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草根公益人访谈录之二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就是在好尔公益。活动总结的时候,一个墩实的小伙子风尘仆仆的赶过来,很少言语,只真诚的看着大家。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好尔公益的负责人张少辉,圈子里人称二少。

一早赶到约谈地点地坛公园,二少也刚下自行车,一件白T恤,前胸后背都湿了。原来他知道我离地坛公园不远,就特意选的这地儿。我方便了,他自己却飙了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这样的无私贴心,真让人感动。

赶鸭子上架

丙超:很荣幸跟领导见面,呵呵,你是我采访的第二个公益领袖。

二少:我不能算公益领袖,我跟他们不一样。

丙超:怎么不一样,好尔公益在圈子里不也小有名气吗?

二少:没法跟人家比,我不是团队创始人,入行时间也短,即使担任负责人,也是原领导层崩盘了,自己被“赶鸭子上架”,不得已而为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故事

丙超:说说过程吧。

二少:说起来很有戏剧性。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最开始对公益没有一点概念。后来一个失独家庭的悲惨遭遇让我对失独这个群体引起了关注。那时隐隐约约感到,不少弱势群体心中都有隐痛,想找人诉说,又心怀疑虑。

09年到北京后,一直为生计奔波,13年才开始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但只是普通志愿者。15年因工作关系去了好尔公益的发起公司——北京非凡水魔方科技有限公司,才开始真正进入这个圈子。当时一个姐在公司专职打理公益团队,我除了正常工作,也被领导安排帮帮忙。。

丙超:领导层怎么会突然崩盘呢?

二少:原因很复杂,我不完全了解,也不方便说。只能讲公益团队也是团队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故事。很多故事,到底经历过什么,只有核心几个人知道。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世界的一角。

二少的来历

丙超:就这样突然接手团队?

二少:对,刚开始只是接线上活动,想的也很简单,把这事搞差不多就不管了,我还是干我的主业。取二少这个称呼,就有这层意思。我名字里不有个“少”字吗,前面加个“二”字,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没有权力欲望,我就是老二,我只是帮帮忙,敲敲边鼓,帮老人搭把手。

但领导层一崩盘,线上就没人了,前面也没有老人带了,这时才被迫搞线下活动,开始带团队。当时想法很简单,团队成立几年了,不能说塌就塌了,至少不能塌在我手里。

困难重重

丙超:中间有很多困难吧?

二少:真是很难,刚开始完全没有经验,第一次带队去天云康复中心,一个人不认识,还不能跟别人说,真是硬着头皮上。后来陆续参加了一些公益培训,才一点点学怎么策划、怎么管理。

经验少还不算什么,最主要是生活压力。今年我从原公司辞职了,找新工作的时候,因为担着这份责任,选的面很窄,经常出差的不能找,周六日经常加班的也不能找。目前进的这个公司已经是第三个了,刚开始上班,还没敢把自己负责一个公益组织的事告诉领导。

丙超:为什么?

二少:因为人家雇佣你,就希望你一门心思把工作干好,你干公益,特别是负责一个公益组织,必然要分散精力。现在社会上对公益的认同感还不是太高,这都是很现实的矛盾。话又说回来,我已经习惯了。做公益本来就是压力很大的事情,不管做到什么程度,总有人不理解。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知道的人不需要理解,不知道的人永远不理解。

感 悟细节

丙超:确实太不容易了,想过打退堂鼓吗?

二少:想过,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搞公益很难,但价值感有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强,甚至有时你会觉得,他们并不是特别欢迎你。但去年春节前的一次活动给我很大触动。那次因为临近春节,去的志愿者很少。看我们就来几个人,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就不止一次地问:“就来这几个吗?其他人什么时候来?”这不就是我们的价值吗?

丙超:这群孩子很特殊,很多想法是藏在心里的,这句话确实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二少:经常搞活动,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关注这些细节,不仅要关照服务对象,还要关照志愿者。

丙超:举例说说。

二少:比如到养老院,总长只能一个半小时,陪老人也就45分钟左右。因为你呆长了老人大小便可能都不方便,有的老人兴奋时间长反倒不利健康。你还要照顾到不同老人的特点,有的老人很健忘,上次谈的内容,我们能续上,他们不行。有的老人很善变,这次说某个话题还好好的,下次再说他可能就发火。这些细节都需要去观察、领悟和把控,有的要及时告诉志愿者,不能让志愿者受伤害。因为没有良好的公益体验,有的人可能去一次行,第二次就不会去了。

丙超:这些细节很考验人,也只有深入进去才能感悟到。

二少:对,活动越多越感觉差距大,越感觉自己渺小,越感到自己做得很不够。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丙超:团队建设现在处于什么状态。

二少:管理团队非常承担,不少领队你跟他交待一句就行了,他会给你做得好好的,完全不用再去提醒或监督。但整体讲,我们的层次还不高。主要是人力精力不够,能力提升不够。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扁平化、去中心化,即使核心人员离开也不会受影响。距离这个目标,我们还有不小差距。

也许是我太笨吧

丙超:中间接手团队,大家就这么信服你,有什么秘诀吗?

