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之中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普通人之痛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矛盾与挣扎

    不同于我几年前第一次读《围城》,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再读时,我才开始逐渐品味出方鸿渐背后所蕴含的事物。

  这次读此书,我有些惊讶地发现,方鸿渐身为小说的主角,和大多数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不太一样。

    哪里不一样?

    他太普通了。一连读三回之后,合上书,想努力回忆起几个方鸿渐突出的性格。然而就好像细长柔软的丝线一般,方的性格特点在我脑海中无法被准确抓住。从方对苏文纨爱意持有的模糊态度,我们觉得他软弱,但从他被丈人银行辞退时毅然决定不要薪水,又看到他的坚定;从方在留学归来的船上与鲍、苏小姐产生的关系,以及回国后立刻对唐晓芙一见钟情,我们感受到他的痴情,可到后来轻易掉进孙柔嘉的“心机陷阱”,对她全心全意,我们则又体会到他的痴情。没有格外突出的性格,没有特别的品性,似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相对应的两面性,说他偏向那一边都不合适。

      正因如此,方好像总是处在中间地带,难以做到非黑即白,和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这直接导致了方的普通,还有方的复杂。是的,方的性情与心态都是非常复杂的,同样和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因为他和普通人实在是太像了,很多读者会对方鸿渐这一角色产生心痛感,我也不例外。好像我捧起一把承载方的人生的沙,风一吹,手里只剩下他一路的苦痛。我想,或许这正是钱钟书先生用意的一部分,塑造一个普通到令人心痛的主角,最大限度表现出他人生中的矛盾与挣扎。

    在我看来,方鸿渐为何矛盾而又为何挣扎,无外乎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磨平棱角变得适应这个社会的过程。方因鲍小姐和苏小姐,苏小姐和唐小姐的情感纠结而产生矛盾;在面对国内极看重地位和学位的名利社会中不断挣扎;人生后半段在与孙柔嘉的爱情、婚姻的“围城”中面临了最大的矛盾,进行着最大的挣扎……方似乎经常处于纠结、犹豫不断的状态,总是被他身边的人(如赵辛楣)推动着向前,充满被动。我觉得,这正是方鸿渐的角色核心。方是一个总是向生活妥协的人,因此他总在一切“围城”中挣扎不断。

    可我们呢?我们又是怎么样的?

    我们身为普通人,方鸿渐身为普通人,而“普通人”最容易痛苦的原因,或许就是在生活的围城中不断纠结矛盾,不断挣扎,不断向生活妥协。

    方鸿渐一直都是一个还算博学多识的“才子”。年轻时仗着自己的才气,自诩不凡,放纵生活,受到身边人的吹捧与赏识。而慢慢褪去青涩的他开始认识到社会残酷的现实与功利,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学识渊博、能力强大的“天才”。于是他开始软下气来,遇上困难首先想到求助和逃避,开始为了让自己获得眼前的一点舒服,而选择向生活妥协。

    是的,方鸿渐很软弱,懒惰。然而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如此。

    但这并不是方唯一的出路。他本可以在国外留学时努力拼搏回一个真正的博士学位;他本可以大胆果断拒绝苏文纨然后勇敢追求唐晓芙;他本可以把握好身边好友的人脉圈,建立自己的人际资源而非一直依赖他的朋友;他本可以在三闾大学尝试重新开始奋斗;他本可以……他本不应该变成最后的样子,在婚姻的围城中挣扎无果。因为凭借方的头脑,他绝对可以做出改变。但方鸿渐一次都没有接下生活抛给他的难题,不肯接受磨练,不肯直面生活,而是一次又一次向生活低头。

    方鸿渐一直徘徊于学位造假、爱情坎坷、事业不顺的大量矛盾中,苦苦挣扎,却是那么无力。直到他发觉原来和自己同等水平的人现在不得不仰视他们,直到他发觉曾经追求自己的人开始轻视自己,直到他发觉自己彻底被困在围城之中。

    我们的社会中,有着太多太多“方鸿渐”。哪怕反观我们学生的生活,因贪玩而放弃复习接着考试作弊,或者是因担心出丑被嘲笑不愿在同学面前展现自我,何不是我们的矛盾,我们的妥协?

    方鸿渐就是一个普通人。他普通使他有着无尽的矛盾与挣扎,同样,他的矛盾与挣扎也使他更像普通人,更像我们。

    我们每一个身上,都有着方鸿渐的影子。

                       

                                            【文  by 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