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地球,真的适合人类生存吗

如题所述

超级地球一般指超级类地行星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很多巨大的类地行星,他们将之称作超级类地行星。科学家推测这些行星拥有与地球相似的板块构造。英国学者确认“超级地球”存在 为首个系外宜居星球。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

理论上,类地行星可根据岩石种类分为两类,一类以硅化合物为主,另一类以碳化物为主,像是含碳球粒陨石的小行星。这两类分别称为硅酸盐行星和碳行星(或“钻石星”)。研究组科学家认为,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颗行星的表面是由岩石构成,但是从质量的测定排除了它是木星那样的气体构成的行星。数据表明,它很可能是具有镍/铁岩石或者硅覆盖物的地形结构。介于地球陆地结构和天王星/海王星的热化的巨大冰结构之间。它具有稠密的蒸汽云层。这项成果是由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凯克天文台观测得到的。凯克天文台拥有2台全世界最大的10米光学巨型望远镜。每一台有8层楼高,重350多吨。这次的成功发现也要归功于凯克天文台技术的改进——光谱仪CCD探测器的精确度提高,从3米/秒提高到1米/秒,为今后能够发现银河系内质量和地球相当的行星打下了基础。 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地球相类似的行星?我们地球是宇宙独一无二的骄子吗?这是非常深刻的问题。迄今为止没有人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天文学家已经在银河系发现若干和地球相似的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行星。它们的质量远远超过地球,也缺乏围绕旋转的类似太阳的星球,而是围绕已经死亡的星体旋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了里程碑式进展。科学家在太阳系外部发现了一个和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其行星编号为155,是太阳系外最小的行星。其半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7.5倍。距恒星300万千米(0.021天文单位)。这个行星的轨道周期为1.94天。其轨道大小只有太阳系水星轨道的十分之一。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所在的星系名为Gliese 876。它围绕一颗名Gliese 876的恒星运行。

这类行星是否真的适合人类居住,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还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去了解和探索。可以这样说,现在人类对类地行星的探索只是达到生物生存的可能性较大,而人类的生存和居住则是更加复杂的问题,发现的类地行星的质量普遍偏大,就是完全适合人类居住,其体重是地球的数倍,仅此一项也是人类一个不小的负担。

完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不能说没有,就是有,问题是一是遥不可及,二是少之又少,所以现在人类在积极探索外太空,为人类的长远繁衍和发展找到落脚点的同时,更重要的的认识到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更加重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27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古往今来,地球为什么自转一直困扰着人们,然而要想破解地球自转的原因
这一千古世界之谜,我们还必须首先破解抛出去的手绢飞回来之谜。当赵本山在舞台上把一个在手指上旋转的手绢抛向观众席,旋转的手绢转了一圈后,又回到赵本山手中时,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感到十分神奇。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这就是自转的物体产生公转,公转的物体产生自转(在悬浮条件下)的自然界的普遍定律,只不过人们还没有发现这一普遍定律而已。
地球为什么自转科学家们始终没有找到答案。地球膨裂说认为,太阳系是一个旋转体,因为一个公转物体外侧的速度大于内侧的速度,所以地球背对太阳一侧的速度大于地球面对太阳一侧的速度。因为地球背对太阳一侧的速度大于地球面对太阳一侧的速度、地球外侧的公转半经大于地球内侧的公转半经、地球比较均匀内外侧质量相等,所以根据角动量公式L=mrv可以看出,地球外侧的角动量大于地球内侧的角动量。因为太阳系不是钢体,地球处于悬浮状态,所以地球刚开始公转时,就在地球外侧的角动量大于地球内侧的角动量的作用下,地球外侧的角速度大于了地球内侧的角速度,产生了自西向东自转。这就像两个轮子的马车,如果一个轮子走的快马车就会自转。
月球为什么不自转呢?这个问题最近有了答案。绕月飞行的人造卫星测出月球靠地球这一面密度较大,因此月球永远以同一面朝着地球。地球膨裂说认为,尽管月球外侧的公转半经大于内侧的公转半经,月球背对地球一侧的速度大于月球面对地球一侧的速度、但因为月球刚开始公转时靠地球这一面的密度较大,也就是质量大,所以根据角动量公式L=mrv可以看出,月球内侧的角动量等于月球外侧的角动量,不自转。冥王星的卫星查龙也不自转。
金星为什么自东向西自转(逆转)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尽管金星外侧的公转半经大于内侧的公转半经、金星背对太阳一侧的速度大于金星面对太阳一侧的速度、但因为金星刚开始公转时靠地球这一面内侧的密度比外侧的密度大得多,所以根据角动量公式L=mrv可以看出,金星内侧的角动量大于金星外侧的角动量,金星就自东向西自转(逆转)。
为了验证我的公转产生自转的理论,我作做了一个地球公转产生自转的模拟实验。在一个大洗衣盆里放满水,用手掌沿盆沿逆时针搅水。当水转起来后,把暖水瓶的塑料盖口朝上放在靠盆沿的水上。这时发现塑料盖在随水逆时针转动(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逆时针旋转(自转)。这就是无可辩驳的地球公转产生自转的实验。因为地球公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逆时针)
再做一个月球公转不产生自转的模拟实验。在一个大洗衣盆里放满水,用手掌沿盆沿逆时针搅水。当水转起来后,把暖水瓶塑料盖里的一侧放一枚硬币,放硬币的一侧靠近盆心,口朝上放在靠盆沿的水上。这时发现塑料盖在随水逆时针转动(公转)的同时,自身并不旋转(自转)。这就是无可辩驳的月球公转不产生自转的实验。
再做一个金星公转产生逆向自转的模拟实验。在一个大洗衣盆里放满水,用手掌沿盆沿到盆心的一半处逆时针搅水。当水转起来后,把暖水瓶的塑料盖口朝上放在靠盆沿的水上。这时发现塑料盖在随水逆时针转动(公转)的同时,自身在顺时针旋转(逆向自转)。这就是无可辩驳的金星公转产生逆向自转的实验。
作者:赖柏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7

