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说是又叫两汉?

如题所述

汉朝为什么说是又叫两汉?
汉朝分两段: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

中间由于王莽的新朝存在。

叫“西汉”是因为当时的都城是长安,位于东汉首都洛阳的西边,以示区别
汉朝为什么叫汉
没有当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后来建国时国号“汉”就自于此,因此之后谁都不封汉王,因为那有忤逆的意思。另外,汉中在汉朝时属于“江南”,人烟稀少,土地贫瘠,不适宜居住。这也就是项羽为何封刘邦去那的原因。
为什么汉朝要分为东汉和西汉?
因为中间被王莽篡了几年叫“新朝”,远方n代亲戚刘秀以汉朝的名义夺回后又迁了个都,就按首都的东西命名了
汉朝的皇帝叫汉某帝,而宋朝叫宋某宗,为什么
唐朝以前对挂了的皇帝一般简称諡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諡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

最开始只有成就很大的皇帝才会有庙号。比如汉太祖高皇帝,汉世宗孝武皇帝。

庙号的标准是“祖有功,宗有德”。到了后来,魏晋南北朝以后,大臣没节操皇帝不要脸,是个皇帝都整上庙号了。

简单的给你解释,xx帝是皇帝死后大臣或后继之君上的諡号,是来评价概括皇帝的一生,XX祖xx宗是皇帝死后大臣或继君为了方便太庙祭祀而上的庙号,多是尊号或溢美之词!唐宋以前,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但几乎都有諡号,只有有为或特殊贡献的皇帝才有庙号,比如西汉,高帝刘邦是高祖、文帝刘恒是太宗、武帝刘彻是高宗、宣帝刘询是中宗,而惠帝、景帝等没庙号,但后人为了称呼方便,就用諡号称呼汉某帝,如汉武帝!但从唐朝开始,皇帝几乎都有庙号了,諡号也有,但一大堆,好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有的皇帝甚至还活着就被上了尊号,让后人史学家称呼某皇帝一个人说一大串明显是很不方便,所以唐宋以后一直到元朝,称呼皇帝都是称庙号,如唐太宗、明太祖!但明清有例外,明清的皇帝我们习惯直称年号,如明正德皇帝、清乾隆皇帝,从汉朝武帝开始,我国开始使用年号,但明清以前的皇帝很多都是一个皇帝使用了很多年号,皇帝经常改元,比如汉武帝,而明清两代基本上是一个皇帝使用一个年号,后人也习惯称呼明清两代的皇帝“某某年号皇帝”
汉朝有多强大?我们为什么叫汉族? *** ?
一、汉军的战斗力实现了虽远必诛

汉朝建立的初期,国家一穷二白,人口数量稀少,田地荒芜。北方的匈奴偏偏选择这个时候南下,汉高祖刘邦在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被迫进行屈辱的和亲。随后汉朝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在汉武帝在位时期复仇的时刻终于到了。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率领汉军三路出击,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决战,将强势时期的匈奴打的节节败退。紧接着汉匈上演了百年大战,最后匈奴无力再战被迫开始迁徙。这里需要说一点,汉朝为了实现能够与匈奴骑兵正面较量,训练了一大批英武的骑兵士兵。汉朝饲养的军马超过60万匹,在大漠草原进行着一场又一场骑兵大决战。

到了西汉王朝的后期,匈奴再次猖狂起来,杀死了西域地区一个小国的国王。这种事情汉朝如果不出头的话,以后西域地区的小国就很难听话了。西域副都护陈汤认为等待朝廷的命令已经来不及了,必须出兵。但是驻扎当地的汉军只有1800人,不足以完成使命。陈汤命令各国军队全部集结,带着多国部队奔袭一千多里以后,成功斩杀匈奴郅支单于。此战创造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壮语。至于汉军骑兵的战斗力如何,在汉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意思是说汉军和匈奴军的单兵战斗力是一比五,不要误会,是我们一个打他们五个。即使到了后期仍然能达到一比三。

二、威震西域各国,被罗马帝国所尊敬

在汉武帝去世以后,他的小儿子继位,由大将军霍光辅政。鄯善国国王眼见汉武大帝已经不在了,一个小孩有什么可怕的。便投靠了匈奴,并依靠匈奴的支援开始劫掠汉朝的商队,袭击汉朝的小股军队。有一位叫傅介子的官员主动请缨前往鄯善国问罪,他没有带什么汉朝大军,他只带了11个人。到了鄯善国以后,向鄯善人表示自己带来了大汉皇帝的赏赐,请他速来迎接。鄯善国王仗着是在自己地盘上便信以为真,结果刚到傅介子身边就被身边的 *** 捅死了。鄯善人准备为他们的国王报仇,此时傅介子大呼一声“汉军将至,谁敢动? 灭国!”就这样所有的鄯善人都地下了头,最后傅介子割下来鄯善国王的头颅,带回长安悬于城门示众。在别人的地盘上把别人的国王杀了,对方竟然不敢反抗,可见汉朝的震慑力之大。

