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李将军列传词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4

1. 李将军列传字词整理

《李将军列传》一、一词多义(实词)1.从: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从人田间饮(跟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动,带领) 大军不知广所从,故弗从(接应) 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参加;参与) 故弗从/虽令不从(依顺;听信)2.用: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士以此爱乐为用(使用、调遣)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凭借)3.数: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几) 广数字请行(屡次) 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数)4. 当:吏当广所失云多(判罪) 为虏所生得,当斩(应当) 大将军亦欲使傲与俱当单于(抵挡)5. 居:家居数岁(住) 居无何(经过,指时间)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相处)6. 勒: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李将军列传》(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 《魏公子列传》(约束,整顿)7. 致: 得李广必生致之 《李将军列传》(使……来,“招致”的引申)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表达)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招致)8. 阴: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李将军列传》(暗中)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阴暗)9. 走: 乃自以精兵走之《李将军列传》(追逐)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逃跑)10. 没: 中石没镞( 陷入 ) 是时广军几没(覆灭,消失)11. 辞: 固自辞于大将军( 告辞,告别 ) 口不能道辞( 言辞说话 )12.中: 中石没镞( 射中 ) 军中自是服其勇( 在某范围内 )13.可: 行可数百里( 大约 ) 可伏兵 ( 可以 )14.发: 发即应弦而倒( 发箭)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童年初能胜冠时)15. 解: 胡虏益解(通“懈” ) 匈奴军乃解去( 退去,退兵 ) 二、一词多义(虚词) 且 杀其骑且尽(将) 虏多且尽(并且) 且广年六十余矣(况且) 为 秦时为将(担任) 赎为庶人(成为) 为虏所生得(被) 如 如令子当高帝时(假使) 急诣部,如书(按照) 因 因推堕儿(趁机) 因引而入塞(于是) 因问广、食其失道状(趁机) 之 大军不知广所之(去) 得李广必生致之 (代词,代李广) 其李将军之谓也 (助词,的) 胡兵终怪之(代词) 非在数十步之内(用于方位名词之前) 乃 良久,乃许之(才)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却,竟然)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是) 而 络而盛卧广(表修饰) 而又迷失道(表转折,却)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表顺承) 三、通假字1、尝从行:“尝”同“常”,经常2、广详死:“详”同“佯”,佯死3、与人居则画地为陈:“陈”通“阵”,阵势、军阵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莫”通“幕”5、或失道:“或”通“惑”,迷惑6、南绝幕:“幕”同“漠”,沙漠7、至莫府:“莫”同“幕”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同“恂恂”,诚恳的样子9、汉军罢:“罢”同“疲”,疲惫10、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

11、然虏卒犯之:“卒”通“猝”,突然。12、胡虏益解:“解”同“懈”,松懈13、此言虽小,可以谕大:“谕”同“喻”,比喻 四、古今异义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以为前将军古义:省略“之”,把它当做 李将军恂恂如鄙人 古义:乡下人 广暂腾 古义:霎时 以为李广老,数奇 古义:命运 不好 长史封书 古义:文书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 古义:确实 信任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古义: 详情、实情 今义: 弯曲 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古义:调任 今义: 迁移 复得其余军 古义:他的余下的 今义:其他的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 古义:学习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 其善射亦天性也 古义:天赋 今义: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有白马将出护其军 古义:监督 今义:保护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古义:回头 今义:归还 知与不知 古义:不认识 今义:不知道 五、词类活用1、名作动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布阵) 鞭马南驰数十里(用鞭抽打) 后大将军(落后)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名作动,向前行进)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名作动,交给)2、名作状 络而盛卧广(用网)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在夜里) 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 尝夜从一骑出(在晚上)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在田间)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向南) 从人田间饮(名作状,在田间)3、形容词作名词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紧急情况)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事情的原委、复杂的情况) 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迂回绕远的路)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大道理)4、意动用法 胡兵终怪之(以…为奇怪)5、使动用法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使…坚定) 络而盛卧广(使…卧) 尝夜从一骑出(使…跟从) 败韩将军(使…败,引申为“打败”) 止广宿亭下(使…止,引申为扣留)6、形作动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靠近)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2、是必射雕者也 二、被动句1、为虏所生得2、士以此爱乐为用3、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三、倒装句1、定语后置句 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②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2、状语后置句 ①。