第3个回答  2020-02-16
地球膨裂说
20世纪80年代至今,特别是最近十多年间,板块学说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于是地球膨胀说开始活跃起来了。然而,地球膨胀说也遇到了膨胀的能量与机制、膨胀前的物质高密度、膨胀的地球不可能产生全球性的褶皱造山带三个经典难题。然而地球膨胀研究的关键是地球膨胀的证据问题,只要地球膨胀被事实所证明,就必有其特定的原因,膨胀的能量和膨胀前物质的高密度。
我经过多年对地球科学的研究,出版了《探索地球的奥秘》一书,并把这本书改写成了论文《地球膨裂说》,提出了“地球膨裂说”这一新的理论,对“板块学说”提出了质疑。地球膨裂说认为,地壳在承受不住内部的压力时,必然在地壳的最薄处发生膨裂,地壳的边缘在地壳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必然向上弯曲翘起(象蒸裂的馒头,表皮向上弯曲翘起背面褶皱一样)形成山脉,这就很好地解释了褶皱山脉形成的原因。地球膨裂说的证据:
1、现在的七大洲是原始封闭的岩石圈膨裂形成的。我们知道岩石圈40亿年前就形成了。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后,熔融的地球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铁、镍等重的物质下沉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镁、铝、上浮,形成了封闭的岩石圈。因为花岗岩岩浆的密度最小,玄武岩岩浆的密度次之,因此,封闭的岩石圈是由上层的花岗岩和下层的玄武岩构成的。七大洲也是由上层的花岗岩和下层的玄武岩构成的。因为原始的岩石圈和七大洲都是由上层的花岗岩和下层的玄武岩构成的,原始的岩石圈是封闭的,现在七大洲之间都有很大的距离,这说明七大洲是原始封闭的岩石圈膨裂形成的,七大洲曾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无缝的球形。现在由玄武岩形成的洋壳,是由上层的花岗岩和下层的玄武岩构成的原始封闭的岩石圈膨裂之后喷出的玄武岩岩浆凝固后形成的,是原始地球增加的面积。
因为七大洲是原始封闭的岩石圈膨裂形成的,因此七大洲的面积1.49亿平方公里(也就是大陆的面积)也就是地球原始封闭的岩石圈的面积(也就是古地球的面积)。我们根据古地球的面积1.47亿平方公里,可以算出古地球的半径为3409公里,约为现地球半径6371公里的一半,这足以说明地球发生了膨裂。
2、海水总量不变。我国科学家在珠穆朗玛锋地区发现早奥陶世至始新世中期的海相沉积层厚达1.1万米;美国科学家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发现海相沉积层厚达1.2万米; 波斯湾地区的沉积岩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沉积厚度5000-12000米;我国华北地区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厚度一般6000——13000米。科学家在大陆上的其他地区,发现普遍存在几千米至近万米的海相沉积层,例如四川盆地的海相沉积层厚7千米、塔里木地区的海相沉积层厚近1千米。既然是海相沉积层,就一定是在海洋中沉积的。因为海洋覆盖整个地球,最厚的海相沉积层1.2万米,那么整个地球的平均海相沉积层厚度为6000米。假设当时海洋的浑浊度为50%,要想沉积成6000米厚海相沉积层的古海洋深度就应为12000米(12公里)
现代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公里,现代海洋海水平均深度4公里,现代海洋海水总体积为14.44亿立方公里。因为古地球岩石圈膨裂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所以古地球的表面积(古代海洋面积)等于现在的大陆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古海洋的深度为12公里,古海水的总体积为17.88亿立方公里。现代海洋海水的总体积14.44亿立方公里与古海洋海水的总体积17.88亿立方公里基本相等。这足以说明地球发生了膨裂。
3、海洋曾经覆盖过整个地球。 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几百万口油井、科研探井,始终没有发现8亿年前的陆相沉积层。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8亿年前的陆相沉积层,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长江三峡发现的“莲沱组’。既然陆相沉积层最早是8亿年前的,这说明8亿年前海洋海覆盖着整个地球,所以大陆上不可能形成8亿年前的陆相沉积层。只有海洋开始从大陆上退却之后,大陆上才可能形成陆相沉积层。发现最早的8亿年前的陆相沉积层,这证明海洋是8亿年前开始从大陆上退却的。如果地球没发生膨裂体积变大,海洋就不可能曾经覆盖过整个地球。
