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宫颈刮片

如题所述

宫颈刮片是一种重要的筛查早期宫颈癌的检查手段,也被称为"防癌涂片"。进行宫颈刮片的过程如下:首先,医生需要充分暴露子宫颈的外口,然后将特制的刮片在宫颈外口处旋转一周,轻柔地刮取粘膜和分泌物。刮取的样本随后会被均匀涂抹在编号的玻片上,紧接着被固定在95%的乙醇中15分钟,以固定细胞。取出玻片后,会采用巴氏染色法进行染色处理。

宫颈刮片的报告形式主要有两种,分级诊断和描述性诊断。在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采用巴氏分级分类法,将结果分为五个等级:巴氏Ⅰ级表示正常,细胞核形态无明显异常;巴氏Ⅱ级表示炎症,其中虽然有个别细胞核异质,但不被视为恶性,通常称为ⅡA级;巴氏Ⅲ级意味着存在可疑癌变;巴氏Ⅳ级表示高度可疑癌;而巴氏V级则直接表明为癌。然而,由于巴氏分级法主观性较强,不同等级间缺乏明确的客观标准,因此正逐渐被TBS分类法取代。TBS分类法更为精确,但需要专业医生解读。

为了提高病变的检出率,现代医院通常会利用电子阴道镜,通过局部放大10至40倍的功能,对宫颈可疑区域进行染色,然后针对性地取样。这种方法能更有效地定位和识别病变,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