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陪伴

如题所述

‍父母的陪伴,谁都不能取代,哪怕不言不语,只静静地呆在孩子身边,也会给孩子带去无声的鼓励、极大的安全感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陪伴并不是坐在孩子身边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这么简单,这只是物理离孩子很近,心却久久走不到一起。

不交流不互动,其实是一种隐性失陪,与不陪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比不陪伴更加糟糕。

没有在一起,孩子还会有期待;相对无言的陪伴,只会让孩子感到受了冷落。

只有高质量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1、陪伴要有耐心

几年前看过一位妈妈写的文章。她的孩子因为学习不好,屡受老师的责骂而走向极端,极度厌学,最后只能休学在家。

当别的孩子走进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她的孩子却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吃了就睡,醒了就玩游戏,累了继续睡。

那个时候,妈妈的内心是崩溃的。

妈妈请了长假陪着儿子,这期间,她强压住内心的焦虑和担忧,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耐心应对孩子的极端情绪,一旦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及时加以赞美和引导。

渐渐地,孩子因为一款模拟飞行游戏而喜欢上了英语学习和编程,他需要读懂英语说明书来提升游戏水平,需要编程技术来提升游戏的难度。

妈妈充满了喜悦。她终于找到了拯救孩子的突破口。

几年时间,孩子便通过主动学习成为了模拟飞行游戏的行家,并被一家飞行员训练基地聘请,为基地编制飞行员模拟训练程序。

日本早期儿童教育专家木村久一就曾说过:

家长要善于细心地观察孩子,从孩子的一举一动和只言片语中去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同理,家长也要从细心的观察中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才能提早发现问题,提早预防和杜绝。

2、陪伴要有质量

董卿曾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

十分有道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加深的。

如果你想让TA好好学习,你就不能在陪伴TA的时候,看电视、玩游戏、搓麻将;

如果你想让TA懂事有礼貌,你就不能不讲道理、胡搅蛮缠;

如果你想让TA真诚善良,你就不能谎话连篇、冷漠自私。

马伊琍曾在微博中晒出一件她穿了十五年的衣服。

那是2002年为了拍摄杂志而特意从一家小店里买下的。

一直到前一段时间播出的《我的前半生》,马伊琍依然穿着它出镜,十几年身材不走样。

不用说,马伊琍节俭不奢侈浪费,她的自律,她对公益事业的热爱,这些好的品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的女儿。文君竹的优秀也来自于这种无声的影响。

3、陪伴是与孩子共同成长

生而为人,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经过学习,也没有经过培训,冒冒失失地就成为了别人的父母,真是缺乏经验。

陪伴孩子的过程,是学习做人父母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在《爸爸去哪儿》中,刚开始,霸气“山鸡哥”陈小春会因为儿子Jasper走路慢吼他,会因为Jasper不穿鞋下地凶他;

Jasper也因为爸爸的暴脾气,不愿意与他在一起,甚至偷偷地对村长要求:能不能有一个妈妈一起参加去哪儿,因为他想和妈妈在一起。

随着相伴时间变长,陈小春会因为短暂分离担心孩子而坐立不安,会因为儿子说房间有味道而喷洒空气清新剂,会耐心地替儿子穿鞋、穿衣服。

从一个严父变为慈父,从没有耐心到很有耐心。

陪伴也让Jasper更加依恋陈小春,会期待爸爸的归来;不愿爸爸老去。

一切的改变都是在相处和陪伴中慢慢发生的。

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获得爱的能力,也学会了如何去爱。

每个孩子的特质、性格、习性都不一样,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心理和情绪也会不一样。

陪伴的过程就是观察和调整相处模式的过程。

陪伴不是一味地顺从,而是在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的同时,又尽可能恰当地要求孩子。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连最忙碌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以21个月竞选中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而骄傲。

夫人米歇尔还透露:奥巴马每天晚上会与孩子一起共进晚餐,耐心回答她们遇到的问题,并为她们在学校的活动出谋划策。

身为总统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你还能有什么借口,将孩子独自扔在一边,而去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呢?

禾田飞歌:多家平台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9
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守在自己恰当的位置,就是陪伴在她身边,观察她的情绪变化,做她的倾听者,在她有需要的时候帮她渡过难关。更多的时候,我让她自己往前走,我只是跟在后面。  “笔墨”是记录孩子成长最好的方式
女儿小时,我就有一个心愿:要为她记录成长的过程,为她留一段成长的回忆。所以从她出生起,我就开始为她写成长记录,写了几大本。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我也为他录过录像,拍过照片和DV。但是用“笔墨”是我最喜欢的方式,图片影像虽然生动,但是无法向女儿展现作为母亲的内心世界和我对她没有修饰,没有掩饰的理解。笔墨的记录才是自然真实的。我想留给女儿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家庭中的亲子故事,一个每天都在成长和变化着的妈妈和女儿的寻常故事。
17年后,当我整理诸多本陪伴手记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这本记录也在述说“一个女人学习做母亲的过程”,我也希望记录留给女儿的不仅是回忆,还有母亲的成长经验。当她成为妈妈的时候,可以更快乐、更轻松。  学会倾听——高质量陪伴第一步
在长时间和妈妈的交谈中,许多妈妈经常大声疾呼:我说了很多遍,就是听不见。妈妈的大呼小叫、絮絮叨叨,孩子的彷若无人、充耳不闻,是每个家庭、每天甚至每时都在上演的场景,这也正是早晨亲子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
记得一个夏天的雨夜,女儿要去外面看雨,我同意了。11点钟不见女儿回来,我着急了。当女儿推开门,我差点批评他。但是她一口气大着嗓门跟我述说着她路上的所闻所见,一副万分欣喜的忘情状态:“妈妈,我有了很多惊奇的发现!我看到了一处特别特别美的花。哇,在路灯下,美得不得了!还有一丛特别特殊的叶子,在路灯的照耀和雨水的浇灌下显得特别美,我从来没发现过那么美的叶子!”
我忘记了刚才的担忧和生气,也被她的情绪感染,附和着她,开始询问更详细的情况,最后和他一起出门看雨。不知道她弄到什么时候,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我看到过道里摆着好几幅画。那些画是她印上去的脚印,那个38码的大脚,印在几张纸上:红的、绿的、蓝的、黄的。奇妙的是,每个脚印已经变成一幅幅有创意的画,她或是在每个脚趾肚上画上不同的图案,或是在脚掌上画上了不同的图案。最奇妙的是,有一幅画中,三个脚印凑在一起,而她分别在三个脚印上画上了一男、一女、一个孩子的图像,她把这幅画命名为《一起看世界》,或叫《行走》,描绘的是一家三口人共同的行走。我看着这些画,啧啧称奇。不知道她是在怎样一种高亢的创作激情中,用自己那双大脚涂上颜料踩在纸上,再把每一幅脚印创作成作品的,也不知道她忙到几点。我感动于这个孩子以如此大的热情和激情去好奇地观察生活,认真地表达她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这是多么宝贵的状态啊。也许她牺牲了睡觉的时间,也许她感受到了风寒,可这些与她得到的、体验到的所有快乐和兴趣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教育是顺水推舟,而不逆水行舟
第2个回答  2017-10-29
不是给他买最好的,用最好的,而是陪他开心,让他开心。给他健康的心态,快乐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