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调皮捣蛋的幼儿老师如何对付

如题所述

造成孩子调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态度。调查发现,教师对“调皮孩子”的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调皮孩子”看扁了,认为他们只会调皮捣蛋,其他事情都做不好。 2.因为怕“调皮孩子”生事,所以最大限度地限制他们的活动。 3.同样一个问题,“优秀孩子”答不出,可以得到老师的提示和鼓励,“调皮孩子”答不出,则要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责骂。 4.教师常和“优秀孩子”交流,对“调皮孩子”则“敬而远之”。其结果是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因此,教师在对待“调皮孩子”上转变观念和态度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教育“调皮孩子”时,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对淘气的幼儿既要严格,也要关心爱护.。教师对孩子要给以慈母般伟大的爱心,在对进行严格教育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他们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对淘气的幼儿不能过多的批评指责,更不要羞辱和体罚他们。平时要注意他们自身的优点,并对其加以肯定、鼓励,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心平气和的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例如,有的幼儿爱捣乱,可他们爱动脑筋,有丰富的想象力。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他们这一爱好,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上,这样一来,他们淘气的坏习惯会渐渐的改变。

二、 淘气的幼儿精力过于旺盛,应当把过剩的精力引导到正当的学习和活动上来。在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上,老师应当把活动内容安排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一日的幼儿园生活要紧凑、活泼,避免幼儿感到枯燥无味、活动单调,对那些聪明好学,精力充沛的幼儿应适当的个别辅导,使孩子们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游戏。只有当孩子们感到一种充实感,感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说明老师教育的成功。

三、 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它是孩子学习,获取知识的动力。对幼儿好奇的行为,成人不应简单的把它归为“调皮捣蛋”,加以批评和制止,而应当具体分析一下,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在必要时应适当的加以解释,使幼儿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支配,积极主动的探索事情,这样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那些调皮捣乱的行为也会逐渐的减少。

四、要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处于幼儿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无意性占优势,特别是一些淘气的幼儿,这个特点就更加明显。其实这些幼儿也想做个好孩子,也有强烈的上进心,但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自己管不住自己,故在活动中经常有违反纪律的行为,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采取措施,有目的的训练幼儿的自控能力。例如:在活动中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要不时的注意对他们提醒,监督和暗示,在各种活动结束时,还要对幼儿一天的表现加以评价,对好的加以肯定,对差的要耐心教育,如果孩子基本上达到要求,就要加以鼓励。另外,还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例如:请幼儿表演警察,哨兵等角色,让他们从中得到一些良好的纪律教育。 如果教师能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调皮”现象。而且,通过交往也有助于他们从别人身上学到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 作为老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孩子,用爱心和耐心去悉心地呵护。“调皮”这样两个简单的字,光从语词的角度上去看,它是贬义的。我们看待孩子的个性问题应该一分为二,调皮的孩子大都是聪明的,也是有一定能力的,虽然他们好动、淘气、自制力差等,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在教学中的因势利导,“调皮孩子”也一定会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4
1.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首先的喜欢孩子,多给予幼儿关注。

朋友班上有个孩子特别调皮,总爱捣乱,上课不认真,坐不住,经常和其他小朋友打闹,据我观察,他其实特别渴望得到关注,自尊心也很强,很聪明,但是写字不认真,对他严厉点,他还会稍微乖几分钟,属于那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小孩,不过作为老师不会轻易敲打孩子的,除非实在忍不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渴望被关注的,他的调皮能引起你的关注,那么他会觉得自己成功了,如果你不理他,他也会觉得无趣,不好玩。小孩子的心思还是比较单纯的,老师的一句关心,不经意的微笑,在孩子心理都会很开心,他觉得老师喜欢他,他自然也喜欢和老师亲近的,会认可你的。



2.对幼儿的努力,给予肯定。

不仅成人喜欢得到夸奖,孩子也一样喜欢别人的表扬,特别是老师表扬了他,那么他会一整天都开心,会更喜欢上学,经过我的观察,孩子在做题中,得到一百分的话,他会更有信心做下去,还会表现的更积极,因为他的认真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孩子的好胜心强,老师更要制作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获的成功的经验,培养他们的信心、兴趣。



3.对待幼儿要有宽容心。

调皮捣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保持一颗宽容之心,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较小,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如果孩子发生比较严重的错误,比如,打了别的小朋友,或是偷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玩具,这时候老师一定要让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做的后果,小孩子都是很聪明的,都是一点就明白,老师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要让他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4.在对待每个幼儿时,要公平、公正。

孩子的心是很敏感的,老师喜不喜欢自己,他心里其实很清楚,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作为老师在对待每个孩子都要尽量的公平、公正,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并在这一方面,多让他表现,或者可以尝试让每个孩子轮流做“小班长”,培养他的责任心,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公正。

所以,作为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童心,该严厉时要严肃,该放松的时候要放松,对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还要经常和家长沟通,树立自己老师的威严,让孩子既爱又怕。
第2个回答  2020-12-09
尤其是作为班主任,如果班中有个别学生如此调皮捣蛋的话,一定会对自己的班级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那么作为教师可以如何做,以减少后进生对班级的影响,甚至能够逐步转变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能够成为遵守规范的好学生呢。

