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如题所述

一 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首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来源。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尚处在转型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对于立志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来说,要做好乐于奉献的思想准备,能心甘情愿地献身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其次,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关心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能主动从各种媒体了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关注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发展状况。另外,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要不断提高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勇于更新观念,掌握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苦练真功,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路子。
  二 专业知识素质要求
  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特征。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知识素质方面应该具备以下三点。
  1.扎实的教育理论素质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快速,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及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都需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但要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教育管理基本知识,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还要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理论基础,从而以教育理论和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和方向。
  2.精湛的专业知识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既要在理论上刻苦钻研学科知识,又要通晓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使用技术及教学方法,还要在一定广度和深度上熟知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并了解中外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过程、现状及趋势,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中学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卓有成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3.宽泛的学科知识素质
  由于每门学科都是相互渗透的,传统学科的界限愈模糊而知识的分类却愈精细。任何一位教师要想在所从事的学科领域取得教学和科研的突出成就,都必须以雄厚的知识做后盾。另外,教师只有摆脱了封闭的知识结构的局限,才能跟上科学发展一体化的步伐,而不受分科的束缚。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了解与专业有关的各种新型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基本内容,及时吸取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信息技术教师才能一专多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更高要求。
  三 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无疑对培养学生有着重要影响并关系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应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在信息活动中对信息价值的感知。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信息技术中领航者的信息技术教师要自觉地树立现代教育信息观,时刻感受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同时要善于发现并把握在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自觉地将这些信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第二,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获取、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危机,如信息污染、信息滥用、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和心理行为的指导者,应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益的信息,坚决抵制不良信息,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道德意识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行为上做“人之楷模”,要遵守信息时代的道德规范,并努力成为学生健康、安全、合法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典范。
  第三,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指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对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相关知识的掌握,是构成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媒体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以及网络组建知识,学会利用网络搜集数据、交互式教学等。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当成为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倡导者,具有帮助和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能力。
  第四,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可以归纳为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的能力等,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技能,它是构成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具体来讲,这些信息能力体现在教师通过使用常用的教学工具软件和使用网络等多种信息服务并用于各项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其信息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娴熟运用网络搜集、在线交流等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要具通过对诸多信息的归纳及全面、客观地综合评价后得出新的结论并进行有效传播的信息表达能力。
  四 个人能力方面的要求
  教师的能力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一是参与策划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决策,促使领导层者更深入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争取得到更大的支持。二是教育科研能力。新课程要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是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学科研型”教师,能够将学科教育与科研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既是造就高素质发展人才的基地,又是教育科研的实验中心,从而形成富于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三是业务指导能力。目前部分其他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甚至存在疑问和误解。信息技术教师既要组织非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还要耐心解答其他学科教师的疑问,帮助他们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四是开拓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能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要善于吸收新观念、新经验、新方法,促进教育与先进科技的接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五是软件开发与制作能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深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基础上,既要密切关注教育软件市场,多方搜集高质量的教材和教育软件;也要掌握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技术,能够结合中小学学科课程,研制开发新的教育软件。
  总之,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与信息技术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若能充分意识到自己应具备的素质并以此激励自己、充实自己,那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