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电影的长宽比

如题所述

早期的电影画面比例由威廉·迪更逊和托马斯·爱迪生于1892年提出,标准为35mm胶卷上的画格长宽比1.33:1,即宽24mm、长18mm,适用于无声电影时代。随着1932年有声电影的诞生,画面比例变为1.375:1,即宽22mm、长16mm,这成为了后来所谓的Academy ratio。尽管普遍认知有时会将这一比例误认为1.33:1。
自那时起,Academy ratio大致保持在1.37:1,这与电视的16:9标准有所混淆。为了吸引观众重返电影院,好莱坞于1953年开始推出宽屏幕电影,最初使用1.85:1的比例进行硬性或软性遮幅放映。随后,2.35:1(1970年代前)和2.39:1(1970年代后)的比例也被采用,尽管实际比例为2.4:1,但习惯上仍记作2.35:1。
1982年开始使用的Super 35mm技术,将2.4:1的图像压缩在1.33:1的画格上,放映时再进行比例调整。VistaVision是一种宽屏幕技术,使用横置的35mm胶片,能够提供更大的横向画面,但放映时需要裁剪和转换,成本较高。
由于Super 16mm胶片成本较低且无需预留音轨空间,它被广泛用于电视制作,其比例接近16:9的1.78。一些电影也会采用Super 16mm拍摄,然后放大到35mm胶片进行放映。
关于16:9显示器比例,它基于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发现人的两只眼睛视野范围呈现长宽比例为16:9的长方形。因此,电视和显示器行业根据这一黄金比例尺寸设计产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