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魅力是?

具体

查理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他采用真实而极有感染力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幅资本主义文明的图画。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讽刺了当时的资本家,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贪婪与虚伪,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展示了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对那些劳苦大众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他用温暖的笔调与喜剧手法赞美英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困难面前所流露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狄更斯温情地展示了他所喜爱的人物的善良美好心灵,同时又无情地暴露了社会黑暗,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罪恶及其代表人物。然而,在他展现的善与恶的冲突的世界里,总是充溢着对未来的希望,给读者留存的常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纯洁性和美感。像同时代的作家那样,狄更斯学会了在自己的小说里直接质疑社会中的特权和不平等现象,表达对某些制度、特别是那些僵死的、已失去作用的制度的怀疑。 一、无与伦比的幽默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运用漫画家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用简单的语言风趣幽默地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些漫画人物充分展示了狄更斯小说的艺术魅力。 在狄更斯的笔下,贝西姑婆是个性格古怪却又心地善良的老太婆。除了她那直挺挺的腰板、板着的面孔和高视阔步的神气外,“她帽子上系着一块手绢,手上戴着一副在花园干活的手套,胸前挂着一个园子里用的大口袋和收路捐的人系的围裙一样”。英国的女性是最讲究淑女风度的,她们打扮得体,举止高雅,而她这样稀奇古怪的装扮显然有些格格不入。她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这样的一种形象,“贝西小姐安静地走到门口,然而她没有去拉门铃,却把鼻子压扁贴着窗户朝里窥视”。大卫出生的那个晚上,她不速而至,并武断地认为,生的一定会是一个女孩,而且决意要“她”从自己的姓,擅自要给“她”取名为贝西·特洛伍德。当医生告诉她生的是男孩时,她抓住她的帽子的带子,像弹弓一样瞄着医生的脑袋打过去,然后就像一个没有得到满足的妖精一样消失了,再也没有回来。 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读者了解到贝西小姐之所以讨厌男孩是因为她曾受过男人的欺骗。但也正是她收留了精神有点失常、受到家人虐待的狄克生,并耐心地照顾他。当贝西在孤苦伶仃的时候,毅然决定收留大卫并亲自教育他,“永远不要在任何事情上卑劣,永远不要作假,永远不要残忍”。作者对贝西姑婆性格上缺陷的夸张与对其高贵品质的真实描述形成的强烈对比,幽默地展示了她性格上的复杂性,既凸显了她性情奇特、古怪的一面,又宣扬她为人善良、品格高贵的一面,她那样怪异的行为经过作者幽默夸张的语言渲染,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她的幽默和机智既是赏心的,又是娱情的,既有审美情趣的快感,又有长才益智的收获。 米考伯之所以成了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除了他肖像滑稽可笑之外,更在于他的言行和举止。在语言上,他处处都试图显得文雅,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就教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他与大卫第一次见面时就用了这样的语言:“我的印象是,你在这个大都会里浏览过的地方还不多,要想穿过这种神秘的现代巴比伦往都会路过,可能会有困难……总而言之,你也会迷路……我愿意晚上来接你,带你认认最近的一条路。”在这一段话里,“浏览”一词,他用的是拉丁词“peregrinations”(游览)这么一个偏僻的书面语;把伦敦这个大都会比喻为“神秘的现代巴比伦”(arcane of the Modern Babylon);而且都喜欢用结构复杂的长句。要知道大卫当时还不到十岁。通过这样的语言使得米考伯好炫耀、迂腐的性格跃然纸上。 在行为上,米考伯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收入不多却又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所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不得不变卖家当或四处举债。当陷入困境,债主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死了之。而债主一走,顷刻之间又把皮鞋擦得锃亮,手舞足蹈,有说有笑。他多次向大卫传授支出不能大于收入的道理,可自己总是陷于债务之中不能自拔。这种变形的夸张蕴含着一种善意的讽刺,把他那种爱虚荣、讲排场、盲目乐观的典型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常常捧腹大笑。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朴实、穷苦的劳动人民始终怀有感情,他不愿用虚伪的说教去教训别人,而是通过轻快的笔调来点醒那些麻木愚钝的人们。 狄更斯用他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读者展示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社会中各个层次的人物,特别是作品中无与伦比的幽默,让读者领略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二、辛辣的讽刺所产生的喜剧效果 与贝西姑婆的幽默和机智所产生的喜剧效果不同的是两个不同类型的讽刺漫画人物米考伯和希普所产生的喜剧效果。狄更斯在创造米考伯这个讽刺人物时,一方面批判了他身上所具有的种种劣根性,如身处底层却总要摆出上等人的架子、债务缠身却总要过体面的生活以及不去做艰苦的创业却总寄希望于时来运转等等。另一方面,作者又对他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作者以大卫的口吻说:“在我那种无人疼爱的情况下,我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常翻来覆去地考虑米考伯太太盘算的那些出路,也常为米考伯先生债务累累而感到心情沉重。……说也奇怪,我和他两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平等的友谊,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处境相同吗……”。而作者对希普这个反面的讽刺人物却只有深深的厌恶。讽刺人物总是处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种种矛盾中,而他代表的总是假的、恶的、丑的方面。通过对假恶丑的揭露,“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从而显出真善美来,正是讽刺人物所要追求的喜剧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