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和刘筠是怎样开玩笑的?

如题所述

文人开玩笑总是文绉绉的。北宋进土刘烨与翰林学士刘筠聚会饮茶,刘烨问仆人:“水滚(开)了吗?”仆人答道:“已经滚了!”刘筠开玩笑说:“佥日鲧哉!”这是《尚书·尧典》中的话,“佥”读qiān,是“全部”的意思;“鲧”读ɡǔ,与“滚”同音。刘筠说“佥日鲧哉”,借古兼谐音,意思是:“大家都说滚了么?”刘烨也来个文绉绉的答复:“吾与点也。”此语出自《论语·先进》,意思是说孔子同意曾点的话,但刘烨的“吾与点也”,是说“与(给)吾(我)点(一点)”,即给我倒一点开水。

这种文绉绉的“笑话”,一般人听起来不但不会笑,反而觉得难受。可是这对文人来说却是一件雅事,很有辞趣。利用修辞的谐音手段,对古语进行“曲解”,这便是适切文人的修辞。

一次,刘烨和刘筠一起骑马上朝。刘筠因其马脚有伤,走得很慢,刘烨就问他为什么走得慢。刘筠说:“只为五更三。”刘筠此语是藏字修辞,藏的字是“点”,即说“只为五更三点”,刘筠省掉的“点”字,是“点蹄”之意,点蹄,就是“伤蹄”,即马蹄有饬。刘筠的藏字修辞,兼带“折绕”(辞格之一),拐几个弯才让人明白其意。刘烨是文人,当然懂得其意,他也来个藏字法,说:“何不来个‘七上八’?”意思是:“我们何不下马相偕而行呢?”“七上八”是“七上八下’’的省略,藏着的字是“下”,“七上八下”与“下马步行”没有关联,然而在特定修辞情境中,藏着的“下”字,却有“折绕”之妙,即转义为下马的“下”。

修辞的根本原则是“适切情境和对象”,上述文绉绉的文字游戏,对一般人来说是违背“适切性”原则的,但它对文人来说,却是恰到好处的,恰到好处就成了一种艺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