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寓言要做好哪些方面

如题所述

寓言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借助故事说道理,也就是通过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运用比喻、比拟、象征等艺术方法,来阐发一种深刻的哲理,这种哲理就是寓言的寓意——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有益的经验或教训.那么,阅读寓言有哪些方法呢?怎样才能理解寓言的寓意呢?快读读下面的文章吧!
寓言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且每篇寓言都是由不同的历史故事凝聚而成的,充分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更全面地学习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与小说、童话不同的是,寓言的故事情节往往比较简单,篇幅比较短小,语言则高度凝练,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了解了寓言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寓意.
二、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寓言的根本目的是弄懂寓意.我们在学习寓言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品读语言、分析形象来领会寓言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东郭先生和狼》塑造了东郭先生、农夫和狼三个不同的形象,通过东郭先生和农夫对狼不同态度的对比,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三、分析事情发展的过程
如《拔苗助长》,写了一个农民希望禾苗长得快一些,他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全部枯死了.希望禾苗长得快是这个农民的愿望,把禾苗拔高是禾苗枯死的原因,农民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最终事与愿违.根据这样的分析很容易归纳出寓意:一个人做事不能光凭自己的愿望,而应该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四、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
1.看寓言的题目
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我们只要把题目的意思搞清楚了,也就知道其寓意了.如《画蛇添足》,首先理解题目的意思:蛇画好后,又凭空多画了几只脚(蛇本来没有脚),从而得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做多余的事,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又如“亡羊补牢”这个题目的意思是:羊丢失了,才去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去补救还不算晚,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从中便可清楚地知道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及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
有的寓言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有暗示寓意的语句,比如《狐假虎威》的最后一句是:“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因此,“借别人的威风”就是理解这则寓言寓意的关键.
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
寓言中的某些重点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如《会摇尾巴的狼》这则寓言,可以根据狼和羊的五次对话把文章分成五段.第一段写老山羊没有看出陷阱里面是狼;第二段写老山羊从外貌上怀疑狼不像是狗;第三段写老山羊从狼的硬尾巴上认出它是狼;第四段写老山羊认识到狼的本性不会改变,决心不受骗;第五段写老山羊不怕狼的威胁.这里,我们结合文章的题目考虑,第三段应是全文的重点,集中说明了寓意:要善于识破像狼一样的坏人,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如《掩耳盗铃》,抓住“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这句话,重点理解整篇寓言,就可以推出文章的寓意了.
4.看各段意思的共同点
如《狼和小羊》主要写了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写了狼三次“找茬儿”的经过.狼的第一个借口是小羊弄脏了它喝的水,第二个借口是小羊去年说它的坏话,第三个借口是认为说坏话的不是小羊就是老羊,反正都一样.三个借口都被小羊驳倒了,但狼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三次对话,三段内容,共同写出了狼的凶残本性.从而可以得出文章的寓意:对像狼这样凶狠的家伙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5.联系实际是弄懂寓意的关键
寓言的主人公一般都象征着生活中的人或事物.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寓意.如《猴子和鳄鱼》这篇寓言,讲的是鳄鱼的妻子病重,要吃猴子的心,于是鳄鱼谎称对岸有猴子爱吃的果实,愿意背猴子渡水去采摘,把猴子骗到水中央才说出本意;猴子急中生智,谎称“心挂在树上要回去取”,鳄鱼只好背它回去取心,刚靠岸猴子便跳到树上去了.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我们可以得出这则寓言的寓意:骗人者反而受骗;要防止得而复失;邪不胜正.
联系生活实际,弄懂了寓言的寓意,我们不仅可以学好寓言,还可以使自己受到教育,认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