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歌曲一般是高潮部分最好听?

如题所述

一. 铺垫

在「副歌」之前,我们还历经了「前奏」、「主歌」、「桥段」(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铺垫,于是在前弱后强的铺垫对比下,「副歌」给我们带来听觉感受更加强烈、更具冲击性。所以,你在「歌曲结构」营造的「场」的影响之下,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歌曲在高潮部分最好听」的感觉。

这里我想解释一下「歌曲结构」这一概念,即「主歌」、「副歌」、「桥段」、「前奏」、「间奏」、「尾奏」的结构布局。

一首歌的结构布局通常包含我们前文所讲的:「前间尾奏」、「主歌」、「副歌」、「桥段」这几个维度,在此我们以经典歌曲《真的爱你》(Beyond)为例,其歌曲结构布局在大体上是这样的:

《真的爱你》在结构布局上是非常典型的「起伏上升」型,即歌曲在情绪上虽然有所起伏,但总体上是不断递进的,所以你会觉得这首歌越往后走越耐人寻味,仿佛有「黏性」一般。

二.「副歌」段落中,有相对较多乐器参与音乐进行,并且在「演奏烈度」上冲击力更强。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再次以《真的爱你》这首歌为例,并截取其中的前奏至第一段副歌这一部分,我们就得到了:前奏、主歌、桥段、副歌。

并且,这里有两个维度请你特别注意,即乐器参与数与「演奏烈度」。

首先通过拆分,我们得出了这四个部分中的乐器参与数量:

很显然,前奏部分(情绪较激昂)的段落在乐器编排上相当可观,所以当你点开这首歌曲时,很快就会被丰富的乐器编排所吸引,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主歌部分(情绪较平稳)的段落不仅在乐器上数量较少,同时在「演奏烈度」上也是把控得很谨慎(一丢丢的贝斯和镲),正是乐器数量上的控制以及其「演奏烈度」上的把控,使主歌听起来相对温和,情绪起伏非常细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5
歌曲像是电影,需要漫长的铺垫,然后转折,随即到达最精彩的地方,即高潮。
歌曲像是做饭,需要一连串的准备工作,出门买菜,洗菜,炒菜,煮饭,最后大功告成,大快朵颐的时候,即高潮。
回到歌曲本身,前奏缓缓递进,然后各色乐器一个个加进去,歌手开始动情演唱,当歌曲到了最重要的部分,乐手与歌手配合最天衣无缝的时候,听众也完全沉浸进去的时候,即高潮。
高潮不一定是最高点,但往往与前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高潮也不一定是最精彩的部分,但与前半部分想比会比较出彩。
耐心地静静听完所有的铺垫后,对于歌曲拥有了一定理解和感知力,当歌曲到达与前半部分差异较多的地方时,可能就会感觉到,天哪!这首歌这里get到我的点了,高潮部分果然最美妙,完美!
第2个回答  2019-09-30
也不全是这样的,高潮部分只是节奏更快一些,所以,就会感觉很好听,听起来很舒服。
第3个回答  2019-09-29
所谓高潮就是一首歌的highlight,是经过前段酝酿而全面迸发情感的部分,否则何以称之为高潮。因此在这个部分的创作中,创作人会倾尽全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往往还会加入大量技巧,提高其美感。
第4个回答  2019-09-29
因为歌曲的前半部分基本都是在未高潮做铺垫,高潮是旋律和节奏最容易让人记住的部分,而且一般高潮的歌词会很经典,然后很感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