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苏霍津娜托尔斯塔娅的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的女儿,我要她的背景资料以及简介!

1828~1910) 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4 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从塞瓦斯托波尔来到彼得堡,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逐渐结识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在这里他以不谙世故和放荡不羁而被视为怪人,他的不喜爱荷马和莎士比亚也使大家惊异。不久,他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相识,但不同意后者的文学见解。当时德鲁日宁等人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所谓“优美艺术”,反对所谓“教诲艺术”、实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张的暴露文学。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
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法国的“社会自由”博得他的赞赏,而巴黎断头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则使他深感厌恶。在瑞士看到英国资产阶级绅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愤慨。但这次出国扩大了他的文学艺术的视野,增强了他对俄国社会落后的清醒认识。
对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因农民不接受而未实现。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却认为根据“历史的正义”,土地应归地主所有,同时因地主面临的是要性命还是要土地的问题而深深忧虑。他不同意自由主义者、斯拉夫派以至农奴主顽固派的主张,也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寻找自己的道路。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教育杂志。这些活动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农奴制改革中,他作为本县和平调解人,在调停地主和农民的纠纷时,常常同情农民,又招致贵族农奴主的敌视。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接受的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成为他的世界观转变的契机和开端。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幼年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作品选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之《复活》

《复活》概要: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复活》

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
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

《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著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法国著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

整个19世纪还不曾有过《复活》这样的作品,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国著名评论家 斯塔索夫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我感觉他的确了不起,他笔下的妓女玛丝洛娃给人一种圣洁之感,而我们有些小说的所谓"圣洁女性"形象却给人卑琐之感。这就看出大师与普通作家之间的差别了。
--著名作家 迟子建

《复活》是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好人和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1
关于“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关于19世纪这位最伟大作家和思想家之一的小女儿亚历山大·托尔斯塔亚的书籍却是例外。西方从未出版过她的书籍。

亚历山大·利沃夫娜·托尔斯塔亚(1884年—1979年)是一位作家、评论家、“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博物馆和托尔斯泰基金会创始人。她有3年时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上度过的,获得医务上校军衔和两枚乔治勋章。曾被关押在苏联集中营,后应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农民的请求被释放。移居国外之后,先后在日本和美国生活。终身未嫁,她认为女人比男人好。

最近,亚历山大·托尔斯塔亚的回忆录《我的20世纪》第一次在俄罗斯出版。以下是该书的部分节选。

托尔斯泰小女儿差点不能问世

星期天。没有功课。我披上长衫,穿上暖和的毡鞋,跑到仆人的住处找保姆。桌上一只小巧的铜水壶热气腾腾,墙角的圣像跳跃着一盏油灯。房内很暖和,但睡眼惺怯中仍觉得丝丝凉意,我贪婪地喝起了热茶。

“不来点果酱吗?”保姆问道。

“不,不想要。你最好讲点儿什么!”

“有这样一件事,伯爵夫人当时并不想生下你,伯爵也没想要你。我记得,伯爵和伯爵夫人当时闹得很僵。夫人总是哭哭啼啼的,伯爵非常严肃,眉毛一皱,就让人害怕。他常常自个儿一人坐在书房里,有时外出,很久见不到他的人影儿。伯爵夫人除了哭,没有别的办法。后来,伯爵夫人怀孕了。有一次,我听到伯爵夫人大喊大叫:‘我不要这个孩子,不要,不要,就是不要。你想扔下我们娘儿俩不管,你滚!’伯爵不住地劝说。我和下人都听见了。老爷们总是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其实,我们清楚得很:谁同谁吵架了,谁爱上谁了。索菲娅·安德列耶夫娜后来去图拉找医生打胎。医生说:‘伯爵夫人,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但至于您,就是给我很多金子,也是绝对不行的。会出事儿的!’好不容易到了图拉,但事儿没办成。什么办法没想过:把双脚放到开水里,上澡堂泡,水烫得让人无法忍受。有时爬到柜子上往下跳,那样子真是吓人!我劝说道:‘索菲娅·安德列耶夫娜,您在干什么呀?哪能这样?!这样您会没命的。’她回答说:‘我不想要这个孩子。伯爵再也不爱我了,他想抛下我们,他想离家出走!’她仍跳个不停,但一点用都没有。后来还是生了。”

一阵忧伤袭上心头,顿时觉得鼻子酸酸的。保姆没有觉察到我情绪的变化,仍然不停地讲着:

“临产前,怕爵外出了,哪儿也找不着他!夫人哭成了个泪人儿。晚上,伯爵终于回来了,你也顺利出生。二人和好了。你生下来时可棒啦!大个头,黑头发,眼睛大着呢!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生了个女孩。好久没生女孩了,都是男孩子。”

“后来怎样呢?”

