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慢性肺心病患者要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

如题所述

慢性肺心病患者,因长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靠缺氧刺激主动脉动体和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维持呼吸。此时如果给患者大流量氧气吸入,使血氧分压骤然增高,而缺氧解除,通过颈动脉体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减弱或消失,致使呼吸暂停或变浅,反而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所以要持续低流量给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6
肺心病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受到损害,加之肺部感染,进一步阻碍了肺泡气体的正常交换,结果引起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障碍,氧气又不能顺利地进入血液,因此大多数肺心病患者处在缺氧状态,而其中部分患者同时合并二氧化碳潴留,这时主管病人呼吸的中枢神经系统发挥起代偿作用,尽量维持病人的呼吸,如果大流量、长时间地给病人吸氧,虽然一时间可能解决了机体缺氧的问题,但是却因“缺氧”这一维持呼吸中枢的因素消失,而二氧化碳又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引起二氧化碳麻醉,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嗜睡,严重者陷入昏迷状态。肺心病病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十分明显,呼吸是靠低的血氧浓度刺激化学感受器来维持的。如果吸入过多的氧气,则解除了低氧状态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呼吸会变慢,会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呼吸停止,给病人的生命造成危险。所以对肺心病病人进行氧气治疗,不是吸氧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病情轻重恰当给氧。应采用持续低流量的给氧方法,氧气表上的流量控制在1~1.5升/分,氧的浓度以25%~29%为宜。
第2个回答  2022-03-26

    首先要了解肺心病产生的原因:肺心病是一种由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所演变来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会使气道分泌大量的黏液,从而阻塞气道,使氧气吸不进来,二氧化碳也呼不出去,造成了慢阻肺,慢阻肺因其缺氧,造成肺部小血管收缩痉挛,肺动脉的血射入肺脏的阻力增加,造成肺动脉高压,而肺动脉高压又会使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血阻力增加,造成右心室代偿性肥厚,这就是从慢性支气管炎到肺心病的全过程。总结来说,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心病,机制是 黏液阻塞气道→呼气受阻→缺氧→肺小血管痉挛→肺动脉高压→肺心病

    肺心病的特点: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氧气少,二氧化碳多,此时的呼吸靠什么来维持。呼吸的调节机制有两个,一个是缺氧,一个是二氧化碳增加,缺氧主要是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二氧化碳对外周和中枢都有作用,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因为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分压对于肺心病的患者来说一直是增高的,所以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就会降低,由缺氧来维持呼吸。缺氧状态下,人的呼吸是深快的,他想吸入更多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此时如果吸入大量氧气,缺氧的维持机制消失,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消失,呼吸变得浅快,更加加重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另外,由于大量的氧气进来,肺通气血流比失调,更多的二氧化碳没法进行交换,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所以,在血气分析上,氧分压增高,同时二氧化碳分压也增高,进一步的缺氧,进一步的二氧化碳潴留,病人甚至产生二氧化碳麻醉。

3.解决方案就是低浓度,低流量持续吸氧,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缺氧,而且还能保持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同时改善肺通气,使二氧化碳持续的排出,从而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呼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