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9
1、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在我国,自孔子以来,历代学者都把“立志”作为学习的必要条件,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调查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有一项重要动机,那就是“追求成就”。追求成就的学习动机和学生为什么学习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例如通过对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动机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之前,有些动机是潜在的,但更多的是随着地理课的开设并不断地获取学习成功而日益增长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保持和利用学生在初学地理时那种朦胧的、不确定的好奇心,随时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并及时给予肯定,逐步诱导他们形成定向习惯。
2、树立成功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一技之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要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一旦发现某种特长潜能,鼓励学生运用自我肯定、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手段来强化它、发展它。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更不必疑心别人轻视自己,有了学习自信心,就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不断地努力,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走向成功。
3、树立学习榜样:在学习上,先天因素或智力因素都不是决定因素,而后天的努力才是至关重要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能起很大的激励作用。树立榜样要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和“乡土教材”的作用:我们可以举出一些名人的事迹来鼓励学生,从名人的成长历程来激励学生进行反思,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营造良好的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还可以举出本校—些校友,尤其是近期校友的成功事例来鼓励学生,使他们产生认同感。由于条件相似,年龄相近,贴近学生的现实,这些“乡土教材”会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同时还会增加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这种信任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4、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让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采用渐进法,把长期、复杂的学习过程分解成许多小的阶段,逐步加以完成。确立近期目标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尽量定得具体、明确,应该是“跳一跳能摘到的”;目标也要有长远的。在实现近期的期望目标中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怀着必胜的信心向更大的目标奋进,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各种有意安排的和合乎教育规律的形式来承载与之相联系的内容,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当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和形式下学习时,教学内容就更愿意被接受,也更易于理解和影响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
6、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效率不高是很多学生都会碰到的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如上自习课前列一个提纲,明确要完成的内容;读书也一样,读前明确目的,读完后回顾掌握的内容,还有很多学生在既定时间内完不成学习任务,无奈开夜车,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高中生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7、帮助学生做自我评估,反思自己的学习:无论对于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多积累、多总结是学习的两大法宝。这个工作做得越早,收益越大。如在完成某项阅读任务时,随时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展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学有目标
方法往往比能力更重要,正确的方法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要想获得出众的学习成绩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2个回答  2020-10-29
由于孩子的年龄小,不能按照日常的行为规范来做要求自己,自觉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男孩子在这方面养成的习惯做的还不够。在学习方面,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是由聚力优学小编为您整理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供家长参考学习。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上,老师会有很多种方法,通过一些课堂活动,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这些课堂活动,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一定要争先恐后发表意见,从而拓展思维,提高能力。

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检

学生的作业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拖拉,而且,要在第一时间写完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写完作业,还应该及时检查,这样的习惯对于将来学习非常有帮助。

重视课外书籍阅读

很多家长都知道,学好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只凭借课堂知识是不可能学好的,必须要阅读课外读物,从课外阅读中,既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还能够扩展孩子的学习能力。

学会变通思维习惯

对于语文的学习,一定要思维创新,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创新,要多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和想象,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跟上老师的思维,学会变通,慢慢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倾听,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故不能专心持久地听老师讲解。这样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

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从小就从简单的事情开始: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

对学生也采取这种方法帮助他们快速进入课堂这一阵地,开始探索、开始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洞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光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还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对别人发言给予补充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还鼓励学生能发现没听懂的地方并大胆提出来。确实,教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技巧

培养学生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更有利于学生在人生之旅上不断获得成功。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专心听讲,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精力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能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与同学的发言。

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这是直接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巧妙地讲课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位学生尽可能多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阅读教材,主动获取信息、发展思维、训练语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数学课本内容抽象,但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识,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养成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是前提。语文学习态度是语文学习习惯形成的动力性的心理因素。学生只有具备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进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老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要有足够的宽容,在学生阅读中,一直都存在着成人爱好与学生喜欢的差距。其实我们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还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对孩子的阅读选择足够尊重。比如说卡通和通俗小说,一般我们都认为是垃圾书,但这却是引起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品种。

