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作风 提高机关效能举措

如题所述

如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切实转变机关作风 机关以效能为本,干部以效能为先。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机关的有效保证。 我们经常所说的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能建设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是以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的管理活动。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看,效能行为是教育干部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的的行政行为。效能建设的着力点是要强化对教育管理干部行为的约束,更好地服务群众,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同时让群众能有效地监督教育管理干部,使群众获得满意的服务。因此,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效能建设,能够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促其用职能去管理,用机制去完善,落实“阳光工程”,将自己的行政行为置于社会全方位的监督之下,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服从于、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牢固的基础。
当前,教育管理部门作为政府为民服务的窗口,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教育形象。在现实工作中,个别干部效能低下,看似微不足道,“无伤大雅”,无碍大局,却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有的干部对服务人民、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反映在: 一是创新意识不到位。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上陈旧,不能正确处理依法管理与优化服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与执法责任制等关系,对绩效管理、过程监控、流程再造等新理念接受不强,终身学习观念不强,满足于现状,创新理念、开拓意识不足。 二是干部整体素质不到位。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文秘技能等比较缺乏,对问题的敏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业务知识和执法技能与目前工作的高标准有较大距离。 三是服务水平和质量不到位。以服务为手段,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理念还没有成为每个干部的共识,服务功能不完善,手段和内容需进一步改进。 四是内部运转不到位。岗责体系需进一步优化,登记与监管之间协调配合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机关效能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不断促进机关工作效率更高,服务质量更优,运行程序更畅,干部素质更好,群众评价更满意。因此,笔者认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对策是: 一要加强领导,坚持把优化环境摆上重要位置。全面改善和优化经济环境涉及面广、工作范围大、要求标准高。为此,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认识保护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营造环境就是创造生产力的观念,切实把优化环境工作作为大事抓在手,放在重要位置,摆上议事日程,常抓不懈。要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工程,加大对效能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和制度,进一步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良好局面,把效能建设搞得有声有色。要认真研究和制定效能建设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认真研究、客观分析效能建设存在的问题,联系实际,提出优化和改善经济环境工作的措施,狠抓落实,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效能建设。 二要强化督查,严格落实分解优化经济环境的目标责任。优化经济环境要取得明显成效,关键还在于认真落实到位。为此,要层层分解目标责任。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对照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层层进行责任分解,进一步细化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项项见成效。要推行首问责任制。通过首问责任制,把责任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岗位,使人人有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3
好好预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