2. 【李将军列传的通假字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

—、李将军列传1、通假字(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陈同[阵") (2)行十余里.广详死(详同[佯") (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幕同[漠") (4)封书与广之莫府(莫同[幕")(5)尝从行;尝同常(6)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或同惑2.古今异义字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在现代汉语中,“暂”字是“暂时”的意思,但在这里是“突然”的意思.3.特殊句式及其翻译省略句1、因复更射之2、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3、倒装句1、其李将军之谓也?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4.生字(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 (2)吏当广所失亡多( )(3)辄分其麾下( ) (4)广讷口少言( )(5)以为李广老,数奇( ) (6)意甚愠怒而就部((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 (8)遂引刀自刭( )(9)悛悛如鄙人( )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廉颇蔺相如列传1通假字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⑧肉袒伏斧质.“质”通“锧”,铁砧.2.古今异义字①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内亲外戚)⑤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⑧布衣之交(布衣,平民)⑨左右欲刃(左右,左右的侍从)⑩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目光短浅)3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被动④廉颇,取阳晋,拜为上卿 拜,(被)授予官职c.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③介宾短语后置:1、拜送书于庭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与君结)d.宾语前置:①何以知之?4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c.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⑤大王必欲急臣 (急,使……急,逼迫)⑥ 以绝秦望(绝,用……断绝)d.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f.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 (欢,友好关系)5生字缪公(mù ) 避匿 ( nì ) 缪贤 ( miào)汤镬(huò) 虽驽 (nú ) 肉袒 ( tǎn )盆缶 (fǒu ) 案图 (àn ) 可予不 (fǒu )渑池(miǎn) 诈 佯 (yáng ) 列观 (guàn )皆靡(mǐ ) 传舍 (zhuàn ) 甚倨 ( jù )不怿(yì ) 睨柱 (nì )河渠书1.通假字然河菑衍溢 菑通灾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 道通导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厮通斯,分开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 罢通疲,疲惫,又活用为使动.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 并通傍,依靠,沿着2古今异义字害中国也尤甚. 中国:中原地区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 至于:到了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 异时:往常至河三百余里,径. 径:道直少曲折漕从山东西 山东,崤山以东的地区水颓以绝商颜 颓:水向下流3特殊句式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唯是为务. 唯把治理河菑作为当务之急. 穿二江成都之中 省略,穿二江(于)成都之中. 瓠子决兮将奈何? 奈何:把……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倒装句,谓语“甚哉”倒装了.。

3. 高考文言文阅读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原文和翻译

原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徒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译文: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伏本领高查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4.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翻译,李将军列传(节选)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

此后两年李广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塞,与博望侯张骞的部队一起出征匈奴,行军的路线不同。

李广部队前进了数百里时,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名骑兵将李广部队包围。李广的士兵们都非常害怕,李广就派自己的儿子李敢先入敌阵探察敌情。

李敢率几十名骑兵,冲人敌阵,直贯匈奴的重围,抄出敌人的两翼而回。回来后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

李广的军士听了才安定下来。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四外抗敌。

匈奴猛攻汉军,箭如雨下,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满,但不要发射,李广亲自用强弩“大黄”射杀匈奴裨(副)将,射杀了多人,匈奴兵进攻势头渐渐减弱。

等到天色已晚,汉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但李广却意气自如,更加致力于整饬军队。军中官兵从此都非常佩服李广的勇气。

第二天,他又和敌兵奋战,并且这时博望侯张骞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退去。汉军疲惫,不能追击。

这时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博望侯张骞延误行程,没有在预定时间到达,当斩,后用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功过相当,没有得到赏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