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子女的出生年份以及母亲

越详细越好。出生年份,死在哪一年,母亲是谁。

是女儿的嫁给了谁,儿子的老婆列举几个重要的。谢谢

满意后追加分

皇太极的后妃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正宫皇后。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生一子,顺治帝。女三,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生一子,二岁而殇。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麟趾宫贵妃。生一子,博穆博果尔。一女,下嫁噶尔玛索诺木。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衍庆宫淑妃。
元妃,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生一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纳喇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侧妃,叶赫纳喇氏。生一子,硕塞。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两女,下嫁夸扎、哈尚。
庶妃,纳喇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辉塞、拉哈。
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生一女,下嫁吴应熊。
庶妃,颜扎氏。生一子,叶布舒。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一子,常舒。
庶妃,生一子,韬塞。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皇太极生有11子14女。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7年),清肃武亲王,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

豪格广有战功,因其功勋卓著而不断进封。而豪格又素与睿亲王多尔衮不合。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引起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帝位的争夺。当时豪格亲掌正蓝旗,而且又有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众多大臣们的支持,略优于有正白、镶白两旗以及多铎支持的多尔衮。但是,豪格在关键时刻未能果断行事,在有大臣提出豪格具备继位资格并要求其继位的时候表示自己不行,被多尔衮顺水推舟从而未能入承大统。最终由其弟,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辅政。此后,豪格虽仍颇多战功,但受多尔衮打压。顺治五年,因其隐瞒其部将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当年三月死去,年仅三十九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顺治八年,顺治帝亲政后,为豪格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并立碑。顺治十三年,豪格被追谥,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称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入太庙。

豪格共有七子,其中两人被封爵:

爱新觉罗·富绶,继承爵位,改号显亲王。

爱新觉罗·猛瓘,豪格第五子,温良郡王。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辅国公叶布舒,是皇太极的四子。生母为皇太极的庶妃颜扎氏。天聪元年(1627)10月18日生。初封镇国将军。康熙8年,晋封辅国公。29年(1690)去世,时年64岁。有子一人,苏尔登降袭镇国将军,有女五人,长女嫁镶黄旗副都统、上驷院大臣、一等侍卫瓜尔佳黄海。

在清代正史中,这位公爵似乎只有这样寥寥数语。这是为什么呢,按年齿而论,他虽行四,但他上面的两个哥哥洛洛、洛博会早夭,他的上面只剩他大哥肃王豪格,可是,他的地位在他的兄弟中却并不显赫。他五弟硕塞封了庄亲王,十一弟博穆博果尔封了襄亲王。而他和六弟高塞、七弟常舒、十弟韬塞仅封了个公爷。年纪较大,爵位却较低。这里固然有战功的大小问题,但是,他小的战功史书里也不记。笔者查了很多史书,都没有合理解释。而且,史学家似乎也没有注意到他,其实,在他的九弟顺治登基之前,他何尝不是一位竞争者呢?而且,从他的后世来看,也没有名将显臣。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我们下一步要挖掘的。
有人说,叶布舒后代乏嗣,这其实是错的。近日笔者查阅《爱新觉罗宗谱》发现,叶布舒公爵大部分支系乏嗣,可是,他至少有两支人是延续下来的,这些人应该都在北京。现将这两个支系公布出来,以供大家研究方便,当然,也希望他们的后人能与本站联系,从而将这支爱新觉罗的谱子续下去。

承泽裕亲王硕塞,太宗第五子。生于天聪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顺治元年,封承泽郡王。时李自成奔潼关,河以南仍为自成守。硕塞从豫亲王多铎师次孟津,进攻陕州,破自成将张有增、刘方亮,自成迎战,又大破之。师入关,斩其将马世尧。寻复从南征,击破明福王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嗣复从多铎征喀尔喀、英亲王阿济格戍大同。会姜镶叛,硕塞移师解代州围,进亲王。谕曰:“博洛、尼堪、硕塞皆不当在贵宠之列。兹以太祖孙故,加锡王爵。其班次、俸禄不得与和硕亲王等。”七年,以和硕亲王下、多罗郡王上无止称亲王者,仍改郡王。八年,复进和硕亲王。迭掌兵部、宗人府。十一年十二月,薨,年仅27岁,谥曰裕。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辅国公品级常舒,清太宗第七子。初封镇国将军。康熙八年,进辅国公。十四年,坐事,夺爵。三十七年,授辅国公品级。明年,卒。乾隆元年,高宗命录太祖、太宗诸子后无爵者,授常舒子海林奉恩将军,世袭。再传至慧文,卒,命停袭。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辅国公韬塞,太宗第十子。初封镇国将军。康熙八年,进辅国公。三十四年,卒。乾隆元年,授韬塞子谕德奉恩将军,世袭。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博穆博果尔,生母贵妃阿巴亥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 顺治十二年封襄亲王。 顺治十三年逝,谥号襄昭亲王,无嗣。