“没什么。”

“什么叫没什么?您接着说,后来怎么样了?”

保姆又坐了下来,开始擦盘子。

“后来?后来伯爵夫人不想给你喂奶。同伯爵的关系很坏。伯爵的行为越来越古怪,有时从早到晚同农民一起在地里干活,有时自己缝靴子,有时要把一切都交出去。伯爵夫人当然不愿意。他们的生活也不容易,何况还有一群孩子呢……。这不伯爵夫人好像要故意气气伯爵,给你找了个奶妈。那个女人又胖又壮。”

托尔斯泰饮食清淡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就经常肠胃不好。有时便秘,有时腹泻,特别令他痛苦的是胃痛。医生什么都让他试过:苏打、捣碎的木炭、苦土、各种矿泉水——吃什么都无济于事。有时父亲肝部疼痛,但发作时并不严重。据母亲介绍,父亲以前病得很厉害。母亲经常被父亲剧烈的咳嗽声吵醒。有一次,母亲跑进父亲的房间,看见他疼得直在地板上打滚。母亲一直尽量使父亲的饮食保持清淡。饮食问题几乎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

谢苗·尼古拉耶维奇每天晚上去找母亲,他们要长时间商量第二天的食谱。午餐一般是4道菜:所有人一份肉汤,父亲和几个姐姐是素汤;如果第三道是蔬菜,则第二道是比较可口些的米粉饼或加奶酪的通心粉;甜食取决于父亲和孩子们的胃的情况:杏仁蜜羹、糖水水果、一小听奶油或包果酱的煎饼。
父亲试图将自己的需求降低到最低限度,他坚持不要厨师和仆人。他一个人带着几个姐姐住进了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尽情地陶醉在自由之中。他请了一个没有任何烹调常识的农妇。农妇常常把龙须菜的最好部分去掉,但对于肉汤和蘑菇汤却分得很清。

托尔斯泰对女儿感情复杂

我16岁时,父亲读了我的一位男朋友——图拉的一位中学生的来信,禁止我继续与他通信。我不知所措地站在自己的房间内,觉得非常难为情,双手紧紧攥着信,试图向父亲辩解说,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美好的、纯洁的。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什么。

父亲懊恼地打断了我的话:“这不会有任何结果,”父亲连瞧也没有瞧我一下,生气地说道,“不会有任何结果!告诉他,再也不要给你写信了!”

我认为,父亲是不对的,但又不想违背父亲的意愿,于是给那名中学生写了封信,告诉他:根据父亲的吩咐,我要中断与他的通信。小伙子非常伤心,此后好久没有来我们家。

姐姐们还没有出嫁时,我发现,只要有人向姐姐献殷勤,父亲就非常痛苦。除了要听从他的意愿之外,他还经常嫉妒地监视她们的一举一动,察颜观色,偷看她们的情书。有时他很难保持对年轻小伙子的应有礼貌,有时则显得过分殷勤,似乎要以此不让小伙子接近他的女儿。

我认为,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嫉炉,也有害怕失去女儿的心理,最主要的是害怕不纯洁的东西。他经常说:“我自己也年轻过,我知道,欲望这东西有时是可耻的、卑鄙的。”为了不引起父亲的担忧,我千方百计地回避年轻异性,从不与他们单独相处。

不愿意孩子戴眼镜

11岁时,我戴上了眼镜。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我在客厅弹钢琴,姐姐们也来了。我看不清乐谱,只好把乐谱架尽量移近一点。我的双手平放在琴键上,由于身体前伸,双肘抬得老高。

“萨沙,你怎么这么坐着?”

