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捐赠支出计入什么科目

如题所述

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属于会计科目,在会计上发生了公益性捐赠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公益性捐赠是公益、救济性捐赠,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捐赠支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暂行条例,目前分为两部分,计入科目也不同。

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又分为两部分:一是捐赠金额在年度会计利润12%以内部分,这部分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允许税前扣除;二是超过年度会计利润12%以上部分,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不得扣除。以上支出在发生时一并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年末在计缴企业所得税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非公益性、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广告性质的各种赞助,在业务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

损赠支出又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

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

纳税人通过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向老年活动场所的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损赠,纳税人向慈善机构、基金会等非盈利性机构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捐赠支出:

捐赠支出是企业对外捐赠的各种财产的价值。

确认计量:

非营利组织在提供捐赠时,应在提供捐赠或作出无条件捐赠承诺的期间确认为费用,并同时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其具体处理主要取决于利益给予的形式。捐赠费用应以捐赠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或者,如果捐赠是以债务豁免或承担债务形式提供的,则该捐赠应以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对于条件捐赠承诺和“条件”捐赠,只有在合格性要求满足后,才能确认捐赠费用,其处理方法与捐赠收入相对应。

抵扣限额:

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可抵扣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分为按3%限额抵扣(非金融企业)、按10%限额抵扣及按全额抵扣三项,由于是由不同的法律法规先后陆续规定的,对其扣除限额的计算也没有统一规定,使纳税人在实务操作中遇到困难,现对如何正确计算扣除限额分析说明如下:

捐赠支出的计算与申报主要是依据申报表附表八《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进行填列申报的,在计算时也必须依据该表的规定进行,它的填报说明如下:

1、本附表填报本期发生的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进行的所有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

2、“用途”栏填报公益救济性捐赠用途,可以按用途归类填报。

3、“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扣除限额”=(主表第43行“纳税人调整前所得”+捐赠支出总额±纳税调整项目)×法定扣除率。

4、“捐赠支出总额”填报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全部捐赠支出。

5、“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捐赠支出总额”-实际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

在实务中对捐赠支出扣除限额的计算不明确:一是可以全额扣除的捐赠支出是否应当在上述步骤3中的纳税调整项目中扣除;二是对按3%与按10%计算的扣除限额是不分项按3%计算扣除限额,不分项按10%计算扣除限额,不分项按13%计算扣除限额,还是应当分项计算扣除限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