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酃酒的大事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公元前202年 (衡阳)置酃县,县治附近居民善酿美酒,被后世称谓酃酒。(2003年7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深埋地下2100年之久的西汉凤鸟金锺美酒出土面世,专家认为,此酒就是产于湖南衡阳的贡品酃酒。)
公元280年 司马炎建立西晋,举行开国大典,荐酃酒于太庙。
约公元282年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著《吴都赋》,书中描写衡阳酃酒非常盛名,如:“飞轻觞而酌酃醁”。
约公元290年 西晋大文学家张载为酃酒写《酃酒赋》,这是我国历史上为名酒作赋的最早文献资料。
公元318—334年 南岳魏夫人饮王子乔琼苏绿酒,即衡州酃酒泡制的养生酒。(相传魏夫人饮此酒后飞天成仙。)
公元369年 符坚灭燕国,降前凉,下代国,进西域,四方戎夷,望风而降,很快就“天下郡县十得其八”,基本统一了长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国力大盛。符坚每次出兵前都要狂饮酃酒,并说:“此乃酃湖之酒,真勇士方能饮之。”
公元4世纪 罗含撰《湘中记》,书中介绍产自衡阳的酃酒为美酒。
公元4世纪 庾仲雍撰《湘州记》,书中写道:“湘州临丞县(即衡阳)有酃湖,取水为酒,名曰酃酒。”
公元432—445年 南朝范晔撰《后汉书》,该书卷三十二记载:“(衡阳)有酃湖周迥三里,取湖水为酒,酒极甘美。”
公元450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入侵南朝时,俘获了南朝将领蒯应,后又将之释放。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立即派人送上等酃酒去北魏犒军。于是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公元6世纪 北魏郦道元的著名地理名著《水经注》卷三十七准确地记载了酃酒的产地和酃酒之美:“酃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居民彼人资以给,酿酒甚美,谓之酃酒。”
约公元630年 唐太宗盛赞酃酒之美:“酃醁胜兰生,翠涛过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公元646—648年 唐代房玄龄等21人修《晋书》,书中记载了酃酒自晋代就开始为贡品的历史:“武帝荐酃酒为太庙” 。
公元1060年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同宋祁等人撰《新唐书》,书中记载了产自衡阳的酃酒是美酒。
约公元1063年 刘学士来衡州任知府,欧阳修在《送刘学士知衡州》诗中特地赞美了衡州的酃酒之醇美:“湘酎自古醇,酃水闻名久。”
公元10世纪 北宋未年,宋徽宗予张皇后、张驸马(二张均系衡阳籍)家酿酃酒赐名,曰酃醁。
公元11—12世纪初 北宋将贡品酃酒作为宫中诞育的犒赐,《武林旧事》之卷八载:“宫中凡阁分有娠……于内藏库取酃醁沈香酒五十三石二斗八升。”
公元17世纪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仍将酃酒列为贡酒,称谓“衡酒”。
公元1686—1743年 清朝廷编修《大清一统志》,该志书中记载:“酃湖在衡阳县东,水可酿酒,名曰酃酒。”
公元1763年 清泉(衡阳)知县江恂主修《清泉县志》,卷二·地理志·风俗记载:“邑本汉之酃县,俗工造酒,盖酃酒之遗也,然味醇而值贱,饮者多不拘时,侨于旅而倦于游。”
公元1805年 马倚元主修《衡阳县志》,县志记载酃酒历史悠久:“酃酒者,彰灼史传,取重仪狄,凡三千年。”
公元1872年 清大臣曾国荃歧山进香,获仁瑞寺养生秘方——“酃酒百子汤”, 治愈不育之症。
公元1889年 衡阳岐山仁瑞寺主持田静法师以酃酒神曲水治愈慈禧太后疑难之症。
公元1935年 民国政府创办《中国实业杂志》,该刊为经济类刊物,刊登有关中国经济方面的论述和中外特优实业调查。衡阳酃酒书上有名:“湖南酒产以衡阳产者为最著,自来有酃湖美酒,古称酃酒。晋代用以祀太庙,清初作为贡品,其质冽,其味醇,为湖南省其他各县酒产所不及。”
公元2001—2007年 湖南省酃酒酒业有限公司整理古代酃酒史料、工艺技术、收集酒器、酿造工具等600余件,建立酃酒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