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对吝啬的定义,就是对付出有所保留。
2、吝啬的种类和体现。对金钱、对感情、时间付出的有所保留。
吝啬最常见的表现为对金钱的保留。比如跟朋友在一起玩耍,买零食、打的,总不会主动给钱;也不会主动请同事吃饭;出去旅游回来了,也不会带些地方特产给大家。
其次是对感情的保留。和人相处的时候放不开,这个跟在金钱里面放不开相似,是同一种感觉。曾经有人对我诉说,她很害怕付出感情,因为她害怕付出了感情得不到回报。这就跟有人从来不借钱给别人一样,因为他们总是担心借出去了别人不还。这种害怕的感觉来源于安全感的缺乏。
对时间的付出,比如说愿意等。一位北大的学生回忆道,有一次他在校园主路上骑单车碰到一个的老先生,他那时刚好有一点事,就请他帮忙看着自己的单车和东西,老先生答应了。结果他办的事情拖了一个小时,而他回来的时候那位老先生还一直在那里等着他。他当时非常的感动。而他后来发现,原来这位老先生是北大著名的教授。
而下面这个事例则是截然相反。一位女生看到地铁上有个女孩提了一个大的行李袋,很重,她就帮她一起把行李袋提下了地铁。而在下地铁的时候,这位女生提出她有一台自行车放在地铁口,让那个女生等她去拿自行车。因为她知道她们俩去的是同一个地方多。所以她想用自行车帮她把行李送到她的住处。结果当她等她开着自行车回去找那个女孩的时候,那个女孩早已不见了。她非常的失望,觉得自己没有被信任。
还有对身体的付出。除了出钱,还有出力。在别人需要帮忙时不是特别的乐意出力,比如帮朋友开车,自己专业业务上帮一些小忙等。还比如喝酒。酒不是个好的东西,喝酒人会觉得很难受。但是,人往往想通过这种让自己难受的方式来测试对方的人品,以及双方的的信任度。这就是“通过酒品看人品”的说法依据。根据性格测试结论,不喜欢喝酒的人,比较看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个性趋于保守、内向、敏感,有点胆小和脆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也不轻易透露自己心意,因此在交友方面,会比较吃亏,很难认识新朋友,总觉得与陌生人交流一种困难。
有的人对信息的付出也有所保留。比如自己炒股赚钱了,就不会给别人说自己买的是什么股票。比如自己有一些好的书、资料,自己知道的一些好玩的地方、购物优惠、相熟的医生,也不会跟别人分享;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识别人不知道,当别人请教时,就装出一副专家的样子,要别人求他才愿意说出来,其实是想别人崇拜自己、羡慕自己。
在这点上,一些资源分享论坛就做的很好。论坛上面网友的无私奉献精神真的让人很感动。他们把自己花几百甚至几千块钱买到的资料,都无私贡献到网上,而收获的可能仅仅是几个回帖和几个赞而已。
3、原因。
第一,他们一般有过受伤的经历。
一位朋友跟我说,他之前是很愿意坦白自己的一些身份信息的,比如说自己住哪里,买了房子没有。但是他慢慢地发现,让他把这些信息告诉别人的时候,别人却不愿意把他们的信息告诉自己。他感觉受到了欺骗或是不公平的对待。
一位内向的学生跟我说了一次他认为是噩梦一样的经历:他把他最心底的秘密告诉一位他尊敬的兄长,以为能得到指引,没想到第二天那位兄长却把他的秘密当成一个笑话跟所有人说了。那一刻,他觉得犹如晴天霹雳、无地自容,对别人的信任也大打折扣了。
一位家长跟我说,他的小孩给他的好朋友分发了他从英国带回来的很名贵的巧克力,他觉得这是小孩应该学会的分享精神。但是当他的朋友也带回学校很好吃的巧克力,他的小孩问答要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他觉得特别的难受。
第二,功利的特点。功利就是付出了就立刻要回报。或者是看到回报了才愿意付出。这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他们是不愿意付出的。
另外一种是保持完整的感觉。Keep it as a whole. 他们很担心失去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总是想维持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完整性,哪怕那件东西好不重要,可有可无。但是他总会担心自己失去了,以后就再也买不回来了,或者是很难再有了。
