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憎分明是不成熟的表现吗?

如题所述

我认为爱憎分明不是不成熟的表现,是过分成熟的表现,过分成熟会把很多事情看得非常清楚,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从来不会去迎合,而自己所爱之物也会毫无保留的付出,我觉得爱憎分明是一种非常有血性的性格,这种性格有非常多的棱角,一般人不容易接近,可能会被人诟病,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感情的表现方式也会有所不一,即便被人不喜欢,也只能说明你们不合拍而已。

曾经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对于有恩于自己的人,我会加倍奉还,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从来不会靠近,对于自己反感的事物,只要不损害到自身利益,也是会置之不理,对于自己讨厌的人我会明确的告诉他,让他离我远点,可能有点酷,也可能有点无情,虽然身边的朋友不是很多,但是我很满足这种自身性格带来的纯净的环境。

虽然对于自身性格非常的满足,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带来一些不便,比如有的时候有事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因为平时的关系相处并不是特别好,就不会开口向对方求助,和老师的关系也因为自身的关系,老师会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刺的学生,有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性格确实带来了一些麻烦,但这并不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是成熟的有点过了头。

凡事都有个度,太多了也不好,太少了也不好,就拿性格来举例子,如果性格不成熟,会被身边的小伙伴,但是如果性格太过彰显个性,爱憎分明就会有点太成熟,让别人无法接近你,使你很难融进一个集体里,在天平的两端,要保持平衡就只有两边的重量相等,互不冲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8

我觉得不是,爱憎分明和不懂人情世故是不一样的,不是说成熟就是做老好人,谁也不得罪,反而我觉得爱憎分明是一个人的一种品质无关乎成熟还是不成熟。如果说一个人的成熟就让他对待什么都很平淡,不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者是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感情,那这样的成熟有什么意义呢?成熟意味着虚伪吗?

爱憎分明是一种品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小的时候有什么说什么喜欢的不喜欢的都会说,长大了对于那些自己看不惯的不喜欢的不挂在嘴边了,很多人觉得这是成熟觉得这样才不会受到伤害,殊不知,不说不代表心里就不想,不是说嘴上不说自己心里就会好受很多。我们终究还是凡人,真正练到刀枪不入不知道要练到什么时候,作为一个凡人,成熟绝不是意味着不那么的爱憎分明,爱还是爱,恨还是恨,有的只是你有能力去爱去恨还是只能把爱恨咽下去,不说。

我倒是觉得真正的成熟是自己可以决定自己可不可以爱可不可以恨,就像是《蜗居》里面的宋思明,成熟吗?表达自己难以自禁的爱是幼稚吗?他后悔吗?我觉得从海藻出事他奋不顾身离开来看我觉得他未必后悔。不是说活的长远和世故就是成熟。爱憎分明只是你的情感的表达,成熟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足够成熟的人更能够表达自己的喜好,而且还更有话语权,更多人的会去听

第2个回答  2017-10-27

我不认同这句话是正确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会爱憎分明一辈子。黑是黑白是白,那些所谓的灰色地带,都是人一手造成的。

爱憎分明和不懂得分场合讲话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的事情。我觉得爱憎分明属于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分明是一个褒义词,怎么会是不成熟的表现呢。

如果所谓的成熟就是黑白不分,那我宁愿一辈子都不成熟。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逐渐从校园踏入了社会,却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不再会过脑子就讲话,懂得考虑别人再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成熟就是我们不能单纯的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情。

我们开始瞻前顾后,我们也不再脆弱的如同孩童,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不仅有软肋更有了盔甲。

成熟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也是坏事。看待问题,我们最好要有中庸的态度。从两个方面去谈论,我们的快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纯粹,而我们的讨厌和喜欢,这样强烈的感情也会慢慢收敛。

爱憎分明不能局限于小的情情爱爱,或者是在讨厌的人面前装得云淡风轻。它更是一个广义的词汇,它能让我们保持初心,继续勇往直前。

这个世界这么大,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改变,但首先你要有付出这份力量的觉悟和勇气。我们每个人都会爱憎分明,但绝不代表我们不成熟。那些为人处世圆滑的人们,也有着爱憎分明的时刻。就像每个再懦弱的人都会有他的血性,每个再犹豫不决的人都有他果断的一面,而每个再冷漠的人他的心总该是柔软的。

我们做事情不考虑到后果,这是不成熟,但这不是爱憎分明促成的结果。

第3个回答  2017-10-27

我觉得这不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是每个人的性格的不同决定了对待事情的态度。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憎分明的阶段,但当人进入社会或者是经历一些事之后,往往就会变得世俗、社会、学着去屈从,这也不能说是成熟,只能说是看清,学会了对于这个社会服软。但也不能把爱憎分明当做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

在我看来,一个成熟的人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他们不会因为经历一些事后就轻易服软,相反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保持自己的个性。

我的一个专业课老师今年当大一的辅导员,他是一个真的很正直的人。这学期大一的申请贫困助学金,有一个校领导的亲戚想要通过关系直接获得,被我专业课老师知道了之后毅然拒绝,他找到我们学院的党委书记说明这个情况,直接表明如果让这个人得到助学金也行,他自己出钱资助年级上的贫困学生,本来党委书记是不知道这件事的,现在知道后不仅拒绝了这个学生得助学金,还额外给了大一助学金名额。

就是这一件小事让我一下子对专业课老师好感爆棚,在我们年级辅导员劝他屈服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维护学生的权益,而且从他平时上课给我们讲的一些社会现状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真正正直的人。

我的老师是历史学的博士生,都说学史使人明智,我相信他一定是知道这些黑暗,但依然保持自己爱憎分明的性格,真的是很难得。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一个人的性格作为成熟的评判标准,爱憎分明的性格有好处也有坏处,至少爱憎分明说明你的价值观、世界观是正常的,不要刻意去磨破自己的棱角,做自己最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0-28

爱憎分明是性格的表现而不是不成熟的表现。

性格没有成熟和不成熟之分的。

爱憎分明是喜欢或者不喜欢都会表现在外的一种性格。

有人喜欢这种爱憎分明的二元性的性格,因为喜欢他的纯粹和个性。也有人不喜欢这种简单的性格表现,因为不喜欢他的不成熟和粗暴。

首先,我认为爱憎分明是个性格问题,也是中性无褒贬意思在内的描述。

他只是略带攻击性的个性的张扬,并不涉及不成熟的范畴。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都是你的自由的表达,就像爱憎分明是他自由的表达一样不受约束和限制。

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基本情感的表达。都是人类活力的体现,只要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他们都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有些事情,你可以不接受他,但是你必须理解他。理解和接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切勿搞混。

爱憎分明也是是感性的范畴。我相信感性体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不可缺少的,而理性的体验只是感性体验的一种延伸罢了。

理解了这些,也就不会认为爱憎分明是不成熟的了。

大卫和你一起学习,共同迭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