调皮的孩子,正在做鬼脸

追根溯源找原因
在行规上后进的孩子,他们调皮捣蛋的原因很多样,有的可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则是想引起同伴老师的重视、还有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总想挑战一下成年人的权威等等。

所以作为老师,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追根溯源找原因,从根本上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在烘焙课上嬉笑

有效沟通不能少
面对调皮的孩子,很多时候老师只会依靠粗暴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不仅有的方法涉嫌到了体罚、辱骂等红线禁区,更有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理解,加重自己的不良行为。

所以,在孩子闯祸后,不仅需要和孩子沟通,而且要多问事发的经过以及他要这么做的原因。

有的孩子的恶作剧是因为要引起别人的关注,突显自己的存在感,有的孩子则是想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宣泄的情绪,而这都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了解。

老师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有效的沟通才能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孩子明白老师对他的关心。

值得一提的是,有效沟通并非只有事情发生以后才进行,而是要做到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就经常沟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好朋友,经常给予他们指导,做到防范于未然。

粗暴的对待孩子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严慈相济讲方法
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到严慈相济,严格要求学生遵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要学会给孩子足够的宽松。

在这一点的基础上上,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把握好青少年心理学的一些规律,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

多让行规后进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值日生,执勤员也能让他们高兴好一会。说不定还能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然,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发生反复,一些曾经减少频次的坏习惯会重新产生,这都是正常现象,这就需要老师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反复进行教育、提醒。

合理的指导,才能让孩子进步更快

家校合力很重要
许多孩子的不合理行为表现,往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导致的,所以,为了要根治孩子的坏习惯,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就非常重要了。

与家长沟通时,要客观陈述学生的在校表现,并且可以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表现情况,掌握更多孩子的信息,并且给家长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以获得家长的支持。

当然,有些家长对待学校教育的态度很强势,甚至会有些敌对,孩子也往往是屡教不改,非常头疼。

在这种不利于老师教育的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指导,就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对于孩子的行为实事求是,不要过分放大,也不能撒手不管。
第3个回答  2020-11-03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好奇、好玩,什么都想弄个明白,什么都想试一试,特别是喜欢干些别人没干过的事,你越是强调不让他做的事情,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越强,你稍微不注意,他就会去做出我们认为调皮捣蛋的事情来。其实,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他们的"调皮捣蛋"。有的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是批评、训斥,通常被认为是"后进生"。有的老师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应给予鼓励,他们毕竟是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做事不考虑后果。因此,对待他们的调皮捣蛋应正确评价和积极引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全方面了解幼儿
,找到孩子调皮的原因。
大多数调皮的孩子都有他调皮的原因,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及教育背景等,综合多种因素来分析从而判断造成孩子调皮的原因,取得家长的帮助,共同引导孩子。我觉得上述案例中,文文在家里肯定也是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对他很溺爱、娇惯,要什么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就是所谓的"小皇帝"。这就需要我们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二)、教师应与"调皮幼儿"多交往,并适当给予引导。
调皮的孩子往往精力充沛,他们希望通过与别人的交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常常采取的方法不太对,所以,容易让别人误认为是"调皮"。当调皮的孩子遇到一位能让他信服的老师时,他的调皮就会转变,所以老师要学会考虑孩子调皮背后的原因,多与孩子交往并进行适时引导,做孩子知心的朋友。
,让他感觉到很有趣,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
。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他也不会再去捣乱别人。
(三)、多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
我们不要想去压制孩子的天性,好动的孩子往往都是比较聪明的孩子,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这些孩子好动的习性,可以让他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给予他们鼓励与表扬。
例如,我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全园的老师都觉得他的调皮很头疼,我也不例外。但有一次却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那是在一次准备吃饭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分碗,我刚要开始分的时候,
园长叫我,于是我就出去了,当我回来的时候,一向调皮的王庆帅已经帮我分完了碗,接下来的分勺子等事情,他也表现出积极的状态,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我也看到了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高兴的在其他孩子面前说着"我当上了小老师",于是我轻轻地把他叫到跟前,跟他讲了很多道理,还让他继续努力,争取表现的更出色。
(四)、对待"调皮的幼儿"更应该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不同的"调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征进行教育,才是教育"调皮幼儿"的重要策略
。如对"活动量大,自制力差"的幼儿,可以通过游戏
,让他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角色,以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对于有攻击性的幼儿,则可运用榜样和说服诱导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礼让教育;对于淘气的幼儿,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
再有,就是对待"调皮捣蛋"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细心,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只有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引导教师正确的处理好每个细节,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03
要充分认识,正确对待“调皮幼儿”。作为老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孩子,用爱心和耐心去悉心地呵护。“调皮”这样两个简单的字,光从语词的角度上去看,它是贬义的。我们看待孩子的个性问题应该一分为二:调皮的孩子大都是聪明的,也是有一定能力的,虽然他们好动、淘气、自制力差等,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在教学中的因势利导,“调皮孩子”也一定会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