4、大陆上的海水那里去了?根据海水总量不变理论,如果地球体积没有变大,那么大陆上的海水那里去了。
5,海相沉积层必然在地层的最底层。因为8亿年前海洋还覆盖着整个地球,大陆还没有露出海面,所以大陆上只能先形成海相沉积层,不可能在大陆上先形成陆相沉积层。陆相沉积层是在8亿年前大陆露出海面后形成的,因此海相沉积层必然在地层的最底层。这也就是没有8亿年前的陆相沉积层的原因。
6、欧洲和北美洲磁极移曲线。[图1]“如果把北美大陆的极移曲线叠加到欧洲大陆极移曲线之上,则需将北美大陆向东退20-30(经度),这时大西洋将消失,也就是说,从前没有大西洋,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是拼合在一起的,这正好形成了魏格纳所提出的联合古陆的格局。”[1]这一有力的证据,使大陆漂移说开始复兴了。其实这一有力的证据不仅证明了欧洲和北美洲过去曾经连在一起,从前没有大西洋,同时也证明了亚洲东岸和北美洲西岸过去曾连在一起,从前没有太平洋。因为欧洲和亚洲是一块大陆,磁极移曲线只能有一条,所以欧洲磁极移曲线也就是亚洲磁极移曲线。如果把亚洲向东退30度(经度),这两条磁极移曲线也重合在一起,这时太平洋将消失,也就失说从前没有太平洋,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是拼合在一起的。这不也是地球膨裂说的有力证据吗! 因此,我们从欧洲和北美洲磁极移曲线可以看出,大西洋和太平洋是同时产生的。太平洋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这是地球膨裂说“地球体积可变论”与板块学说“地球体积不变论”的根本分歧。欧州和北美洲两条磁极移曲线年代越久远,两条曲线间距离越大,这充分说明欧洲大陆、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距离同时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同时逐渐扩大。这一确凿的事实证据,彻底否定了板块学说大西洋在扩大,而太平洋在缩小,所以地球体积不变的观点;充分证明了地球膨裂说大西洋在扩大,太平洋也在扩大,所以地球的体积不断增加,地球在不断膨裂的观点是正确的。
7、地球为什么自转越来越慢。科学家经过测算,地球100年里1天慢千分之一秒至千分之二秒,也就是每年慢0.5秒。地球为什么自转越来越慢,地球膨裂说认为是地球体积越来越大造成的。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膨胀后的地球角动量和膨胀前地球角动量守恒,角动量mvr不变。如果半径r增加,速度v必然减少,因此既然地球半径r增加了,地球自转速度必然变慢。这就象滑冰运动员手臂伸平后,旋转速度会减慢一样。
设古地球的角动量L= mvr、 设现地球的角动量L1=m1v1 r1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mvr=m1v1 r1 (1)
虽然现地球膨胀后体积增大了,但质量没变,所以m=m1
所以(1)式得rv=r1v1 (2)、根据(2)式得r/r1= v 1/ v (3)
我们假设古地球的半径与现地球的半径比为1/2,根据(3)式可以看出,古地球的自转速度就是现地球的自转速度的2倍。古地球的自转周期就是现地球的自转周期的1/4。
因此,因为现地球自转速度v1为一天/24小时,1年365日,所以古地球(40亿年前的地球)的自转速度v 为1天6小时,1年1460日。
2003年我国科学家通过在云南发现的蓝藻化石的研究得知,地球在13亿年前1年大约500天。美国生物学家韦尔斯从生理坚硬的珊瑚虫甲壳化石的生长年轮和生长线得知,4亿年前泥盆纪时代的珊瑚虫化石上“年轮”中有400条”日轮“,说明当时1年有400天左右。
理论计算和化石推算是一致的。这说明我们假设古地球的半径与现地球的半径比为1/2是正确的,地球自转越来越慢是地球膨裂,体积变大造成的。
8、恐龙灭绝是渴死的 。恐龙是在五次物种大灭绝中的第五次大灭绝中灭绝的,因此要想搞清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就必需首先搞清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地球膨裂说认为,5次物种大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大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
