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计划

帮忙写个高一下学期语文学习计划。语文没及格……谢谢!!

初中到高中是个重要的转变阶段,你也认识到高中老师的厉害了,讲课快,为了照顾课时需要,大多数老师上课时都不会管你听没听懂的。下来要多问老师和同学,尤其是老师,先让他对你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了解,然后再向他讨教一些学习方法。高中老师比初中的老师要随和,有学习上的困扰就只管问好了,要选好恰当的时机,老师会很乐意帮忙的,每个阶段的老师都会偏爱爱问的学生哦!
课前一定要预习!不懂的地方上课着重去听。上课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再强调了。我要提醒你一点,就是在做课后作业之前要花几分钟时间把有关的知识浏览一下,这样一是加深印象,二是加快你完成作业的速度,坚持下来的话会有很大益处!
开学的时候有没有买很多参考书??买了之后是不是刚开始每本都会很认真去做,过一段时间恐怕你就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其实参考书一本就够了,在课本都精读过的基础上(这一点很重要,高考都源于课本,超纲的东西考得很少,即使有,用你课本上的知识也能分析得到,高三你就会发现好多东西初中高中的课本上都有,尤其是文科生)去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啃一本参考书,比你大量地做效果要好得多。做完上述几点恐怕你也不剩多少时间了,放松一下,多听听英语歌曲,看看cctv10的outlook,有帮助的。高一数理化推荐《三点一测》量少但是很精,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九个科目。高二所有的课程都推荐《优化方案》。高三数学极力推荐《十年高考》,英语《全品高考》,其他课程《世纪金榜》,这三套书编得十分好!!其他的参考书像《北大清华学子》我觉得不是太好,上面内容多得有点烦琐,以前我看大家都买也就买了一套,做了才发现好多都是浪费时间,因为上面的一些方法后来都用不到的。不要看同学们都用七八本参考书,做五六本卷子,今天又去上了几节辅导课,一定要克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自己要求自己做的一定要认真完成,尤其到了高三,这种焦虑会更明显,一定要坚持住哦!不要像大多数人一样,泛泛而学,到头来还是一知半解。你没经历过,等你经历过了回过头来已经来不及了,我以前也有这样的情况,别人提醒我,我去做了,虽然今年高考只是县上的小状元,但他们给我的忠告确实帮了我不少。现在我是过来人,提醒你,希望你能重视。
我高中也考上了省重点,但刚上高一的时候很郁闷,因为初中数学很好,高一却一次都没及格过!!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数理化,可成绩一直都不好,加上高手如云,老师不重视,自己也有种失落感。后来无奈选了文科,再后来庆幸选了文科。到了高三好多理科同学都找我诉苦说太难太累,成绩要提上去很难,因为理科基础很重要,高一对数理化没感觉的话高二高三就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文科提高的空间会大很多,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好的学文科会占很大很大的优势,政史地即使高一基础差,到高二高三努力一下也可以学得很好。你现在可以狠抓数理化,如果你这个学期下来数理化还是很头疼,我觉得下学期就要把多一点的精力放在文科上。
上高中了就一定要改变观念,不是初中学习好某一科好高中也就每次都及格的,你刚开始会比较郁闷,但不要灰心,多多给自己鼓励。高一时听数学每次我都有想哭的冲动,作业每次都花很长时间而且不是都能做出来,高一假期我去请了个老教师给我补课,他什么也不讲,就每天都给我讲课本上的东西做课本上的题,偶尔自己出的题也只是在课本的基础上深入一点点。高二第一次考试,我全班第一。这下我才明白课本的重要性。参考书你可以不看,但课本一定一定要弄得清清楚楚!高三数学老师给了我一个使用的诀窍:题目怎么说,你就怎么做,胆子要放大。就这么三句简单的话,就是拿到一个题目你不要去想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它的解题捷径,不要去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推导什么,你只要凭着你对数学题的感觉和已知条件把能求的都求出来,求的过程中你就会有个大概的思路,再算一下就轻松搞定。这就是我不提倡多看解题方法的原因,限制你的思维。当然这个方法你要慢慢在做题中自己去摸索,开始也会比较困难。我今年高考数学139,比起高一50分都考不到,应该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时间关系,就到此为止了,以上都是我的一些小经验,看适不适合你了,呵呵,take it easy!学习也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不要操之过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7
语文方面,一般的现代字词都比较容易,平时常常抽时间写写就好,上课时老师强调的要重点记忆。文言文首先要记过,背过,知识要点要清楚,译文要不厌其烦的看,毕竟翻译句子要占分数的,这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文言文的选择题是很有好处的,再就是作文,相信我,多看书,不管你自己对某个作家的文章敢不感兴趣,都要硬着头皮看完,把收获在心里想一想,想想你感兴趣的句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好处就是自己写出的文章既提高了水平,并且文风不与别人重复,看得越多越好。再就是阅读理解,要结合作者的心态以及背景还有出题人的意愿,主观答题,辅以客观的证据,这样就好很多,具体的计划要自己定,别人定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要自己规划好一个顺序,就是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不能具得之,而无精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