“我看不清!”

组姐们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立即带我去瞧眼科教授。大夫确诊我患有散光和严重近视。我记得,当我第一次戴上眼镜,走到院子里,看到了满天星斗。我大为惊讶,天上怎么有这么多星星。我发现了一个个新天地,我再也离不开眼镜。“摘掉眼镜!”父亲命令道。“不能把自己变成丑八怪!”我顺从地摘掉眼镜,装进自己的兜里。

“这样好看多了。”父亲满意地说道。

有时,我戴着眼镜的样子让父亲看见了。他会长时间地盯着我,然后伤心地说:“我的上帝!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父亲的话让我觉得不舒服。我故意装得满不在乎。他似乎察觉到了这一点,安慰我说:“这没什么。你别伤心,戴不戴眼镜并不重要……”

“我不伤心,”我有些言不由衷地说,“谁也不会娶我,我自己也不准备嫁人。”
第2个回答  2008-09-11
白天的星星

塔·苏霍津娜·托尔斯 郭家申

塔·苏霍津娜·托尔斯塔娅是列夫·托尔斯泰的长女,也是她父亲的知心朋友,对他的创作有深刻的理解。以下就是她对父亲生活的深情回忆。
这件事发生在父亲的晚年,当时他正在写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
一次,我走进他的书房,看见他正在往桌子上摊牌。父亲为了休息或是思考一下写出来的东西,经常做占卜的游戏,但是他将牌摊好之后,仍然继续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他在心里估算:如果占卜中了,他将这样做;如果占卜不中,那就要换一种方式做。
我知道他有这个习惯,于是问道:“你正在想一件什么事吧?”“是啊。”
“想什么呢?”“是这么回事。如果占卜中了,聂赫留多夫就跟卡秋莎结婚;若是占不中,就不能让他们俩结婚。”
等父亲占卜完毕,我问他:“结果怎么样了?”“瞧,”他说,“占中了,但卡秋莎不能嫁给聂赫留多夫……”接着他给我讲了普希金生活中的一段趣闻,是他的朋友麦谢尔斯卡娅公爵夫人告诉他的。“有一次,普希金对公爵夫人说:‘您猜我的塔季娅娜最后怎么样了?她拒绝了奥涅金。这件事我万万没有料到。’”“这就是说,”父亲说,“人物一经作家塑造出来,他便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生活,不再受作者的意志支配了。作者只根据人物的性格行事。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卡秋莎和普希金的塔季娅娜只能根据自己的而不是作者的意愿行事的原因。”
“不过,”我寻思道,“要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来,必须得是普希金……或托尔斯泰才行。”
乏味的艺术如果一幅画、一出戏、一本书将所有的细节都表现出来——通常会使人感到乏味的。
反之,如果作者只表现出作品的主要方面,把余下的部分留给观众或读者去想象,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在跟作者一起进行创造。
“要在艺术里得到真金,”父亲说,“必须搜集大量材料,然后再用批评的筛子加以筛选。”
