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控制方式:步进电机采用开环控制,根据输入的脉冲数来控制旋转角度和速度。而伺服电机采用闭环控制,内部装有位置传感器和反馈回路,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输出的位置和速度。

    精度与定位精度:步进电机具有优越的精度,不会累积误差,但定位精度较低,一般只能满足毫米级别的要求。相比之下,伺服电机具有更高的运动精度和定位精度,能够达到亚微米级别的精度要求。

    速度与动态响应:步进电机在低速时可能出现低频振动现象,而伺服电机的运转非常平稳,即使在低速时也不会出现振动现象。步进电机从静止加速到工作转速需要上百毫秒的时间,而伺服电机的加速性能较好,一般只需几毫秒。此外,伺服电机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可以快速响应外部控制信号并实现精准的位置和速度控制。

    过载能力:步进电机不具有过载的能力,而伺服电机具有较强的过载能力。

    应用场景:伺服电机适用于对精度、速度和响应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机器人、CNC加工等。步进电机适用于低成本、低精度的控制场合,如打印机、自动售货机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3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步进电机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个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高速的目的。
伺服电机又称执行电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也就是说伺服电机本身具备发出脉冲的功能,它每旋转一个角度,都会发出对应数量的脉冲,这样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编码器的脉冲形成了呼应,所以它是闭环控制,步进电机是开环控制。
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区别在于:1、控制精度不同。步进电机的相数和拍数越多,它的精确度就越高,伺服电机取块于自带的编码器,编码器的刻度越多,精度就越高。2、控制方式不同;一个是开环控制,一个是闭环控制。3、低频特性不同;步进电机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当它工作在低速时一般采用阻尼技术或细分技术来克服低频振动现象,伺服电机运转非常平稳,即使在低速时也不会出现振动现象。交流伺服系统具有共振抑制功能,可涵盖机械的刚性不足,并且系统内部具有频率解析机能(FFT),可检测出机械的共振点便于系统调整。4、矩频特性不同;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会随转速升高而下降,交流伺服电机为恒力矩输出,5、过载能力不同;步进电机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而交流电机具有较强的过载能力。6、运行性能不同;步进电机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启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大易丢步或堵转的现象,停止时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现象,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为闭环控制,驱动器可直接对电机编码器反馈信号进行采样,内部构成位置环和速度环,一般不会出现步进电机的丢步或过冲的现象,控制性能更为可靠。7、速度响应性能不同;步进电机从静止加速到工作转速需要上百毫秒,而交流伺服系统的加速性能较好,一般只需几毫秒,可用于要求快速启停的控制场合。
综上所述,交流伺服系统在许多性能方面都优于步进电机,但是价格比就不一样了。
第2个回答  2019-06-29
1.步进电机一般是位置控制,比如控制机械手的运动。通过脉冲控制。一个脉冲转动一定的角度。
2.步进电机无脉冲反馈,所以一旦失步,是不会有任何补偿的
3.伺服电机不仅能进行位置控制,还能进行速度控制,转矩控制。在功能上比步进电机强大很多。
4.伺服电机有编码器,可反馈位置脉冲,打到精确定位之目的
5.控制上,如果只是位置控制,其实都可以用相同的脉冲发生器来控制
第3个回答  2019-10-31
伺服电机转子惯量小,一般都带有旋转编码器,编码器用来反馈电机转了多少转,即转了多少角度,电机由伺服驱动器驱动。一般用在数控机床等控制精度高的场合。
步进电机是角位移,靠脉冲驱动,一个脉冲只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有1.5°、3°、6°等,且电机不带反馈,是开环控制,控制精度略低于伺服电机,在线切割机上应用最广。
第4个回答  2020-12-31

IMG_348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