思慕人间。一日随六位姐姐下界游玩,偶见卖身葬父的孝子董永,被他的美好品行打动而萌生爱慕之情,七仙女私下凡间,经土地爷说和,老槐树做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如成,便将董永终生为奴改为短工百日;不成,则终生为奴。七仙女在机房大显神通,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董永夫妻高高兴兴返家途中,突然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否则,将七仙女押回天庭,并将董永碎尸万断。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以实情相告,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了天庭。后来又回人间给董永送子,怕其父子生活困苦,遂从天庭带来棉花种子撒向人间,并教会董永纺线织布,以此确保父子生活无忧,老粗布的手工纺织技术也从此流传下来。
  人物介绍:
  董永,汉朝时期的人物,古代流传行孝历史模范,其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父去世后,又契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主角。相传出生于汉蜀(今湖北省孝感市境内;参见《孝感县志》)。民间广泛流传因其孝心感动天地,玉皇大帝之七仙女感动人间亲情,与其结为夫妻。孝感市或县也因此得名。又传董永是千乘人,今属于山东博兴陈户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4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有七个女儿,可他们最宠爱小女儿——七仙女,因为她善良,美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七仙女长大了,到了该出嫁的时候了,玉皇大帝发出圣旨,所有名门子弟均可向七仙女求婚。

一时间,天庭可热闹了,向七仙女求婚的人络绎不绝,有天上的神仙,有天庭的将军,有凡界的国王,等等,等等。尽管他们有的腰缠万贯,有的权大势大,有的貌似潘安,有的满腹经纶,可是七仙女却整天愁眉不展,一个也看不上。这下可急坏了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眼见求婚的人已经挤满了整个天庭,每天光是吃饭和住宿就让他们大伤脑筋,可七仙女却一言不发。无可奈何,王母娘娘只好亲自去问自己的女儿:

“女儿呀,这么多王孙贵族,你究竟喜欢谁啊?”

“母亲,女儿一个也不喜欢。”

“这?你难道不想嫁人了?”

“娘,女儿想到人间找一个勤劳而善良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

“天哪!!!”王母娘娘几乎昏倒,她命令佣人将七仙女关了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七仙女被关在天牢里吃尽了苦头,可七仙女的决心不变,她深深的坚信只有在人间才能找到自己的真爱。

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们百般劝说,嘴皮子都磨烂了好几层。可七仙女却铁了心,并几次以死抗争。无奈之下,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只好同意七仙女到人间走一趟,但有一个条件----

无论七仙女嫁了怎样一个人,三年后必须回到天庭。

七仙女下凡了,她到了好多地方,并且她越来越喜欢人间了。

最后七仙女来到了美丽的孝感,在这里七仙女碰到了勤劳而善良的大孝子----董永。董永那颗善良的心打动了七仙女,他们结婚了。

董永和七仙女幸福而快乐的生活着。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三年的期限快到了,七仙女就要回到天庭了,可是美丽的七仙女和善良的董永怎么舍不得分开呢?

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两人已经几天没吃饭了。一天傍晚,七仙女忽然闻到一阵香味,她来到厨房一看,原来是前几天煮的饭已经发酵成了米酒,多么香甜的米酒呀!七仙女尝了一口,真是沁人心脾,有主意了,七仙女连忙叫来董永,俩人如此这般地商量开来……

到了七仙女回天庭的日子了,董永送七仙女一起来到天庭,两人拜见了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并且送上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坛子米酒。

“哼,我们天庭什么样的美酒没有?一坛子米酒也拿得出手,”王母娘娘轻蔑地说。

“母亲,这是我和董永精心酿造的米酒,无论如何请您和父亲尝一尝。”

玉皇大帝大怒道:“少罗嗦,天兵天将,将董永赶出天庭。”

“不用了,我自己走。”董永奋力将手中的米酒坛子摔在地上,刹那间,一阵浓郁的香气四散开来,只见玉皇大帝的口水一下子就流了三尺长,原来玉帝最爱喝米酒。

“这是什么米酒?怎么会这么香呀!快,快拿来我尝尝!”

玉帝尝了一口米酒几乎喜掉了腮帮子,他连声叫道:“好!好!好!好女婿呀!你可千万别走了,留在天庭替我做米酒吧。”

从此以后,董永留在了天庭,他每天和七仙女酿米酒,过着幸福的神仙日子。

而董永的故乡----孝感,也因为米酒而名扬天下。
第2个回答  2013-11-04
是个例外。
是神奇的,也是幸福的。
第3个回答  2013-11-04
是完美的!
第4个回答  2013-11-04
西溪,为始建于西汉中叶的一个古镇,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流传着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故事。而与这个传奇故事有关的地名传说却更为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久传不衰。
西溪镇西北角有一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东汉初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早在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就有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清嘉庆《东台县志》详载:“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所以说“董家舍”与董永有关是有一定依据的。
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凤凰池后建有“天女庙”(久废)。西溪西南面有一村庄叫“鹤落土仑”,传说七仙女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土仑,即今台南镇社东村,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今属台南镇)。
西溪西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清嘉庆《东台县志》载:“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云”。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巡宰李诚莅临西溪,查看了这个遗迹,建亭其上。当年九月亭建成,坚朴实得宜。亭的梁柱上还雕刻着水藻形的花纹。兴化顾繁在亭上作《缫丝井亭记》。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西溪巡检刘文奎又在此修亭作记。日军入侵前,井上还有凉亭,四角凌云,翼然欲飞;井旁石碑上有亭记,日军入侵后,亭毁井存。传说,董永和七仙女一月还清了曹长者的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于“寒窑”,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现为广山镇新生村。
数月后,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生离死别。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一只落河东,一只落河西,落鞋处分别得名“东鞋庄”和“西鞋庄”,两庄又合称“双鞋庄”。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后人为怀念善良美丽的七仙女,为井取名“双钗井”,又名“金钗井”;为河取名“辞郎河”。
辞郎河边有个村落,得名“辞郎庄”(今属广山镇)。七仙女别董永凌云而去,后人在河上建“凤升桥”,俗称“南仓桥”(即今牛桥,旧曾为西溪第一桥)旁边建“凌云亭”,亭久圮。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放孩子的地方由此得名“舍子头”(今为台南镇杜沈村)。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董永伫立之处便得名“殷庄”,今属广山镇。
董永死后,后人有感于董永的孝心,为其建“董孝贤祠”,又称“董永庙”。有砖墙瓦盖四合院十余间,祠内供董永塑像,四时香火不断。院内有土建“董永墓”,墓有石碑,碑文为:“汉董孝子讳永墓——道光乙未里人修”。为了永久纪念董永,并将当地村庄取名“董家土仑”,后又改为“董贤乡”,现为台南镇“董贤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