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明朝疆域变迁地图,疆域有怎样的变化呢?

如题所述

目前,网络上流行的许多明朝地图并不能准确反映其疆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谭其骧版本的地图,以其对疆域的夸大而闻名,其可信度值得商榷。例如,谭其骧的元朝地图未设边界,将整个西伯利亚纳入元朝范畴,这显然与当时中苏关系的紧张有关。同时,为了维护与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越南并未纳入秦朝和明朝永乐时期的版图。
关于明朝疆域的争议一直存在。对于划入版图的地区,必须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一是设有军事机构,如都护府、都督府、都司、卫所等;二是存在行政管辖体系。在考虑明朝疆域时,需要明确,仅凭册封而未派遣军队镇守的地区不应计入版图。如乌斯藏都司、东北的卫所、西北的沙州卫、罕东卫、哈密卫等,尽管被册封,但由于缺乏实际军事控制,不应视为明朝疆域。
首先,看看洪武年间的明朝疆域。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内地尚未统一,北方由北元控制,南方有明玉珍的“大夏”割据,贵州土司未归附,云南由元朝的梁王镇守。朱元璋通过连续北伐,逐步扩大疆域。到1387年,明朝疆域基本形成,面积大约450多万平方公里。
1403年,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迁都北京,加强北方控制。1407年,朱棣征服越南,设立交趾布政使司。1411年,奴儿干都司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势力达到黑龙江流域。然而,在南洋的旧港宣慰司,虽有册封,实则未驻军,故不计入版图。
永乐时期,明朝疆域达到最大,约700万平方公里。然而,仁宣时期(1425—1435)采取收缩政策,疆域和势力范围大幅萎缩。明英宗时期(1435——1464),面对瓦剌的崛起和东北女真族的敌对,疆域进一步缩小。在南洋,旧港宣慰司被灭,其他地区仅限于册封,无实际控制。
成化年间(1464—1487),明朝对女真族取得胜利,却忽视了蒙古,导致河套地区丧失。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至嘉靖年间,北方鞑靼强大,西北蒙古王公不再接受册封,吐鲁番国兴起,明朝势力完全退出西北。
万历时期(1573年-1620)和天启年间(1620—1627),尽管国力恢复,疆域并未扩大,反而有所缩小。在云南,缅甸的统一导致“三宣六慰”消失;东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明朝势力退出辽东。
崇祯年间,俄罗斯到达西伯利亚,蒙古部分地区被其占据。清朝崛起,统一女真族地区,征服漠南蒙古,明朝势力退出东北。同时,郑芝龙将福建流民迁徙至台湾,为台湾成为中国版图奠定基础。
总结来看,明朝疆域在20年内维持在700万平方公里左右,其余250年则在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其疆域基本固定在内地两京十三省,对吐蕃仅名义上册封,在东北缺乏有效控制,在西北则鞭长莫及,在蒙古则对抗超过200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