父亲非常喜欢援引一句法国话:“请原谅我写得太长,我实在没时间写得短一些。”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那个时代谁也不会去制作富丽堂皇的布景,只需在一根柱子上标明该“布景”意味着什么就够了。谁能说当时这样做就影响了观众对剧目的欣赏,而不如按时代环境的要求,将当时所需用的每一件道具全搬上舞台更好呢。
父亲举出两种描写的例子:一种不好的,一种好的。
他从一部法国长篇小说中找出几页描写烤鹅的气味的段落。
“当然,”父亲说,“直到最后一页,鼻子里老闻到一股烤鹅的气味,但这是创造印象的真正方法吗?还记得荷马是怎样描写海伦的美丽的吗?‘海伦走了进来,她的美丽使老人们肃然起敬。’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但您从中可以看到,老人们在这种美的魅力面前也不禁肃然起敬。用不着去描写她的眼睛、嘴巴、头发等。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想象海伦的形象。但是每个人都感受着这种连老人们也不禁为之肃然起敬的美的力量。”
最后,父亲援引了伏尔泰的一句话:“乏味的艺术——就是把话说尽。”
农夫平时父亲总是穿着那件宽大的上衣,冬天出门时穿一件皮袄。他这样打扮为的是跟普通人更容易接近,使大家在跟他交往时感到彼此之间差不多。但有时候由于他的这身打扮也发生过一些误会,譬如就有过这样一件事。
土拉要上演《教育的果实》这出戏,说好是为少年罪犯教养院演出的,要我在剧里担任一个角色。我同意之后就经常从雅斯纳雅、波良纳去参加排练。
有一次在排练的时候,看门人告诉我们,有一个人非要进来不可。
“是一个老农夫,”他说,“我对他说了,这儿不能进,可他偏不听。我想,他一定是喝多了……告诉他这儿不是他来的地方……可是怎么跟他说也说不通……’我们当即猜到这个农夫是谁了。使看门人很不高兴的是,我们吩咐他立刻放这个农夫进来。
几分钟这后,我们看见我父亲进来了,一面笑着说,因为衣服的关系,人们怎样瞧不起他。
《草帽》有一个时期父亲对戏剧很感兴趣。有一次他去皇家小剧院看拉比什(法国剧作家)的闹剧《草帽》。当时父亲正在写喜剧《教育的果实》。
剧场休息时,他在休息室遇上一位认识的教授。那人觉得看这种庸俗低级的戏时被托尔斯泰撞见是很尴尬的。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您也来看这种乌七八糟的东西了。”他苦笑着说。
“我一直幻想着能写出这么一个东西,”父亲说,“但可惜我没有这个才气。”自行车父亲喜欢各种运动。上个世纪末,当自行车开始流行的时候,父亲也弄到了一辆,冬天他就到莫斯科马涅什广场去骑。
“我遇到一件非常滑稽的事,”他叙述说,“只要我前面出现一个障碍,偏偏就会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使我的车子朝它冲去,准保最后撞在上面,尤其是对那位跟我一样刚学骑自行车的胖太太。她头上戴着帽子,上面插着羽毛,只要我一看见她头上的羽毛有飘动,我就感到——我的自行车朝她一个劲儿地冲去。这位太太大声地尖叫着,尽量要躲开我的撞击,但是毫无用处。若不是我及时地跳下车来,非把她撞倒不可。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现在我尽量揣摸着在她不在的时候再去马涅什广场练车。我反问自己,”他说,“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吗——越是想躲开它就越把你吸引过去?”
第3个回答  2008-09-03
  白天的星星