博穆博果尔:死时未满十五周岁,有学者认为他是董鄂妃的前夫,并且由于顺治与其抢夺董鄂氏而死,这个传说不见于正史。

博穆博果尔在满洲入主中原时只有三岁,年纪幼小,不可能参与军政。他去世的时候虚岁十六,实际未满十五周岁,从现有记载看也没有任何参与政事的记录。因此史书上涉及他的记载非常少,也非常简单。《清史稿》上只有两行:“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顺治十二年,封襄亲王。十三年,薨,予谥。无子,爵除。”《世祖实录》也很简单,排列出来也只有几则:

顺治九年三月,为拜尹图、冷僧机等依附多尔衮案录取的口供中,有冷僧机等人曾议“鳌拜、巴哈不宜留上左右,当与宗室博穆博果尔俱逐退”,这里的博穆博果尔似乎并不是未来的襄亲王,因为冷僧机等人只称其为宗室,而没有称为阿哥或皇子。
顺治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封皇弟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册文见本篇封面。
顺治十三年正月,“工部制造库奏言,修葺襄亲王府第需用赤金四百两,为钉片镀金之用。得旨,此乃王所暂居,又非创造。偶尔修葺,赤金四百两安所用之?且修乾清宫时,尚务俭朴,今何得估计糜费如此之多。其工部制造库官员,吏部从重议罪以闻。”

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三,襄亲王薨。初四,“礼部奏言,和硕襄亲王祭葬礼宜优厚,应于定例外加祭一次,工部监造坟祠。从之。”初六,“上移居乾清宫,以和硕襄亲王丧免行庆贺礼。”初九,“礼部择吉于八月十九日册妃,上以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择吉。”以后几条均为派大臣祭和硕襄亲王,不赘。

另外,关于博穆博果尔的婚姻状况,杨珍引《爱新觉罗宗谱》上说:“(襄亲王)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和硕达尔汗巴图鲁亲王满朱锡礼之女。”谱中博穆博果尔没有侧福晋(3)。满朱锡礼是孝庄的亲兄弟,可见博穆博果尔的正妻和他的哥哥福临一样,都是孝庄的亲侄女。



太宗皇太极诸女

敖汉公主(1621——1654):固伦公主。皇太极的长女。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氏,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洛格同母。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二日生。天聪七年(1633)13岁时,嫁给蒙古熬汉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班第,号称敖汉公主。班第在崇德元年(1636)被封为熬汉郡王,顺治十三年(1656)卒。十一年(1654)公主去世,时年34岁。

二女马喀塔(1625—1663):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二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三女、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许配给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清崇德元年(1636)出嫁,时年12岁。是年,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六年(1641)额哲去世。顺治二年(1645)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顺治十四年(1657)受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来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阿布鼐在顺治五年袭其兄额哲遗爵受封为亲王,后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公主于康熙二年(1663)去世,时年39岁。

三女(1628—1686):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三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之二女马喀塔和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二年(1628)七月初三日生。初封固伦公主。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许配给科尔沁部蒙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即许配给她亲娘舅之子奇他特。四年12岁时出嫁。崇德八年(1643)奇他特受赐固伦额骆仪仗,顺治六年(1649)被封为科尔沁郡王,八年闰二月去世。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十四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晋封为固伦延庆长公主。后改为固伦端靖长公主。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去世,时年59岁。

四女雅图(1629—1678):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五女阿图、七女同母。后金天聪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初号固伦公主。七年许配给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亲娘舅之子弼尔塔哈尔。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十分生气,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祟德六年(1641)公主年13岁时出嫁。八年(1643)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康熙五年(1666)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六年去世。顺治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翌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受封为固伦兴平长公主,后改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康熙十七年(1678)闰二月去世,时年50岁。

五女阿图(1632一1700):固伦长公主。皇太极之第五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及七女同母。后金天聪六年(1632)二月十二日生。祟德六年(1641)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八年12岁时出嫁。索尔哈在崇德元年(1636)袭其兄额尔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顺治初年去世。顺治五年(1648)阿图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持氏色布防,所以人称巴林公主。色布腾为元太祖21世孙,顺治五年晋封为辅国公。七年晋封为巴林郡王。康熙七年(1668)二月去世。阿图自嫁色布腾后,顺治十四年(1657)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二月被封为固伦和顺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公主为孝庄文皇后所钟爱。色布腾去世后,康熙十二年(1673)孝庄文皇后有病,康熙皇帝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三十一年(1692)沼设护卫长史视贝勒例。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时年69岁。

六女(1633—1649):固伦公主。皇太极的第六女。其母为皇太极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持氏,与皇太极的九女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五日生。祟德六年(I 641)许配给伊尔根觉罗氏都统阿山之子夸札。顺治元年(1644)12岁时出嫁。六年三月去世,时年17岁。夸札在顺治五年(1648)因罪被罚锾。六年(1649)在公主去世一个月后也去世。

