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过邮件给董事长邮箱吗?——发“告状信”你需要懂得这个心理技巧

如题所述

企业越大,人事就越复杂,想要保证员工内部满意度的难度也就越高。

为了确保企业内的问题能够快速、真实并且得到公开公正的处理,一些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会设立类似“市长邮箱”的Email,方便企业员工在受到委屈或有些不能直接跟上级领导提的意见时,可以有个安全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公司高管。

有些公司设立的是“董事长邮箱”,有些公司设立的是“企业直通车”。不论公告出来这封邮件是谁处理,或只有谁能查看,要知道董事长的邮箱邮件都是爆满的,董事长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邮件,所以是把邮件先交给助理按照重要级别分类,然后再查看。

所以,是谁在看你的这封“告状信”就非常重要了,你需要在发邮件前先摸清这件事。因为人往往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获取信息,然后得出结论。

美国校园足球比赛,印第安人队与老虎队进行了一场非常粗暴的比赛。在这场比赛中,印第安人队的一位队员的鼻骨断裂,老虎队的一名队员脚骨折了。赛后,两所大学的报纸都对于这场粗暴的比赛做了评论。但评论内容却大相径庭。

印第安人队的校报认为老虎队完全没必要先动手,而老虎队的校报报道印第安人队率先挑衅并动手。

于是,心理学家到了这2所大学,对当时现场观战的学生们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所学校的学生,认为是对方学校先动手的占了70%以上。

不但是一场比赛,当信念强的人被问及争议性话题时,也往往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

例如前几天交警查违章停车的,一位违章停车的车主抱着小孩就去找交警争论,现场双方情绪都过激,辅警一个背摔将违停车主给撂倒了,结果小孩被砸在地上,哇哇大哭。

事件发酵之后,舆论大致分为三拨人:1、认为违停车主有错在先,不能仗着自己抱小孩就有恃无恐。2、执法人员应顾及小孩的安全,不应动手。3、我只是打酱油的,看看。

可以发现,持第一种观点的人群,大多是自己还没有养育小孩的。持第二种观点的,以妈妈或直接养育者居多。持第三种观点的,也是没有直接养育小孩,同时也对于争议性事件无参与热情。

所以,当你发“告状信”时,有必要先了解会看这封信的人是谁。如果你举报的事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争议性,那么就应该想想看这封信的人,他本身的想看到的是什么。

曾经有位业务员发了“告状信”到董事长邮箱,举报门店店长总是让没有完成当天工作指标的业务员自费去买红牛。好几位业务员每天都成箱的买红牛往门店里搬。

这位业务员认为,没有完成指标自然自己的业绩提点会低,公司没有制度规定业务员还要另外通过买红牛的方式来受到处罚。从公司管理与人事的角度来说,业务员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按照董事长邮箱的分类规则,业务员的这份“告状信”属于业务部门处理,最后被转发到业务老大那里。身份不同,想看的东西就不同,业务老大认为做业务就需要压指标逼业务员出单,对门店店长的做法并没有异议。可想而知,这封邮件就石沉大海了。

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本文作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如对心理个案咨询或心理类、销售技能类课程感兴趣,可私信联系我。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