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蔡澜“名牌不重要,实用最要紧”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文:阿开

图:网络

素喜蔡澜先生文字,文字简洁、贴近生活而又饱含生活哲理。近期在读老先生的《随心 随意 去生活》,其中的一篇文字《名牌不重要,实用最要紧》虽寥寥数语读后却也感触颇深。

文中写到,“年纪大了,只求实用,不跟流行。名牌不名牌,有什么要紧?”于是乎,蔡澜先生把一件羊绒外套穿了几十年、尖头的意大利鞋子丢在一旁、穿上舒适的松紧裤、背着轻便的和尚袋、名表收进了保险箱,就连口味也开始了返璞归真,不再青睐山珍海味,家常便饭端上了饭桌。

说实话,读着蔡老先生云淡风轻般的叙述,心中多少有些羡慕,曾经那么梦寐以求的东西如今已被老先生置之一边不予理睬。同时也是钦佩蔡先生在经历了、拥有了世间诸多美妙东西后悠然放下的恬淡心态。

细细想来,说什么“名牌不要紧,实用就好”的人大致可分为这么几种,一是曾经拥有过、经历过,于是感觉不过如此而已,再看什么都是浮云;一是内心自来佛系,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皆是过眼云烟;再者便是年已老矣,于是便悄然放下了年轻时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当然也有一种人,无论年轻与否,欲望都是极其强烈却又少财,只好自欺欺人曰:名牌有什么好,最重要的是实用。

世人通常认为,只有你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或是曾经拥有了某样东西,你讲出来的话才更加具有说服力,否则人家定会骂你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就好似只有真正有钱的人,才会大骂“钱真是个王八蛋”,而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可是万万骂不出口的,因为还要靠它养家糊口。

上学时特别喜欢看古龙的武侠小说,因为里面对人性的描写的极其到位。《陆小凤传奇之金鹏王朝》中有一段陆小凤和霍休的经典对话,虽时隔多年依然记得。

人们通常是拥有什么反而不在意什么,缺失什么反而越是炫耀什么。当真正的有钱人开始低调行事时,一些所谓的有钱人则开始炫富;当内心超脱之人在闹市过着普通人平淡的日子时,一些哗众取宠之人却穿着禅意的服饰钻进了寺庙进行各种摆拍。

由衷地钦佩那些见过了世面、经历了风雨人士的处事态度,从不刻意地表露什么,但举止言谈中却自带着那种泰然自若、云淡风轻的韵味。

《新概念英语》里面有篇课文,说是一位女士看中了一件挂在橱窗里的裙子,于是便走了进去想要试穿,店员看了看她略显随意的装扮态度很是傲慢。女士生气地走了,第二天这位女士衣着华丽地又去了这家店,结果店员满面笑容、不厌其烦地爬上爬下为她服务。

相信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对于陌生人来说,你的外表便是你的名片,如此想来心态便会平衡了许多。

名牌的东西有谁不想拥有呢?款式好、做工又精细,使用起来不光上档次也会很舒适,心里自然会无比愉悦。

追崇名牌的本身无所谓对错,只是个人的选择不同。一个朋友曾经说过,女人必须有个贵一点的包包,你可以不用,但必须有,这样才会有底气。她的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作为一个女人,总该有几样值钱的东西吧。

名牌的概念对不同的阶层而言也是不同的,他人认为的廉价商品或许就是别人的奢侈品。年轻时喜欢好看的包包、喜欢镶满碎钻的指环、喜欢一个很古朴的宝石手镯、喜欢一个牌子的大衣······可考虑到自己的钱包每每只能作罢,但那些东西却总是在脑海里魂牵梦绕,于是常常暗下决心,等有钱了一定要统统买回家。

随着时光的流逝,改变的不只是年龄,心态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如今已然失去了兴趣,就像小时候哭着喊着要的布娃娃,如今连看一眼的兴趣都不再有,如果硬要买回家也会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和欣喜。

细想起来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在最喜欢的时候却未能拥有,故而,常常对女儿说,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一定要尽力去做,不然就会变成你的终身遗憾。

曾经特别喜欢流行的东西,每月都要买来《红秀》,趁着接女儿放学的时间在车里翻看。有一年特别流行尖头鞋,于是欣欣然入手一双。悲催的是,每每过马路时都是担惊受怕,担心过往车辆会把我的鞋尖会碾过,弃之。

曾经买过特别特别大的包包,有人说至少能装10斤米,包包本身就重量不轻,放本书就会压的后背疼,弃之;曾经根据每年的流行色买回大堆的衣物,于是衣柜里恰似彩旗飘扬,过了流行季,实难再次临幸……跟着流行的脚步的确有点累。

慢慢地,开始有了自己的穿衣风格和品味,开始相信原来衣服也有灵魂之说,也就不再去追随所谓的时尚。

但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时,对自己内心的关注越来越强于对外界的关注,慢慢地收回了过分关注他人的目光,同时对他人的一些看法也进行了选择性的屏蔽。此时内心便平静了许多,有拥有了自由,而这份自由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

几年前在雍和宫附近闲逛,发现一家禅意服饰,欣喜异常,于是买了两件长袍,顿觉仙气十足。从那以后便迷上了长袍,感觉这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衣服,能和它灵魂相通、融为一体。

自此春夏秋冬几乎都是一袭长袍,肥肥大大、宽宽松松,今年夏天购置的一条长袍貌似可以容下四人。袍子长及脚踝,夏天不用打底裤,冬天随便套上打底裤便可出门。

如此的“奇装异服”先生最初也曾质疑过,但发现我依然我行我素便不再多言,默许之。周围人也曾表示过异议,见我不改初衷也只好作罢。一直认为,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穿衣风格,在衣服上从众该是一个多么懒惰的人呀!

蔡澜先生当真活的智慧通透,他透过一层面纱,把红尘的一切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吃喝玩乐无不在行。当真是人生如梦、如戏,且戏已过半、梦亦无多,还有什么比遵从自己的内心来得重要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