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第21课诗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1. 六年级第21课文言文二则的意思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两则:

第一则:《伯牙鼓琴》

译文是:俞伯牙弹奏古琴,钟子期听。开始弹琴时,伯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称赞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水势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了,伯牙摔破古琴,剪断琴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间再没有人,值得自己为他弹琴啦了!

第二则:《书戴嵩画牛》

四川有个姓杜的处士。,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其中一幅是戴嵩的《牛》。杜处士尤其喜欢,他用玉做画轴,用锦囊将它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书画晾晒,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的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时候,力量集中在角上,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的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人,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 21课古文二则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翻译

教参版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语文版(适合学生)舜从田间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因此上天将要将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心智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的身体穷困缺乏,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奋起;(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这样(你)才能明白。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与之相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就才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考试要求版本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 *** 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 *** 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做事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另一版本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 ***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赎回。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之苦, 使他倍受穷困之苦,让他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强起来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国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国外没有势力相当的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灭亡。

由此可以知道, 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乐却足以而使人败亡。”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8)于斯(9)人也(10),必先苦其心志(11),劳其筋骨(12),饿其体肤(13),空乏(14)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5),所以(16)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8)。人恒过(19),然后能改。

困于心(20),衡于虑(21),而后作(22);征于色(23),发于声(24),而后喻(25)。入则无法家拂士(2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7),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8)。”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

3.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的诗意

《学弈》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的诗意

《学弈》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5. 语文书第21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后两句的意思

《题临安邸》后两句诗的字面意思是: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简析:在这两句诗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 *** 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

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6.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内容是什么

课文内容 《古诗两首》一、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A)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3.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开掘;开通。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B)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C.赏析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荡涤了才华横溢的谪仙在政治上的忧烦。

本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羡。

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A)注释1.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2.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3.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4.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5.亦:也。

6.奇:奇妙。7.欲:想要。

8.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9.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10.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B)译文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C)赏析: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7. 解释七年级语文课本第21课词语

21、风筝

筝zhēng 秃tū 蟹xiè 蕾lěi 堕duò 荡漾yàng

丫杈yā chà树桠,枝丫。 肃杀sù shā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凋落。

惊惶jīng huáng震惊惶恐;惊慌。 嫌恶xián wù极度反感或厌恶。

笑柄 bǐng让人取笑的材料。 可鄙kěbǐ让人看不起。

诀别juébi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宽恕kuānsh宽容饶恕。

傲然àorán高傲地。 瑟缩sèsuō身体因寒冷、惊恐等而蜷缩、抖动。

憔悴qiáocuì∶黄瘦;瘦损。 虐杀nüèshā虐待使人致死,也指用残酷手段杀害人。

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用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突然醒悟过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