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谋”这个事是发生在第一次北伐战争,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出发,北伐曹魏,必须翻过秦岭,翻过秦岭有三条路,东边的一条叫子午谷,终点长安中间的一条叫驻谷,终点在武功。第三条路在斜谷,终点在陈仓。那么魏延提出的说法是什么呢?说丞相给魏延一万人马,当中五千精兵,还有五千干什么呢?运粮食。我魏延带着这支人马,走子午谷北上,十天功夫就可以到长安。长安是谁在守着呢?是曹操的女婿叫夏侯秘。夏侯秘是个公子哥儿啊,纵垮子弟,吃喝玩乐可以,打仗不行,如果夏侯秘发现末将的军队从天而降,肯定吓得屁滚尿流,弃城而逃,末将就可以拿下长安,丞相自己带着大军从斜谷北上,这样我们两军会合,咸阳以西,都搞掂了。诸葛亮不听,没有采纳魏延的这个计策,这个就叫做“子午谷奇谋”。“子午谷奇谋”是三国史上的一个公案,历史学家一直在争论,说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对呢还是不对呢?两派意见,一派说是这个不对的,这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时机,这么好的一个计谋,奇袭嘛,完全可以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如果你把长安、咸阳以西都搞掂了,这个事儿不就弄成了呜?这是一派意见。另一派意见认为诸葛亮是对的,因为魏延的这个计策,风险太大了。
说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呢?很多人都认为是诸葛亮胆小怕事,那是不对的,诸葛亮不胆小怕事,是他非常清楚魏主之明略,司马懿之辈不可欲也,诸葛亮心里非常清楚,曹魏是国君不是昏君,将帅都是人才,没那么容易就被你消灭的。这是第一,曹魏非速亡之国。第二点益州非进取之地。益州这个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呢?易守难攻。周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成都,四季常青,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所以你到了这个地方,你避难可以,守城可以,出击不可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你军队都出不去,所以刘备当年在并州的时候,他是不可不取益州,他就变成了三明治,北边有曹魏,东边有孙吴,夹着他,发展空间很小,只能往西走,只能去取益州。这是没有选择的,不能说他选错了,但是他进了益州又丢了并州以后,他就等于既进了保险箱又进了死胡同。这个时候关起门来过日子奔小康,那是可以的,冲出门去图天下那是不可以的,所以田余庆先生说了十六个字,叫做刘备出峡,全军覆没,诸葛北伐,积年无成。就是蜀国只要出兵就肯定是失败,刘备出去全军覆没,诸葛亮不停地北上,什么成果也设有,这个事清不是谁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的,非人力所为,用现在的话说,非人力抗拒之原因,所以蜀汉政权命中注定偏霏。偏霏这两个字是田余庆先生提出来的,我认为精准,既不是偏安,也不是称霏,是偏霏,偏一隅而霏。在这个问题上温庭翁的诗是说的很好的,“中原得鹿不由人”,是客观条件上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