功利的特点是注意力是狭窄,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一旦付出就想立刻得到回报,而不是聚焦不是长期的获益。比如去学一样东西,或者是学一样技能,或者是为了兴趣而学。你得先付出钱,而短期是没有任何获益的。但有可能在以后给予你精神上的满足或在某个场合可以派上用场。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上重点提出了延迟满足的概念。延迟满足和立即满足相对,它看得更长远,更高。
比如说,有人认为为别人付出是吃亏了。延迟满足的人会认为,为别人付出的短期可能是吃亏了,但在长期它可以给你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他人会在长远的的某一个时间点给你提供帮助,实际是得到回报的。在这点上,佛教看得更远,他们提出生生世世轮回的因果论,你今生种下的福德,会在下辈子或者是几辈子后得到回馈。
第三,认为东西不属于自己,自己没有支配权。这一般发生在经济还没独立的年轻人身上,他们的钱都是父母的钱,所以他们在花自己的钱的时候会有一种愧疚感,认为自己是在花父母的钱,而不敢随意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花,看起来就显得吝啬。这听起来有点像古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连自己的头发都不敢剪的感觉。觉得是父母给我一个人的钱,胡乱花掉会觉得对不起父母的爱?其实质上是还没把自己的边界建立起来,没把自己和别人分开。这种因为父母的金钱联系,而造成的看似爱但实质是控制的结果,给当事人带来负罪感。
第四,自身还没成熟,没能做到对自己负责。这一点和上面的一点有所关联。独立、自主承担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的特征。成熟的人不依赖别人,是自己的事情就去做,并有余力帮助别人。但是不成熟的人在金钱、情感、以及做事情、做决定上习惯依赖别人,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钱要父母替他给,事情要父母替他做。事事希望别人主动,替别人替自己安排好。而自己缺乏主动性。不成熟的实质是希望依赖,是一种弱者的心态。
4、吝啬的本质是稀缺性思维。
哈佛大学教授穆来纳森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他而立之年就几乎拥有一切,觉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时间,脑袋里总有不同的计划,想把自己分成几份去“多任务”执行,结果却常常陷入过分承诺、无法兑现的泥潭。当他把正在做的国际扶贫研究和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竟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惊人地类似。穷人们缺少金钱,他缺少时间,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很好地利用。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困难。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或特别没时间的时候,你的智力和判断力都会全面下降,导致进一步失败。研究进一步解释,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穆来纳森称之为“带宽”(bandwidth)。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即便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稀缺头脑模式”纠缠很久。
稀缺性思维本质是受限于现实,受限于自己所看到的小范围。视觉太小,觉知范围不够大。而不相信自身的无限性。他是资源性思维,关注的是外在的、资源的部分,渴望得到,害怕失去。比如所付出的金钱、所付出的时间、感情。它是索取性思维,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和获得资源。譬如你缺时间,你就一直在追逐时间,就像驴子追逐悬挂在他前方的胡萝卜一样。他被牵引了,引导了,迷失方向了。你的整个人就被资源导向了,而不知道跳离对时间、金钱的追逐,可以有更大的世界。