二少:我真不知道,也许是我太笨吧。我就是踏踏实实干,就是付出,就是把自己的身子放低。做的这些事,每个人都看在眼里,都知道你的不容易。

丙超:是啊,组织中有一个能够牺牲奉献不断付出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去敬重他,不乐于跟他合作呢。

二少:团队内部合作还行,团队之间合作就难得多了,有些也不敢跟它合作。你是草根,人家是专业。各方面优势都比你大,有时合作一个项目,看到好苗子,人家就逐人私聊做工作,把人挖走了。我们的格局是应该放开些,但我们也要发展哪。公益需要的是个性化、多样化,需要的是存异求同、协同发展。再火再牛,很多领域你还是涉及不到的。每一个草根组织都有他的价值,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所以现在方方面面的压力真的很大,害怕团队出问题,很谨慎,如履薄冰。

丙超:支撑你坚持下来的原因有哪些?

二少:细想想,有很多:

一个是承诺 。主要是对团队骨干。公益路上风雨相伴,是我们彼此间的一个承诺,我不能亏了这帮兄弟。

另一个是感恩 。主要是对团队的老人,包括原先的管理层。他们都在默默关注着团队的发展。有时在群里问个问题,就有老人来答复,很多人我可能见都没见过。他们可能没参加活动,但他们也在付出,支撑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他们,虽然在群里我没说过感恩、谢谢,但我确实非常感谢他们,这是发自肺腑的一句话。

再一个是突破 。举个例子,好尔公益登山队,一次来了一个农大的女大学生,有恐高症,还是第一次登山,我们就鼓励她、帮助她,最后登顶的时候她特别有感触,说这确实是一次突破之旅。就我个人而言,这一段逼着自己往前走,也突破了很多。我原先是个只要有人站出来自己就不会出来甚至往后缩的人,想一想一路走过来自己能力的提升,心灵的成长,还是很值的。

最后是升华 。做公益你会遇到很多正能量的牛人。像我们组织有一个环保志愿者,酸奶没喝干净,他每次都要接点水把酸奶喝得不点不剩。一次两次看到你可能会吃惊,看多了就会由衷敬佩。类似的牛人还有很多,总之你看到的多是人无私的一面、善良的一面,细心的一面。这些人会让你感动,让你舍不得离开他们。同时,他们也会支撑你、同化你、升华你。细想想,我们啥也没做,不就是陪陪老人孩子、捡捡垃圾吗?但当你把公益当成习惯,当你身处在公益人中间,不知不觉你就能实现很大的升华。

旗不能倒,但我不知道能扛多久

丙超:会一直坚持下去吗?

二少:在负责人的位置上,我已经坚持十个多月了,说实话再让我坚持十个月,我不一定能做到。我现在只是扛这个旗,旗不能倒,但我不知道能扛多久,能坚持多久,累啊!

我现在考虑最多的依然是团队的发展,要增加技术含量,进一步的秩序化、整理化。但我还是希望老人能多回来几个,给我一段空余的时间,让我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也对公益有个透彻的思考。

丙超:非常理解你,只说一句话:“加油吧,二少!”

其实,理解和加油并不能代表我心意的全部,但再说点什么,总觉得又不够妥帖。二少与挂挂等其他公益领袖的不同,不仅仅是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直到目前,他还没有成家,事业也远非发达。所以在公益之外,他这种生活和事业的压力远非一般人能够想象。在这种境况下,他能够挑起重担不易,能够坚持这么久更是不易,到底要不要坚持和要坚持多久,更不是外人所能置喙。

但在我们的谈话中,我至少解开了两个谜团,一个是一直坚持的他到底有什么特质?另一个是公益到底有什么魔力?二少是84年生人,说实话,这个小老弟值得学习,让人敬佩。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二少的身上,我隐约看到了这些美好的特质。我们还不能说二少们就是中国的脊梁,但在他们身上,我们确能够看到中国的希望。

我相信,一切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老天很公平,她不会让这么难的经历白走,也不会让这么好的人吃亏。

我理解,公益团队也好,登山队也好,所体现出的精神,都代表着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中良性因子的回归。这种回归现在可能像二少说的,认同感还不是那么高,但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和方向。而二少们,就在潮头,就是引领。所以,我相信,艰难只是一时,他们的光明,在前头。
相似回答