培养良好学习的习惯,需要从小做起,也为以后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29
01
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处在萌芽状态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助长。对那些出现良好学习习惯苗头的同学进行表扬,例如对那些还没有讲解就已经学会知识的同学,上课敢于进行争论的同学,作业书写特别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介绍他们是怎么做的,并分析这样做的好处。那么到再一节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越来越多。再通过引导这些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02
“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合作学习习惯的金钥匙。不少老师说,你班的学生好,能一直坚持自学,俺班的学生不行。其实不是哪个班行,哪个班不行,而是教师教学方法上有问题。从九十年代末开始,笔者一直坚持采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在老师教之前先布置学生自学,要讲的习题在讲之前先让学生试做。学生不能独立学会的知识就上课讨论,合作解决。老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然后再让学生或自主完成,或合作完成。这样学生每天都在教师讲前接触新知识,不是自学,就是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就转化成了学习习惯。

03
“有布置有检查有措施”。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只要布置了就必然进行检查,对完成好的给予表扬鼓励,对不认真的提出整改意见,但不能生硬的批评,而要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课堂上口头提问的作业,学生无论说的对错都不进行批评,并且对大胆发言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表扬他们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见的精神。这样学生错题不再有顾虑,对其表达出错误的意见不但不批评还表扬,学生发言能不积极吗?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彻底避免了机械、重复的作业。

04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学生的习惯很多,未教之前就有若干,但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的是那些能改变学习方式,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习惯。这样的习惯学生原来没有。要对其进行指导,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教”就是教着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合作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解决,怎样才算认真完成作业。“扶”就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怎样做。老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对出现的偏差进行指导。“放”就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已经形成习惯,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独立活动。这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05
通过建立班内机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设有学科课代表。每一排桌设一个大组长。每一个大组设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设组长。每一张桌子上设桌长。其它同学为组员。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凡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由自己独立解决,同桌能解决的问题就由同桌解决,学习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大组内或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层层有人把关,每一种习惯有示范,有学习榜样,有追赶目标。同时把全班同学分为三层,科代表、大组长、和学习特别优秀的小组长等同学为一层,称为大组长级的同学。小组长、桌长等同学为一层,称为小组长级的同学。其他同学为一层。这样每一个学生或学习小组有问题都有具体人员负责,什么级别的同学完成什么样的作业也一目了然。学生的学习习惯相互影响,最终使全体同学都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06
从心理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逢第一节是我的课,学生老早就到教室里去学习了。有的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说:“他老师在家一发动摩托车学生就进教室学习了”。这种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有时上课时故意晚进教室,对在认真学习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告诉他们老师就喜欢“自觉”学习的同学,学习不用老师管着,就应该象那些自觉学习的同学那样,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对学习自觉的同学经常进行表扬。这种思想灌输多了,受表扬的同学越来越多,自觉学习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场面也就出现了。
第4个回答  2020-10-29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

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

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

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没有时间观念,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工整;

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

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

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首先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

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在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除了极个别自制力非常强的孩子,其他孩子是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专心学习的,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过度的关心孩子的情况,不要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当然,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从整体去把控孩子,外松内紧。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制定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也不会精力充沛。我们只需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那么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比如一位学生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

早晨:6:00起床(穿衣服10分钟;涮牙洗脸10分钟;吃早点15分钟;家里读15分钟早读)7:00去上学

中午:12:00——12:30吃午饭

12:30——1:30午休

1:30去上学

下午:4:30——5:00放学后,孩子自由活动一下

5:00——6:00吃晚饭和饭后看电视时间

6:00——8:00 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时间

8:00——8:30看书

9:00孩子上床睡觉

说明:作息时间表是按学校上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时间安排的作息表,双休日不包括在内。

星期六(休息日):

上午学习和做作业,

中午看电视,

下午2:00——3:00练毛笔字;

3:00——4:30;写一篇日记。

4:30——6:00孩子自由活动;

星期日(休息日):

上午9:00——11:00去培训班学习

下午休息,父子俩人去书店和到超市去看看;

晚上练毛笔字和写一篇短日记,然后自由活动。(以上只作为参照,每个孩子都不同,但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保持能使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目的)

三、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比教他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一个学生每天如果能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孩子买好记事本,告诉孩子记事本是用来专门记录教师交待的事情和教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记事本都有记载,不能有空隙,一开始每天都会检查孩子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还是没有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得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从小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尽量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静心的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督促孩子在空余的时间里做自我检查;例如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有没有错误,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对不对,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

六、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微孕公众号】:因为有爱,才会奉献,因为在乎,才会关注。这是我们最崇尚的爱。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实际情况为主。

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转载只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未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原作者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稿!
第5个回答  2021-10-28
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在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