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2008年报考小学教育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复习提纲 ?我分全送你们啦。

如题所述

《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背会能拿高分)
一、 有关常识:
1、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的理论。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建立“普遍妥当教育学”的理想。康德与赫尔巴特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
2、21世纪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3、教育的基本属性: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历史性和民族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教育与经济基础:(1)、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2)、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或削弱---消解作用:通常情况下,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在社会的变革时期,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进步理论,从而具有促进社会加速变革的作用。
5、教育与政治制度:(1)、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2)、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影响着社会风俗、道德风尚和思想潮流。(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6、教育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教育开始逐步构建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为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教育的民主化含义: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的民主化,尤其是经济和政治的民主化。教育的主体性含义: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发展;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7、教育制度: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包括教育结构的施教机构系统和管理机构系统两个方面。
学制:在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制已经不只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而是各种施教机构系统的总称。
8、学校起源的条件: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不通过学校,青少年无法完全掌握这些文化的阶段;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水平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精神生产工作;文字的出现为传递和学习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提供载体。
9、学校的法律特征:即教育的公共性原则:教育是非营利性事业,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学校教育必须与宗教分离;还涉及到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10、学生的特点:学生有血有肉,是活生生的、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人(并非消极被动接受教育);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最需要教育,也最容易接受教育);学生是完整的人(其一,学生既具有自然的属性更具有社会的属性;其二,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生理和心理及每一方面所包含的各个因素都要求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是人类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以学习为主,是学生质的规定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是由一定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规定的)。
11、当代课程设计发展的趋势:课程结构日趋合理;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12、课程内容的选择(即课程制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衔接原则;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相关原则。
13、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设计、编制和实施所做的各种形式的评定。
14、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是学生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1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16、教育的生产性表现:教育是劳动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为教育的影响只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外因。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是指社会或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8、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9、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提出的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要求;社会的道德文化传统;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道德问题;青少年的道德需求及其品德心理发展的规律;德育目标;各级各类德育工作实施的具体条件。
20、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涉及到教育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逻辑与历史、一元与多元问题。理性主义教育学重视逻辑性,忽视历史性;实证主义教育学重视事实性,排斥价值性;文化教育学重视价值性与历史性,忽视事实性;实用主义教育学着眼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回避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科学的方法论,它坚持事实与价值、逻辑与历史、一元与多元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
二、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一般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针对“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社会性是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进行,而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作为专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使人社会化。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即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最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4、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终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除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外,终身教育还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5、继续教育: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既包括继续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也包括在特别领域里探索、更新和补充知识技能的活动。
回归教育:教育不要一次完成,而是根据个人的兴趣、职业、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在一生中选择最需要学习的时候接受灵活有效的教育。
6、人的发展指的是青少年躯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7、最近发展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关于人的发展研究中提出的著名概念。它是儿童的一种发展水平,用以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在成熟过程中正在进行的东西。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某一问题,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应立足于不断地将儿童“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
8、一般发展: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课题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总体发展。在智力发展中,又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
9、社区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途径和类型,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对,属于社会教育范畴。社区教育具有地域性、公共性、非正规性等特征。社区教育的价值在于:第一,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延续或补充;第二,是家庭教育的升华、扩展和继续;第三,是改善社区公共生活的重要手段;第四,是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第五,是现代民主国家管理的重要形式。
社区:指居住在一个地区内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包括人口、地域、相联系的有组织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管理机构、维持公共生活必须的行为规范或制度。
10、学校: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社会组织手段和人才培养方式,是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是享有一定权力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律上的学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的教育机构,其中既包括以实施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又包括各种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
11、教学: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面,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基本途径。它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它既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
12、教学评价:从现代教育评价的角度看,评价可理解为测评与估价两个部分。测评是进行数值的测定和计算,取得数据;估价是对这个测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和途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师生得到及时的反馈,以便强化或矫正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和鉴别功能。四种功能,归根到底是个控制功能:“导向”是定向控制,“调节”是过程控制,“激励”是行为控制。
13、元研究: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元问题)的研究,其目的不是为了增加某一学科领域的具体知识,而是为了反思该学科的研究行为。

给我分再给你心理学的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27
教育学(小学)试题2007年04月25日 星期三 21:1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2.前苏联( )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3.前苏联教育家( )的教育文艺名著《教育诗》总结了“工学团”的教育经验。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赞科夫
4.“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了( )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A.实用主义 B.经验主义
C.实验主义 D.进步主义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7.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8.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上层建筑
9.“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 )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10.“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霍尔
C.高尔登 D.洛克
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2.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体制
C.社会教育制度 D.业余教育制度
1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共分( )。
A.二层 B.三层
C.四层 D.五层
14.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15.“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 )。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17.1951年( )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瓦·根舍因 D.怀特海
18.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一种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的教学活动 D.智育活动
19.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20.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在(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21.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康有为
D.徐特立 E.陶行知
2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 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C.人类生存的需要 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E.社会安宁的需要
23.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
A.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B.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C.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D.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E.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4.家庭环境的效应表现在( )。
A.家长的职业类别 B.家长的期望水平
C.家长的文化程度 D.家庭的自然结构
E.家庭的气氛
25.我国的教育结构确定了以下几种类型( )。
A.基础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E.成人教育
26.教育目的具有( )作用。
A.导向 B.评价 C.激励
D.规范 E.选择
27.课程计划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A.学科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
28.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包括( )。
A.与学生的交往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E.教育科研能力
2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
A.人的培养 B.经验和人才的选择
C.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 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E.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0.“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
A.遗传的作用 B.教育的价值
C.家庭的影响 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动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31.教育目标分类学
32.教育制度
33.个人本位论
34.潜在课程
35.教育合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教育方式和动物的信息遗传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37.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8.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39.社会实践有什么功能?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试述终身教育的思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41.试分析小学生性别、智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第2个回答  2008-08-27
会有单项选择题
第3个回答  2008-08-27
没悬赏分,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