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怎样评价官渡之战?

如题所述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於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刘晔、荀攸、许攸。

1. 袁绍与曹操在白马相持时,袁绍下令筑起箭塔,连日向曹操营寨射箭,使曹 操军心动摇。 其后,刘晔献上霹雳车之计,大破袁绍弓弩兵,使曹操在官渡得到据守之地。

2. 曹操于黎阳与袁绍杷持,本欲还兵再作打算,荀攸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大破袁军。

3. 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 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 。至於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我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30
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我们可以细分来看: 刘晔、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可说是一计敌万人 。至於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我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
第2个回答  2008-07-30
我觉得官渡之战以前胜负以分。我们看看官渡以前全国形式。除了曹操和袁绍,张绣被曹操招降,刘表没了帮手,虽然名义上支持袁绍,但仅仅派刘备做了一次小规模骚扰性进攻。马超、刘璋、孙权都是曹操的盟友。孙权在刘表进攻曹操时,进攻了黄祖。黄祖即使不是刘表手下,也和刘表关系莫逆,所以刘表只得回来和孙权交战。而孙权在刘表来以前就跑了。这事实上明显是配合曹操的行动。刘璋虽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但在张松见曹操的时候我们得知,刘璋是向朝廷进贡的,这个“贡”自然就成了曹操的粮饷。马超更是直接出兵攻击袁绍。
所以大部分人认为曹操兵败则亡,我不认同。即使曹操兵败,袁绍能否抓住时机一举击败曹操还未可知。所以官渡之战意义不大。
第3个回答  2008-07-31
仔细分析,官渡之战的确没有太大的意义,顶多是曹操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而袁氏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至少在官渡之战后,袁绍还集结了10万人马在仓亭与曹操大战,虽然再度战败,曹操也损失不小,不然不会连河北的一郡都没打下来,而随后曹操评定河北用了近7年时间,期间袁绍病死,袁谭和袁尚对立,可见曹操并没有通过官渡之战取得对袁绍的优势。就像赤壁之战并没有完全抹掉曹操在荆州的优势一样。曹操依旧占有北荆州,而荆州南部本身就是被四路军阀占据只在名义上服从刘表。而孙、刘通过赤壁之战不过打下了南郡,周瑜还因为负伤英年早逝。赤壁之战曹操不过输掉了刘表的战船和水军而已。
第4个回答  2008-07-30
经过了官渡之战,袁绍主力被歼灭,从此一蹶不振,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实现地区性的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

官渡之战乃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深思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199722.html?si=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