  塔·苏霍津娜·托尔斯 郭家申

  塔·苏霍津娜·托尔斯塔娅是列夫·托尔斯泰的长女,也是她父亲的知心朋友,对他的创作有深刻的理解。以下就是她对父亲生活的深情回忆。
  这件事发生在父亲的晚年,当时他正在写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
  一次,我走进他的书房,看见他正在往桌子上摊牌。父亲为了休息或是思考一下写出来的东西,经常做占卜的游戏,但是他将牌摊好之后,仍然继续在想着自己的心事。他在心里估算:如果占卜中了,他将这样做;如果占卜不中,那就要换一种方式做。
  我知道他有这个习惯,于是问道:“你正在想一件什么事吧?”“是啊。”
  “想什么呢?”“是这么回事。如果占卜中了,聂赫留多夫就跟卡秋莎结婚;若是占不中,就不能让他们俩结婚。”
  等父亲占卜完毕,我问他:“结果怎么样了?”“瞧,”他说,“占中了,但卡秋莎不能嫁给聂赫留多夫……”接着他给我讲了普希金生活中的一段趣闻,是他的朋友麦谢尔斯卡娅公爵夫人告诉他的。“有一次,普希金对公爵夫人说:‘您猜我的塔季娅娜最后怎么样了?她拒绝了奥涅金。这件事我万万没有料到。’”“这就是说,”父亲说,“人物一经作家塑造出来,他便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生活,不再受作者的意志支配了。作者只根据人物的性格行事。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卡秋莎和普希金的塔季娅娜只能根据自己的而不是作者的意愿行事的原因。”
  “不过,”我寻思道,“要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来,必须得是普希金……或托尔斯泰才行。”
  乏味的艺术如果一幅画、一出戏、一本书将所有的细节都表现出来——通常会使人感到乏味的。
  反之,如果作者只表现出作品的主要方面,把余下的部分留给观众或读者去想象,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在跟作者一起进行创造。
  “要在艺术里得到真金,”父亲说,“必须搜集大量材料,然后再用批评的筛子加以筛选。”
  父亲非常喜欢援引一句法国话:“请原谅我写得太长,我实在没时间写得短一些。”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那个时代谁也不会去制作富丽堂皇的布景,只需在一根柱子上标明该“布景”意味着什么就够了。谁能说当时这样做就影响了观众对剧目的欣赏,而不如按时代环境的要求,将当时所需用的每一件道具全搬上舞台更好呢。
  父亲举出两种描写的例子:一种不好的,一种好的。
  他从一部法国长篇小说中找出几页描写烤鹅的气味的段落。
  “当然,”父亲说,“直到最后一页,鼻子里老闻到一股烤鹅的气味,但这是创造印象的真正方法吗?还记得荷马是怎样描写海伦的美丽的吗?‘海伦走了进来,她的美丽使老人们肃然起敬。’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但您从中可以看到,老人们在这种美的魅力面前也不禁肃然起敬。用不着去描写她的眼睛、嘴巴、头发等。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想象海伦的形象。但是每个人都感受着这种连老人们也不禁为之肃然起敬的美的力量。”
  最后,父亲援引了伏尔泰的一句话:“乏味的艺术——就是把话说尽。”
  农夫平时父亲总是穿着那件宽大的上衣,冬天出门时穿一件皮袄。他这样打扮为的是跟普通人更容易接近,使大家在跟他交往时感到彼此之间差不多。但有时候由于他的这身打扮也发生过一些误会,譬如就有过这样一件事。
  土拉要上演《教育的果实》这出戏,说好是为少年罪犯教养院演出的,要我在剧里担任一个角色。我同意之后就经常从雅斯纳雅、波良纳去参加排练。
  有一次在排练的时候,看门人告诉我们,有一个人非要进来不可。
  “是一个老农夫,”他说,“我对他说了,这儿不能进,可他偏不听。我想,他一定是喝多了……告诉他这儿不是他来的地方……可是怎么跟他说也说不通……’我们当即猜到这个农夫是谁了。使看门人很不高兴的是,我们吩咐他立刻放这个农夫进来。
  几分钟这后,我们看见我父亲进来了,一面笑着说,因为衣服的关系,人们怎样瞧不起他。
  《草帽》有一个时期父亲对戏剧很感兴趣。有一次他去皇家小剧院看拉比什(法国剧作家)的闹剧《草帽》。当时父亲正在写喜剧《教育的果实》。
  剧场休息时,他在休息室遇上一位认识的教授。那人觉得看这种庸俗低级的戏时被托尔斯泰撞见是很尴尬的。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您也来看这种乌七八糟的东西了。”他苦笑着说。
  “我一直幻想着能写出这么一个东西,”父亲说,“但可惜我没有这个才气。”自行车父亲喜欢各种运动。上个世纪末,当自行车开始流行的时候,父亲也弄到了一辆,冬天他就到莫斯科马涅什广场去骑。
  “我遇到一件非常滑稽的事,”他叙述说,“只要我前面出现一个障碍,偏偏就会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使我的车子朝它冲去,准保最后撞在上面,尤其是对那位跟我一样刚学骑自行车的胖太太。她头上戴着帽子,上面插着羽毛,只要我一看见她头上的羽毛有飘动,我就感到——我的自行车朝她一个劲儿地冲去。这位太太大声地尖叫着,尽量要躲开我的撞击,但是毫无用处。若不是我及时地跳下车来,非把她撞倒不可。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现在我尽量揣摸着在她不在的时候再去马涅什广场练车。我反问自己,”他说,“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吗——越是想躲开它就越把你吸引过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9-07
塔.苏霍津娜.托尔斯塔娅 俄罗斯人氏 列夫托尔斯泰的大女儿 她的父亲既是她的老师也是她的好友 是她人生路上的引导人 她对他的创作有深刻的理解。
塔.苏霍津娜.托尔斯塔娅的著名著作:《塔.苏霍津娜.托尔斯塔娅回忆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