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哪及其含义

如题所述

出自:《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含义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原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赏析: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起首两句,写李清照昨夜饮酒过量,第二天晨起,宿醉尚未尽消的状态。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三、四两句,写词人惜花的心理。尽管饮酒之后酣睡一夜,但清晨醒后她关心的第一件 事仍是园中海棠。想来经过一夜的骤风疏雨,娇弱的海棠花肯定已经不堪一击,凋零损 落了。

她实在不忍心亲眼看见残红狼藉、落花满眼的景象,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然而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啊。

李清照觉得很意外:“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

园中的海棠 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啊。“绿肥红瘦”四个字是全词的精妙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 对比。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 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红瘦”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

而“绿肥”正是 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首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小词虽然短,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 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层层转折,将惜花 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0
出处:宋代诗人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含义: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季节)应该是绿树繁荣,红花凋零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