8.1、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第1次是加里东造山运动,开始时间是4.4亿年左右,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完全相同。2、第2次是海西造山运动,始于3.65亿年左右,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完全相同。3、第3次是印支造山运动,始于2.5亿年,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完全相同。4、第4次是燕山造山运动,始于2.05亿年,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完全相同。5.第5次是喜马拉雅运造山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8.2、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
8.3、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必然走向灭绝。
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步退却,一部分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不适应新环境的物种灭绝了。而其中生殖方式的不适应是造成物种灭绝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从两栖动物在水中受精,到爬行动物的卵生,再到哺乳动物的胎生可以看出,生殖方式的进化才是物种进化、灭绝的决定性因素。
恐龙为什么在6500万年前的第5次物种大灭绝中灭绝的呢?虽然恐龙有迁徙功能,但因为海洋第五次大退却是海洋最后一次从大陆上彻底退出,恐龙再没地方迁徙了。恐龙为了到湖泊找水喝,因湖泊也最后干涸了,绝大部分恐龙被渴死在湖泊里了,渴死后被洪水淹埋变成了化石。
当然,地球上还有一些湖泊,一小部分恐龙活了下来,这一小部分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呢?这部分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生殖方式的不适应。由于造山运动,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最终导致恐龙灭绝。根据土壤的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导至恐龙最终灭绝,我们从缺水的角度也可以说恐龙蛋是渴死的,恐龙最终灭绝的原因是渴死的。因此,我们从恐龙灭绝过程可以看出,恐龙灭绝是地球膨裂造成的。
9、地球自转越来越慢使物种体形越来越小。因为离心力和重力方向相反,抵消重力,2亿年前地球的离心力是现地球离心力的7倍,所以现在地球的重力比2亿年前增加现离心力的6倍(这和物种体形变小的倍数是一致的)。因此,随着地球的自转速度越来越慢,离心力越来越小,重力越来越大。体形大的物种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增大的重力。物种为了克服重力消耗的能量越来越多,物种的体形变得越来越小。
10、最早的陆相沉积层是8亿年前的。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8亿年前的陆相沉积层,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长江三峡发现的莲沱组。既然陆相沉积层最早是8亿年前的,这说明8亿年前海洋海覆盖着整个地球,所以大陆上不可能形成8亿年前的陆相沉积层。只有地球发生了膨裂,海洋开始从大陆上退却之后,大陆露出海面,大陆上才可能形成陆相沉积层。
11、最早的玄武岩是8亿年前的。玄武岩是岩浆涌出地表形成的。只有地球发生了膨裂,岩浆涌出地表,海洋开始从大陆上退却之后,大陆露出海面,大陆上才可能形成陆相沉积层。因为陆相沉积层年龄最早的是8亿年前的,这说明地球发生膨裂的时间是在8亿年前。因为只有地球发生了膨裂,岩浆涌出地表才能形成玄武岩,地球发生膨裂的时间是在8亿年前,所以岩浆涌出地表形成玄武岩的最早时间是8亿年前。

如果一个理论愈能更广泛而合理地解释与之相关联的事实或现象,它就应该愈是接近真理。
作者:赖柏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