稀缺性思维和丰富性思维的区别,来自于人的大脑左右两边不同的分工。左脑代表理性,右脑代表感性。理性和感性的区别,就是在于是注重现实条件,还是注重自己的喜好。是为外在的事物而活,还是为自己而活。稳定和自由,决定你是不自由的人还是自由的人。自古以来,人为自由而奋斗,从奴隶,到农民再到工人,人对物质、生产资料的依附逐渐降低。自由有很多种,大致分为财务自由和 心灵自由两种。心灵自由是首要的,他会激发你的无限创造力,引导你走向财务自由。你摆脱了物质的限制,获得自由,即使是快乐的摆地摊也可以称为富人;即使你拥有千万资产,但是被这些资产所束缚,每日奔波劳碌,这样子你还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富人。
摆脱物质的束缚让你自由,摆脱精神的束缚让你快乐。
要想摆脱物质的束缚,获得自由,通过减少消费,过简朴的生活也可以达到。不过分关注物质,注重自己的喜好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呢?我有一个很富有的朋友,她是一位女士,她对任何事情都坚持非常高的标准,因为她喜欢追求美好的东西。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她家的卫生都是她自己来搞。按照她的经济实力,她完全有能力支付一个保姆的价格。对此,她的解释是:她认为保姆所搞得卫生达不到她的要求。所以,丰富性的思维并不代表消费的高低。有时候,不被环境所限、执着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才是真正的丰富性的思维。就像陶渊明所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相反,稀缺性思维考虑问题时是资源第一,从资源管理考虑,宁愿降低标准。
注重现实,还是注重喜好,是两种感觉的体现:安全感和意义感。我们一生都在追逐安全感和意义感。
安全感。因为对资源稀缺的执着,导致对人的不信任,自身不能产生安全感。理性的人比较计较金钱,他走的每一步都要确认,通过这种精打细算的理性达到安全感。他对未来充满着恐惧,这种害怕的感觉来源于安全感的缺乏,缺乏对安全感的培养。安全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来源于儿时父母对小孩无条件的支持,让他得以充分发展对自己的信心。当一个人被充分的灌注感情,他就会尊重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选择;当一个人缺乏感情的培养,他会用理性去和世界抗争。
意义感。我们一般的都会追求有钱有闲,因为人在世界上本来就受这两者的限制,也一直在追逐这两者。但问题是,人有高于这两者的追求。我们穷的时候,不停的去追求追逐财富,总是幻想着有一天,当我们不再为钱发愁的时候,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我们达到财务支自由之后,我们又开始发愁,觉得自己没事可做,不知道要干嘛?所以,这个更大的需求是人类个性、灵魂的解放。而感性就是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感性是无限的,感性就是达到意义感。有钱的人买东西,只买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好的,不考虑实际价格。所以,穷跟富的区别在于理性和感性,而感性是人类发展的方向。自由、无限、个性解放,按自己喜欢的去做,这就是感性,也叫“任性”。
5、应对方法
一,看清全景,不被眼前的小事小金钱所羁绊自己看到最大的图景。
只有你跳出固定思维的框框,think out of the box,才能看到全部的景象,做到全观。只有看到别的不同的东西,创造里才能被激发。一直保持富足的心态,你才不会为现实的问题、金钱而和好朋友吵架,因为钱忽视了朋友、亲人等更重要的事情。你观察范围才会扩大,才能达到全观。
现实是有限的,基于现实的稀缺性思维是受限的、狭隘的、匮乏的;心灵是是充满创造力的、无限的,基于心灵的丰富性思维是鲜活的、无限的。稀缺性思维让人鼠目寸光,只会跟随着资源走,而不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走。它导致人服从于资源,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穷人越穷,富人越富。这个和钱是一样的。就像有的人不点钱都不愿意付出,有的人却一直付出金钱做慈善,因为他们不被金钱而牵引。
二,连接,也就是外包。
人永远面对两种资源的分配:一个是面前的事情,一个是长远发展的问题。稀缺性思维被面前、身边的琐事占据了大脑大部分的带宽,而不能站在高处、远处去看待问题、发展长远的计划。