除了这些小国,汉朝还得到了罗马帝国的尊敬。不得不说在欧洲罗马帝国怕过谁?但是对汉朝这个东方国家却非常的向往。通过罗马的史料可以发展罗马人竟然知道汉朝和他们的疆域差不多,在当时那个水平,罗马不可能画出世界地图,对于罗马的这个记载真不知道是罗马史官瞎猜的正好猜对?还是有什么神人托梦。这个问题非常的匪夷所思。

三、汉朝人时时备战,崇文尚武

在辽金元清等时代,总是会说 *** 文弱,不堪一击。这话放在重文轻武的时期或许还有那么一点实用,但是放在汉朝会让他们有来无回。从现在出土的文物资料来看,汉朝人的备战程度让人叹服。出土的山东东海郡的武器库表中清楚的写着装备的种类和数量,说一个大概的数字:铠甲9万副、长矛5万支、长刀15万把、大小战车7000多辆,这还是一个郡的武器数量。而汉朝有107个郡,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全民皆兵。不得不说,不管是蒙元还是满清来了都歇菜。

汉朝的普通公民也是十分的尚武,而且国家责任感特别强。汉武帝末年,丞相刘屈牦诬陷太子刘据造反,在汤泉宫的汉武帝一怒之下,命令刘屈牦带着军队去抓捕太子。此时在长安城中的太子刘据也没有坐以待毙,他谎称汉武帝已经在汤泉宫驾崩,丞相刘屈牦欲图造反。他打开了长安武器库,将武器分给了城中居民,命令全城抗击刘屈牦。守城的居民为了大汉,攻城的军队也是为了大汉,双方厮杀了五天,长安城中血流成河。由此可见汉朝普通百姓的尚武程......
汉朝是什么意思
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西汉,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汉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汉朝人的名字为啥大多都是两个字?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王莽这个人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把中央各级官名改了,然后是大改地名。今天改了,明天又改回来,弄得人不知所措。后来,甚至将“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发了民族战争。王莽对姓名更是大下功夫。他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示恩宠。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汉书·王莽传》又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之语,意思是说,匈奴单于依顺王朝的法令,去掉二字名中的一个字。可见,当时不但有禁止使用双字名的法令,而且还影响到了匈奴。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 三国时的人名,告诉我们,人名有极强的阶段性,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命名特点。知道了这些,有的人一看名,他是什么时代的,也就能估摸个差不多。 “司母戊鼎”是我国最著名的青铜器,其中的“戊”就是商代的一个人名。商周两代人好用天干、地支作为人名。商汤王之后的商王有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等等。辅佐周文王的傅丁,及后来的庖丁,秦国名将白乙丙,也以天干、地支为名。天干、地支,其实就是现在的数字,跟一二三四一个意思。 春秋战国人,姓名中间常加一个“不”字,如任不齐、韩不信、申不害、陈不古、吕不韦、萧不疑等,这个习惯一直沿续到东汉,那时更有直不疑、高不识、公上不害等。这里的“不”只是发声词,并没有实在意义。春秋时还有个习惯,有姓名之间加“之”,如介之推、烛之武、孟之反。春秋战国之前,取名很随意,常常是指物为名,孔丘、颜回、孔鲤、司马牛、李耳、墨翟,这些名都是出生那一刻,大人见到......
汉朝为什么有人说诺有人说唯
您好

“唯”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

“诺” 指地位或者辈分高的人对下级或者小辈分的应答

望采纳,谢谢了。
汉朝的汉是什么来历
首先是汉水,接着才有汉中。项羽大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所以刘邦击败项羽后,就称“汉朝“。

为什么我们叫汉族?写的叫汉字?说的叫汉语?都是因为有个汉朝的原故。为什么叫汉朝不叫XX朝,因其开国皇帝刘邦称帝之前封地汉中称汉王。请注意先有汉中后有汉(中)王,先有汉水后有汉中,汉中地域是汉水的发源地,不敢说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绝对可以"汉"名称的源头。汉中在陕南(陕西南部),秦岭巴山之间,秦岭之南巴山之北,汉中腹地有东西最长90公里,南北最宽20公里的盆地,汉中顺长自西向东流过,周边山区丘岭地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土地出产与广东粤北山丘岭地相似度极高。
汉朝又称什么指的是什么
汉朝又称两汉,指的是东汉与西汉(又称前汉与后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03
汉朝是分开的两部分,首先是刘邦在五年的楚汉争霸中胜出定都长安建立的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
西汉灭亡后,刘邦的子孙刘秀又重新打下了江山,继续沿用汉朝的国号,为了区别西汉,把刘秀的汉朝称为东汉,东汉西汉合起来才是汉朝的全部,所以汉朝又被称为两汉。
第2个回答  2024-06-29
汉朝之所以被称为“两汉”,是因为它分为两个时期:西汉和东汉。这个分法主要是根据建都地点的不同来区分的。西汉的都城长安位于中国西北部,而东汉的都城洛阳位于中国东部。因此,后人为了方便区分,将西汉称为“西汉”,将东汉称为“东汉”,合称为“两汉”。

具体来说,西汉从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开始,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为新朝结束,共存在了214年。东汉则从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开始,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为魏帝结束,存在了195年。包括西汉和东汉,汉朝总共持续了405年。

这个分法在史学界被广泛接受,并且在中国历史上成为了固定的称谓。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