七女淑哲公主(1633—1648):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七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持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五女阿图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初号淑哲公主。崇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13岁时出嫁。五年去世,时年16岁。赐谥固伦端献长公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清实录》记载:祟德六年(1641)将公主许配给俄齐尔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却记公主嫁给俄齐尔桑之子喇麻思。《玉煤》只记公主嫁给铿吉尔格。而《清史稿》俄齐尔桑传却记顺治二年(1645)正月“其子喇麻喇尚主授固伦公主。”“公主表”认为这一矛盾的现:“当是铿吉尔格改名喇麻思译文作喇麻喇”。 唐邦治先生又提出第二种可能,即“铿吉尔格为喇麻思之兄,公主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我们认为这第二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文献记载公主嫁铿吉尔格与嫁喇麻喇的时间均为顺治二年(1645)。

八女(1634—1692):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八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初固伦公主。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被封为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永安长公主。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时年59岁。赐谥端贞长公主。

九女(1635一l 652):皇太极的第九女。其母为皇太极侧妃扎鲁侍博尔济吉持氏。与皇太极的六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九月二十六日生。顺治五年(1648)14岁时嫁给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哈尚。八年哈尚去世。九年公主亦去世,年仅18岁,未受封。

十女(1635—1561):皇太极的第十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纳咧氏,与皇太极六子高塞、十三女同母。受封为县君。顺治八年(1651)八月17岁时嫁给瓜尔佳氏一等公辉塞。但是婚后不到3个月,辉塞就去世,公主一直没有再嫁,十八年(1661)公主去世,时年27岁。

十一女(1636——1650):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十女。其母为皇太极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与皇太极的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同母。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初号固伦公主。顺治四年(1647)12岁时,嫁给蒙古阿巴亥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七年去世,时年15岁。十三年(1656)六月赐谥固伦端顺长公主。噶尔玛索诺木与公主结婚后,授与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公主去世后,皇太极之兄礼亲王代善之女复嫁给他,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三年(1664)卒。

十二女(1637—1678):皇太极之第十二女。其母为皇太极之庶妃(不知姓氏)。祟德二年(1637)三月十五日生,初封乡君品级。顺治八年(1651),15岁时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头等侍卫班第。康熙十七年(1678)去世,时年42岁。班第在康熙十年(1671)任理藩院侍郎,三十年(1691)任理藩院尚书。三十九年(1700)去世。

十三女(1638一1657):皇太极之第十三女。其母为皇太极的庶妃纳喇氏,与皇太极的六子高塞、十女同母。祟德三年(1638)七月初七日生。顺治九年(1652)15岁时嫁给副都统瓜尔佳氏拉哈。十四年(1657)四月去世,时年20岁。

十四女(1641一1703):和硕长公主。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察哈尔部蒙古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佳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吴三佳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时年63岁。

养女一(1615—1637):和硕公主。皇大极的从兄克勤郡王岳托之第一女,皇太极抚为己女。其母为哈达纳喇氏。号和硕公主。天聪二年(1628)14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曼珠习礼。祟德二年(1637)册封为和硕公主,是年七月十九日去世,时年23岁。曼珠习礼与公主婚后,赐号达尔汉巴图鲁,祟德元年(1636)封郡王,顺治十六年(1659)晋封为和硕达尔汉亲王,康熙四年(1665)去世。

养女二(生卒年不详):皇太极康惠淑纪博尔济吉持氏巴特玛·璪所抚养的蒙古女,皇太极命其十四弟多尔衮娶之。而多尔衮的10个妻妾中有6人是蒙古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30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有博尔济吉特氏都是蒙古科尔沁部人)名哲哲。正宫皇后。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孝端文皇后侄女,海兰珠之妹。生一子,顺治帝。女三,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孝端文皇后侄女。生一子,二岁而殇。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生一子,博穆博果尔。一女,下嫁噶尔玛索诺木。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衍庆宫淑妃。
  元妃,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生一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纳拉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侧妃,叶赫纳拉氏。生一子,硕塞。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两女,下嫁夸扎、哈尚。
  庶妃,纳拉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辉塞、拉哈。
  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生一女,下嫁吴应熊。
  庶妃,颜扎氏。生一子,叶布舒。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一子,常舒。
  庶妃,生一子,韬塞。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皇太极生有11子14女。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1609年—1647年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天聪元年(1627)10月18日生。初封镇国将军。康熙8年,晋封辅国公。29年(1690)去世,时年64岁。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生于天聪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十一年十二月,薨,年仅27岁,谥曰裕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三十七年,授辅国公品级。明年,卒。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1638年—1661年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女
  长女:敖汉固伦公主,母继妃乌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
  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名雅图,母孝庄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弼尔塔哈尔。
  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名阿图,母孝庄文皇后,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腾。
  六女:固伦公主,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满洲旗旗人夸札。
  七女:固伦淑哲公主,母孝庄文皇后,嫁镶黄满洲旗旗人喇玛思。
  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九女: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
  十女:县君,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辉塞。
  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母懿靖大贵妃,嫁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
  十二女:乡君品级,母氏阙,嫁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哈拉。
  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母庶妃察哈尔奇垒氏,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