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如题所述

夏商的政治制度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背景: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过程:禹死启继,并传位于后代。

结果: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2西周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暂的政局动荡。为了进行有效的统制,西周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传播了周文化,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文化。

2.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权力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含义:通过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内容:通过血缘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它的演变过程,呈现出的一个特点:
“从无到有,从初具雏形到逐渐完善。”
1.夏朝的政治制度,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制度。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自从帝禹的儿子夏后启,夺得帝位后,就标志着禅让制的崩塌,从此以后王位的继承制度,变成了世袭制。
其实夏朝不像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它更像是一个部落联盟。居于统治地位的夏后氏,它和其他部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像商朝、周朝那样的确切,而是一个模糊的关系。
其他臣服于夏后氏的部落,只有一个义务:给夏后氏的部落,缴纳贡品。夏后氏部落和其他部落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我们现在影视剧中,比较常见的那种黑社会收保护费的关系。
这种不牢靠的政治关系,也是夏朝多次发生内乱的原因之一。
所以,夏朝的政治制度,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只是初具雏形,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商朝取代夏朝后,它的政治制度才初具雏形。这个也是周朝分封制的雏形。
商朝的政治制度等级划分情况:
最上层的是天子,就是商王。次一级的是诸侯,就是各个部族的君长。最后一级的就是平民和奴隶了。
商朝的人,都是聚族而居的。所以,商朝的社会,基本上是由很多的氏族单位组成。
诸侯要对天子履行的义务:
当商王需要时,派兵协助或者替商王去征战。
定期对商王进行朝拜和缴纳贡品。
商朝的政治制度,无论是在等级划分情况,还是诸侯的义务,都比夏朝更加明确。
所以,理论上来说,商朝的政治制度,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制度。但是商朝的政治制度,也只是初具雏形,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3.周朝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的最终形态。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它跟商朝的政治制度相比,有两个不同的地方:
周朝的政治制度等级划分,更加详细,更加森严。
诸侯和王室之间的关系,更加牢靠。
先说说第一个特点,周朝的政治制度,等级划分更加森严。
周朝的政治制度等级划分情况:最上面一层是天子,次一层是诸侯,再次一层是卿大夫,卿大夫下面是士,士的下面是平民,最底层的是奴隶。
它跟商朝的政治制度相比,在等级划分上,就更加的详细和森严。
接着说说第二个特点,诸侯和王室之间的关系,更加牢靠。
周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天子的嫡长子,就是下一任的天子。天子的那些庶子,没有王位继承资格的儿子们,就分封成诸侯,以此类推分封卿大夫、士、平民。
当然,诸侯的来源,不止这一种。周朝还分封了很多的功臣、商朝的遗民、归附周朝的小国家等等。
周朝的诸侯,多数都是王室的后代子嗣,是有血缘关系的。这样的因素,就使得诸侯和王室之间的关系,更加牢靠。在这一点上,它就不是商朝所能比的。
第2个回答  2020-10-18
夏商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以宗法制为首的中央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二,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扩展资料

宗法制的设立有利于西周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是也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

宗法制主要用于区分嫡庶、亲疏关系,目的是在家族内部确立地位、财产的继承权,大宗在家族内部因有财产的继承权,所以受到庶宗的敬奉,即所谓的“尊祖敬宗”,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早期宗法制已崩溃,但嫡长子继承制仍沿袭,王权的传世也因此长期进行。
第3个回答  2020-10-18
夏商的政治制度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背景: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过程:禹死启继,并传位于后代。

结果: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2西周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暂的政局动荡。为了进行有效的统制,西周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传播了周文化,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文化。

2.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权力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含义:通过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内容:通过血缘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第4个回答  2020-10-18
概述:从权利集中和分散的角度来看,是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首先是贵族政治时代,这一时期即地方贵族与中央王室联合执政,王室为最大贵族而已,这一政治制度贯穿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形成之初,秦朝建立后随着分封制的废除而走向消亡。

然后是豪门世家时代,自汉代始,虽然其不像昔日贵族一般,有着封地,能行国中之国,但由于其社会背景下受过教育之人基本上皆为世家之后,所以基本上垄断了官员的选拔,这一模式延续至南北朝时期,随着科举制的推行走向没落,隋唐时期是其最后的兴盛时刻。

再来是士大夫政治,这是科举制度最兴盛的时代,也是我国迈入彻底的中央集权之前的最后一个集体决策模式,此状况的典型时期是宋明两代。

最后是绝对的中央集权时代,即清代,此模式下,皇帝是否勤勉直接决定国家是否能正常运行,清皇帝相比前代较为勤勉,正是因为如此。

政治制度

一、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2、主要内容

  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比夏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

  (1)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2)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3)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影响: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及目的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时期进行大分封,周公东征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2.主要内容和影响

  (1)主要内容:一是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二是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三是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2)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3.分封制的破坏

  (1)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2)表现: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无法控制;战国末年,周王室大部分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西周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2.宗法制的特点(★)

(1)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2)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3.影响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③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联系,进而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了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④结果不同:分封制下,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宗法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2)联系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周天子世代以嫡长子世袭相传,其他诸子由周天子分封到各地,成为一方的诸侯。在各诸侯领地内,除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再分封其余各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如此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可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

具体考试信息资讯请联系孙老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