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怎么打?

如题所述

闪击战其实可作为现代地空协同的雏形来看待。大体是在主要进攻地段以空军压制摧毁战场周边纵深抵抗力量。再以装甲部队和炮兵为先导摧毁敌军防御阵地,扫除前进障碍,制造缺口。配套装甲步兵随即占领肃清残敌,然后继续沿装甲部队推进路线分割包围敌军。要点在于战场全局的情报掌握能力,对机动兵力的投放能力。核心为火力上全面压制,速度上以快打慢,局部以多打少。
业余拙见,如有不足,还请批评指正。
题外话:如果有人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可以搜一搜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2
精兵打击对方核心建筑或首脑人物,主力只负责牵制和威慑。
第2个回答  2019-12-28
一、集中先进的攻击机和轰炸机袭击已探查的敌军机场,掌握制空权
二、中远程战略轰炸机深入敌国,打烂敌人的交通和预备队部署
三、伞兵部队从天而降,占领桥梁、渡口等交通要道
四、能够进行精确打击的俯冲轰炸机对事先选定好的战线突破口进行轰炸
五、刚挨完炸,灰头土脸的士兵爬出掩体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装甲集群,颤抖的大地带来的是恐怖与绝望
六、装甲部队根本没工夫消灭他们,在敌后伞兵的接应下保持速度与冲击力才是重中之重
七、庞大的摩托化、机械化部队快速跟进,占领并控制突破口,保证后续源源不断的物资在此处经过追赶前方装甲部队
八、等到庞大的步兵赶到,摩托化部队又会赶往下一个突破口
九、一支这样的部队就像一只利剑,刺破敌人的胸膛,两支这样的利剑就能形成钳形攻势,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包围起来
十、机动部队从不回头进攻包围圈,他们的任务是继续前进形成新的包围圈,后续庞大的步炮兵团会慢慢消化这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失去指挥士气全无的被围之敌
第3个回答  2018-09-12
德军闪击战应用军事科技的新的优势,依靠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以及飞机的空中火力和纵深机降、伞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现代“撞城锤”。由于时空关系的改变创造的新的作战理论,产生了时人难以想象的作战效能。
以尽可能快的机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冲击力
《孙子兵法》进攻战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兵贵神速。书中写道:“进而不可御者,速也。”并对快速产生的冲击力作了至美的比喻:“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根据战争力学理论,军队战斗力取决于兵力、机动力和冲击力,而机动力和冲击力的大小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冲击力也就越大。二战初的闪击战依靠装甲集团高速度、大纵深的突袭,产生的冲击力在军事史上堪称空前的。
将精神之力转化为战斗力
在闪击战理论中,精神对作战的胜利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从西方的克劳塞维茨到东方的毛泽东,许多杰出的军事家都十分关注作战突然性,指出突然和不意,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其二为震慑。美军在伊拉克战争的作战计划之一名为“震慑”行动,其实在闪击战的设计中,“震慑”正是希特勒、古德里安等追求的效果。二战时德国发起闪击战时其坦克数远不如英法联军,甚至被称为“穷人的战争”,然而“穷人”打败了富人。在西线闪击战中,法军大批部队被震慑住,丧失了作战意志,被俘人员竟多达185万。
总结一句话.
就是速度.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第4个回答  2018-09-12
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闪电战理论是古德里安创造的,最初用于波兰。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万人阵亡,21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3万余人。从而以一种成功的全新的战术被铭刻到了世界军事史上。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的一大经典。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减。研究“信息+闪击战”可能演变的“信息化闪击战”,利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防范新的闪击战,并在作战中寻找更多的制胜之机。
剥开闪击战侵略的外衣,剖析一下闪击战,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闪烁着跨越历史时空的启迪。
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折叠”空间
“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争取时间和夺取空间是军事对抗的重要内容。在时间上先敌一步,可以得先机之利。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军仅3个星期即在苏联境内推进纵深达400~600公里,其成功的原因是:
(1)“适时”;
(2)出人意料的主攻地点;
(3)欺骗活动;
(4)新的坦克“战术”。
德军闪击战应用军事科技的新的优势,依靠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以及飞机的空中火力和纵深机降、伞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现代“撞城锤”。由于时空关系的改变创造的新的作战理论,产生了时人难以想象的作战效能。
以尽可能快的机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冲击力
《孙子兵法》进攻战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兵贵神速。书中写道:“进而不可御者,速也。”并对快速产生的冲击力作了至美的比喻:“激水之急,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根据战争力学理论,军队战斗力取决于兵力、机动力和冲击力,而机动力和冲击力的大小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冲击力也就越大。二战初的闪击战依靠装甲集团高速度、大纵深的突袭,产生的冲击力在军事史上堪称空前的。
将精神之力转化为战斗力
在闪击战理论中,精神对作战的胜利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从西方的克劳塞维茨到东方的毛泽东,许多杰出的军事家都十分关注作战突然性,指出突然和不意,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其二为震慑。美军在伊拉克战争的作战计划之一名为“震慑”行动,其实在闪击战的设计中,“震慑”正是希特勒、古德里安等追求的效果。二战时德国发起闪击战时其坦克数远不如英法联军,甚至被称为“穷人的战争”,然而“穷人”打败了富人。在西线闪击战中,法军大批部队被震慑住,丧失了作战意志,被俘人员竟多达185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