丰富性思维从外在出发,因为外在的东西永远取之不竭,永远变化无穷,与最大的最广阔的外在的世界连接,就等于拥有了无限。丰富性思维着眼更高、更长远的事情。比如建立资产。富爸爸说:富人不为钱而工作,他们为资产而工作。让金钱为你工作。在《管道的故事》里面,讲到意大利中部的小山村里两位名叫柏波罗和布鲁诺的年轻人。村里决定雇两个人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广场的水缸里去。布鲁诺每天提一百桶水,他觉得很满足,因为这样每天能赚一块钱,每周还有两天的假期。而柏波罗将一部份白天的时间用来提桶运水,用另一部份时间以及周未来建造一条管道。在经历两年的低水平收入后,柏波罗在管道建成了,他不用工作,管道却能给他带来源源不绝的收入。
稀缺性思维从自我出发,从自我拥有的条件开始,去考虑问题,这叫做“投射性思维”,但是自身的资源永远都是不够的。稀缺性思维的解决办法是:缺钱就去挣钱,缺时间就省时间,或者少休息。就像一般的打工一族就只懂得去炒股,而炒股又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让他们没时间去思考更重要、更大的事情。他们习惯于争夺蛋糕,而不是把蛋糕做大。相反,丰富性思维是一种外包性思维,通过请人帮忙,把一切外包:不但考虑节流,更考虑开源。在《金枝欲孽》里面,皇后有机会逃出皇宫这个吃人的地方,她却选择不逃。她说,我在这里呆太久了,我什么都不会,只会明争暗斗。长期的争风吃醋,养成了她们的稀缺性思维,眼中只钉着那妃子、皇后那几个固有的位置,和有限的资源,而没有能力想到去外面的世界创造更多的位置和资源。
三,付出才是拥抱大世界的根本方法。
付出有两大战略意义:一是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付出,你当时可能是吃亏了,但长远来看,你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你以后有可能得到来自于别人更多的帮助,所以其实你是得到了的,甚至得到比付出更多,就是赚了。
二是提升自己的自我水平,找到自己。走向成熟的唯一标准是自己力量的确认,和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得到的独立,而不是依靠别人,向别人索取。通过帮别人解决问题,你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存在感,和自己的强大感、满足感。因为只有强大的人才会去帮助别人,弱小的人是接受帮助的。
不幸福的关系中,我们缺爱。在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后,我们撕心裂肺地问,为什么会这样?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都渴望得到爱,但却不舍得主动付出爱。就像我们希望得到钱,却少有人愿意一直不求回报的布施。我们总是期望先得到别人的爱,然后才放心的交出自己的爱;退一步,就算是我们先付出了爱,别人也要给我们爱的回应,我们才能继续付出。这正说明了我们心中爱的缺乏。真正充满爱的人,他心中的爱是满的,满到溢出来。他自我完满,不需要别人的爱也可以自己独立的照顾自己。
所以,根本的问题是一种资源性缺乏的心态—不舍得。我们紧紧的抱住自己,不舍得为别人付出一点,害怕自己吃亏,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我们的眼睛紧紧的地盯住别人,一定要看得到别人的付出自己才愿意付出。结果却是更加得不到。
去索取,一切都是有限的;去创造,一切都是无限的。To creat, everything is infinitive。习惯了接受的人,一般很难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为他拥有的一切,都是别人给他的,他的世界里面都充斥着别人的东西。他的自我是别人的意志堆砌出来的自我,而不是自己觉察、表达出来的自我。习惯接受的人,眼中所及是可以获取的资源,而没有达到内心。他不能意识到,心是有无限创造力的,能创造一切。
软弱的人无法照顾别人。有的人选择助人的工作,但他的心和求助者一样脆弱。面对同样脆弱的别人,他虽然很同情他们,但却没有力气去保护他们、去照顾、包容他们。因为他本来就是个需要别人照顾的小孩。
只有付出,才能动用到自己的力量。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比别人拥有的多,而是比别人贡献的多。付出的是强者,接受、索取的是弱者,是嗷嗷待哺的小鸟。德兰修女说的“爱至成伤”,是对付出最强大的表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