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明知诛杀晁错,七国不会因此罢兵,为和还要将其腰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0-06

历史上皇帝杀大臣的例子不少见,即便是有功之臣,也有可能因为惹君王不快,致使家族就此消亡,故而人们说伴君如伴虎,西汉时期曾发生过皇帝杀臣子的情况,说起来不少人也熟知,便是汉景帝诛杀晁错,晁错是汉景帝身边的心腹,不说功劳也应该有苦劳,他之所以被杀,是因为晁错间接导致七国之乱,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当年刘邦打天下时,为了笼络人心,把一部分国土分封给有功之臣,刘邦正式称帝以后,却容不下异姓王,刘邦的晚年大部分在清算异姓王,可封地没人镇守,自然也不行,秦国正是因为战乱开始时,没有诸侯来勤王,因此才那么快灭亡。

刘邦总结了秦国的失败经验,杀尽国内的异姓王以后,把封地封给自己的兄弟子孙,并立下白马之约,今后刘汉天下不可出异姓王,否则天下诸侯共同讨伐,刘姓诸侯王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对西汉初期政局稳定做出很大贡献。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几个皇帝励精图治,国内经济已经恢复元气,但问题就来了,国内富裕的地方全部被诸侯们占了,宛若土皇帝一般,而中央政府却穷得叮当响,到了汉景帝时期,诸侯王与皇室的关系已经疏远,同时在封地又不安分,极容易给江山带来不稳定。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晁错上书皇帝削藩,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此建议提出以后,诸侯王们很快得知消息,于是群情激奋,率领大军要清君侧,然后晁错被拉出去杀死。其实众人也知晓,杀一个晁错,并不会让七个诸侯王善罢甘休,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还要做无用功?

首先事故发生以后,得找个承担责任的,削藩一事本就是汉景帝不占理,削藩出现了事故,自然肯定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可转过头来看,诸侯王们全是刘氏子弟,即便率军兵临城下,与汉景帝的血缘疏远,可还是刘家人,并且他们的封地,都是天子所封,这些人的先祖在国家建立之初立下汗马功劳,虽说如今诸侯们不安分,可也没有到废除封国的地步,故而削藩汉景帝走的是阴谋。反观晁错,只不过是外姓臣子,用一个外人的死,来平息七国之乱,显然是十分划算的,史书上记载,说晁错的死跟袁盎有关,汉景帝轻信谗言把忠臣处死,可再换个角度看,晁错的死其实是汉景帝弃车保帅之举,为遏制七国之乱延续,此举与他下令给周亚夫等人武力平叛相辅相成,汉景帝会做出这个决定并不让人奇怪,后来周亚夫的死,也验证了这一点,伴君如伴虎。

当时晁错的削藩政策一出,只有皇帝一人支持,其他人皆不附和,可晁错的建议,还是被汉景帝所认可,若他不点头,七国之乱也不会发生,虽然诸侯们把责任全推给晁错,但削藩本身就是汉景帝本人的意思。其次汉景帝也知道诛杀晁错不能解决问题,七国之乱中,吴国是最积极的一个,当年刘启尚未登基,还是东宫太子时,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入京与刘启作伴,哪知刘贤对太子刘启不敬,刘启又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于是失手将刘贤打死,儿子死了,刘濞自然很生气,自此以后,便一直在预谋改朝换代,七国之乱里面,吴王刘濞是造反的主力军,只要他还活着,叛乱是不可能结束的。也就是说,只要刘濞还活着就有造反的可能,削藩政策只不过是推波助澜一把,对于刘濞来说,此举已经是大逆不道,若是停止造反,汉景帝虽暂时赦免他,可难免不会秋后算账,从此他要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开弓没有回头箭,说的就是吴王刘濞此次面临的情况。

汉景帝这一招十分高明,杀一个晁错化被动为主动,原本刘濞等诸侯出师有名,皇帝在诸侯未犯事的情况下,竭尽全力要削藩,本就不是皇帝占理,于是他们清君侧率军出征,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诸侯王都是被逼无奈才行清君侧。但是汉景帝做出最完美应对方式,就是把“始作俑者”晁错杀了,那么既然奸臣已死,诸侯们应当撤兵才对,可他们没有,就证明了诸侯们要举兵谋反,汉景帝从施罪者变成一个被加害人,这就是他知道杀晁错解决不了问题,仍然还坚持的原因,借此次七国之乱,好好整治国内的诸侯们。虽说汉景帝背负一些昏庸的骂名,可对于一位皇帝来说,如何维持江山稳定,才是他最需要关系的问题。

汉景帝是个被低估的帝王,他有雄心壮志,要想完成千秋大业,少不了流血牺牲,晁错对于他而言,只是改变乱象的一颗棋子,无论是什么原因,汉景帝都不会停止削藩,正是他清楚的知道,强大的诸侯对国家威胁有多么大,曾经周天子分封诸侯,到最后是剩下空壳,周朝的开端轰轰烈烈,到灭亡时却溅不起水花。停止削藩,国家则会陷入四分五裂,各自为王的状态,并且削藩这个举动,也不是汉景帝专属,高祖刘邦曾经就做过了,只不过没有实现完全削藩,从刘邦到汉景帝刘启,削藩是一步步走下去,到了汉景帝这一代自然无法停止。再者汉景帝的中央军,并非打不过刘濞的地方军,从表面上来看,虽是七国之乱,但其实除了吴王刘濞,其他人不过是凑数的乌合之众,想仗着人多势众压迫皇帝撤回削藩的命令。当年刘邦面对那么多异姓王从不胆怯,同时徐徐图之消灭,到了汉景帝这代皇帝,中央政权无比强大,地方政权很难撼动。所以道理也就一个,汉景帝是想把刘濞往绝路上逼,结果汉景帝也想到了,晁错被杀后,七国之乱仍旧进行,于是他派周亚夫率领大军讨伐,很快就平息了七国之乱,从这点来看,晁错不是汉景帝在示弱,而是向刘濞示威。

最后一点,汉景帝诛杀晁错,也是为了稳定朝廷内部的心,削藩行为确实不占理,满朝文武不见得每个人,都可以理解汉景帝想削藩的心,以至于很多大臣内心认定,清君侧是正义行为,错认为致使天下大乱的人定然是晁错,没有他在背后出主意,诸侯们又怎么会起兵?内部思想不统一,在战乱时期就容易出现问题。汉景帝也不可能一个个去讲道理,大臣们团结一心,才能助他治理天下,所以为了平息众人之怒,晁错再一次当背锅者。

个人认为,晁错可以算得上改革的先行者,他人虽然死了,可是削藩成功了,战乱很快被批昂西,除了楚国以外,其余参与叛乱的六个封国,全部被废除,汉景帝的计划得到完全胜利,一定程度上加强中央集权,更重要的是,震慑了那么诸侯们的野心,有七国之乱当前车之鉴,诸侯们也就只能乖乖接受削藩的安排。晁错一个人的死,换来的却是一个阶段的胜利,有那么多利益,汉景帝又如何会让他活着。晁错的死,大概便是人们常说的,死重于泰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